教你看验血报告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宝宝发烧,一度烧到41℃。在附近医院验血时,医生说白细胞高,应该是细菌感染导致喉咙发炎,开了抗生素,吃了2天,一点都没见效;去了第二家医院,没验血,医生根据上次的验血报告开了类似的药,吃了1天,不仅烧没退,还开始咳嗽了;后来又去了第三家,再次验血,医生说中性粒细胞偏高,是支气管炎和口腔溃疡,打完针,当天晚上烧退了,第二天咳嗽也基本好了。
  每次验血报告一出,我都会先看那些有箭头的指标项,看是高了还是低了。至于高了会怎么样、低了会怎么样,就不知道了,问医生,医生最多也就是给一个简单的结论。
  这次家里来了个当医生的亲戚,我就把宝宝这两次的验血报告拿出来,仔细请教了一番。
  白细胞高,
  通常意味着细菌感染

  亲戚告诉我,白细胞(WBC)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如果数量大10,通常提示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白细胞升高最严重的疾病是白血病,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
  当然,要确定是细菌感染,还要结合淋巴细胞数这个指标。因为白细胞中含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20~30,但在治疗上是以抗病毒为主,抗生素无效。
  白细胞不仅过高不好,低于2.5时也是异常情况,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反复感染,且疾病治愈较为缓慢,甚至可以引发败血症。
  淋巴细胞高,
  则可能是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百分率如果高出正常值,提示可能是病毒感染。因为一旦受到病毒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有反应,并且开始输送淋巴细胞,对抗病毒和防止造成损害。
  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一般7~10天自然会好。不过亲戚说,在实际情况里,很少家长能坚持这么多天,他们多数会怀疑医生技术不行。
  C反应蛋白是全身反应的指标,提示严重疾病
  CRP(反应蛋白)这项指标的检查一般只有大医院才会增加,费用也较一般验血贵。CRP主要也是被用于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与白细胞存在正相关,但它比白细胞更敏感,疾病发作时,往往早于白细胞上升。
  此外,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组织受到损伤。它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病等。
  中性粒细胞高,病情可能会加重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当身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通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成正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成反比。
  有些孩子生病时,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数很高,亲戚说,这基本就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单核细胞百分比,可预见还要病几天
  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遭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总是第一个出现的。
  单核细胞百分比越高,说明发热的程度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正常范围是3~8,如果超过18,那么通常要高烧3天以上才能好转,不管用什么药。我努力消化完亲戚说的知识后,自己总结了一下:如果孩子发烧了,我们拿到验血单后,可以这样看——
  1.看白细胞和CRP,如果它们都高于正常范围,提示有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
  2.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高说明是细菌感染,而且疾病还在发展,一定要督促孩子认真吃药,同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3.看淋巴细胞数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如果都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该指标通常还伴随着中性粒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家长心里应该清楚:此时使用抗生素没有效果。
其他文献
打开邮箱,发现这样一封来信:  Hi,冒昧给您发邮件,是因为看到你那篇关于眼泪的文章。我很赞同文章的观点,觉得应该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帮他们认识情绪。但我婆婆看后回复道:“同意该看法,不过应分年龄段,尤其男孩子较皮实!”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貌似她说得也有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像文中那种处理孩子哭的方式,适合男孩吗?对于男孩的教育普遍都是不要哭,害怕他们不坚强。我儿子目前快2岁,一直以来他哭
妈妈发现,自从浩浩上了幼儿园后,竟不知不觉染上了撒谎的恶习。比如,明明是自己把图书撕破了,他却告诉妈妈是楼下的元元撕破的;从幼儿园回来时,浩浩会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实际上,老师并没有表扬他,只是因为妈妈答应过他,只要受到表扬就会奖励他一块巧克力。在得知浩浩的种种撒谎行为后,爸爸妈妈很是担心,难道是孩子的道德发展有问题?  心理诊断: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但许多孩子却常常说的
爷爷奶奶数次提到3岁的乐先生最近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开始留心儿子的日常活动,发现孩子的欠佳表现有:  1.吃饭、睡觉拖拉磨蹭。饭前容易闹情绪,其间不专心进食,睡前听故事时间一再要求延长;  2.不轻易让他人碰自己的玩具及物品,经常因为玩具与妹妹发生争执;  3.拒绝吃某些食物;  4.情绪波动较大;  5.自己会做的事却不愿做,要求家人帮忙;  6.怕黑;  7.坚持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8.
