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反映。一定的行为连续不断地在一个人身上进行,就形成一种习惯,而且表现为一个人的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小学生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一、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概括地说,小学生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认知、做事、生活、生存的良好行为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小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种种关系,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本人的多次实践和反思,使其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发生变化,而一步步走向成熟,达到定势的。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通过不断实践正义的行为,我们成为正直的人;通过不断练习自我 控制,我们成为有自制能力的人;通过不断作出勇敢行为,我们成为勇敢的人。”我想,这几个“不断”便是养成教育行为的途径。那怎样实施养成教育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其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做为教师必须“育人先育己,育己要重德”用自己深厚的责任感和爱心,以及公正、谦恭、礼让、善良的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净化他们的心灵,以达到育人的目标。
  2、知情合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就是说,知与行是不可分的,行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应先解决认知问题,要对学生讲明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有一个认识评价,为行打下一个思想基础,然后就要指导学生去行,在行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从小事做起,螺旋上升,通过知行统一,实现养成教育。
  3、创设情境进行行为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正确的行为训练中逐步养成的。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课堂训练外,还可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行为训练是很有效的方法,如采用“主题班队会、参观、军训、手拉手、清明节扫墓、教师节敬师,五一参加公益劳动、参加文艺宣传、拥军优属等等,在这样的情境影响下,小学生的行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作者单位:068150河北省隆化县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将一根镁条投入到氯化铵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Mg+2NH4Cl===MgCl2+2NH3↑+H2↑  反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NH3来源于NH4+,而H2中氢元素的来源,结合氯化铵溶液的特征,有两种解释三种情况。  解释一:氢元素来源于水。包括两种情况:1、来源于水直接电离的氢。由于水直接电离的氢。由于Mg置换出H+后,使氢离子浓度降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
期刊
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全面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学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
期刊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的小学教育,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略谈几点。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
期刊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各具风采,成为独特的个体,就在于他自身特有的行为习惯。因此,重视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家庭和学校要求一致,密切配合    在学校里,学生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去实践“行为规范的要求”,有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然而,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好习惯到家里似乎就“忘”了,甚至是截然两样。其原因在于学校、家长要求不一致,配合不密切,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
期刊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伴随着人们的道德认知而产生和发展的、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了情感,有了强烈的爱憎好恶时,就将在他的身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他对事业采取追求或丢弃、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为;相反,如果学
期刊
山林树木有高低,十根手指有长短。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分左、中、右。同样,学生的学习也分好、中、差。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其所能更多地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而转化后进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化后进生,首先应该查找原因    (一)后进生一般天赋并不一定比优等生差,但学习品质可能有不当之处  比如:胸无大志,没有远大理想,也没有奋斗目标。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期刊
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赏识教育是情商教育的基础,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更是让孩子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新课标倡导并通过实践肯定的“成功教育”,其核心就是赏识教育。坚持把赏识教育领进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现代素质、营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具体到中小学来说,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中小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的奠基工程。是人的一生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
期刊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因我国的土地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这里所讲的少数民族地区跟贫困地区、农村牧区,从某种意义上属于同类概念。但也有不少不同的情况。因此运用辩证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