但有的妈妈还是不放心,留取大便标本找虫卵,最终也没有找到过。  在门诊里,经常会遇到火急火燎来咨询的家长;我除了给小朋友治疗开方,更大的工作还要纠正家长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常常有家长咨询孩子睡觉磨牙的事情,几乎被众口一词地问“是不是因为肚子里有虫”。我就很郁闷,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  睡觉磨牙和寄生虫没有太大关联  也许跟我们小的时候肚子里有寄生虫的孩子太多有关?确实,在我们小的时
面粉的原始状态是松散的;加水搅拌后形成絮状;揉成团后光滑细腻;发酵后呈蜂巢结构;炊蒸或烘烤后散发麦香与轻盈……  我从小便喜欢下厨,有了孩子后,更是有空便捣腾各种美食。尤其熱衷面食,一堆松散的面粉,魔术般变化无穷。孩子也爱跟在身边看我做馒头、面包,从起初的把面粉往脸上抹,到现在足以当小帮手。  捣腾面粉原本只是自己的爱好,回想起这些年孩子跟着一起玩,当中不知不觉竟也渗透了许多育儿理念,算是一举两得
女儿就要上学了。周围和她一起玩的孩子们,渐渐摆脱幼儿期,出落为有能力、有胆识的样子:小丽,能独自拿钱下楼去小卖部帮父母打酱油了;小华,早上常一个人从家走路去幼儿园;小强,放学回家就自个儿在院子里骑车,父母径直回家做饭,直到做好了才来找他……  我也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勇敢独立,但落到自己身上,却始终不敢让女儿尝试。比如,她晚上常常去同单元而不同楼层的猫猫家玩,见到小朋友们都独来独往,女儿也想要大胆一次
春夏季节,正是带孩子出行的好时机。给孩子扮靓怎么能少得了一些小配饰呢?比如可爱得小鹿胸针,它可以为衣服增添新元素、新色彩,普通的衣服也能穿出孩子的个性品味。如果将胸针扣在皮筋上,还可以当头花戴呢。扣在包包上,或其他生活用品上做装饰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材料:不织布,针线,剪刀,棉光,热熔胶枪,胸针扣。  1.用不织布剪出小鹿的各个部分。  2.取一片小鹿头,用贴边缝的方式,缝上眉毛。  3.取小
“孩子被欺负了?”  这念头一旦出现,几乎每个父母头脑中都会拉响警报。  接下来就会想:“谁干的?”  再接着也许就是:“打回去!”  这“护子三部曲”虽可以理解,却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比如让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恶化,或者产生“我软弱无能”的心理暗示。  更要命的是,它还剥夺了孩子必须通过不断的冲突、对抗、欺负与被欺负才能学会的那个无比重要的课题:掌握合理的相处界限。  而如果你允许他们学习,鼓励
吃饭时妹妹Keira问哥哥Marcus:“如果我最爱的人是你,把你排第一名,你会怎么样?”哥哥Marcus说:“排第几都行。如果你最恨的人是我,我可能会有点生气;如果是爱我的话,排第几我都不在乎。”  妹妹说:“妈妈,我想当一个有用的人,我怎么一点儿用都没有呢?”我听了很想安慰她一下,可花了好几秒也没想出她到底有什么用。哥哥在一边慢悠悠道:“你很有用,你陪小雄玩的时候让他很高兴,你们班冬季演出的时
看到女儿躺在地上,双腿僵直,两手握拳,并且发出急促的喘息声,琳达脑海里顿时浮现“癫痫”二字。她尖叫一声冲过去,紧张地抱住女儿。但就在她尖叫的那一刹那,女儿立刻“醒”了过来,继续玩玩具,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你刚刚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妈妈焦急地问。  “没有。”女儿回答。  可两天后,琳达又看到一样的情景:这次女儿是坐在安全座椅上。琳达再次被吓到:女儿到底怎么了?  这叫做“婴幼儿的自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