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维护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增长,教师的生存压力日渐增大,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教师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生。高校教师在教书之外,还承担着一系列角色:管理者、辅导员、家长、朋友等,他们既要是学科专家,又要是心理协助者,还要行为示范,众多的职责和任务使一些教师不堪重负,产生心理问题。目前,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少有问津。
  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英年早逝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多事例的调查研究警示我们: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受到关注。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履行教师职责的重要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发展的学生,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就会对教学、育人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总体来说,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如下:
  
  1.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这样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外界环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和谐的平衡;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较高,对自己的职业有较强的责任感、成就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其工作和学习效率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
  
  2.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因为教师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在塑造着人格,他们不仅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工作来影响学生,而且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更起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教师有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得体的言行,这些会被学生观察和模仿,并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特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的教师知道如何关心、尊重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相互平等、融洽的关系中,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使其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方面:
  
  1.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
  目前各个家庭承担的高等教育费用都很高,所以社会、家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但教师的水平与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会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着差距,从而导致教师焦虑感的产生。大学生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很容易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教师辛苦的教育结果会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冲击而抵消。而社会、家长极易将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归咎于学校或教师,这更增加了教师的焦虑感。
  高校体制的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在评优调资、职称评定、提干等方面,高校教师的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也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一些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众多弊端,诸如专制、混乱、不重视一线教师等,致使教师缺乏工作的热情与动力。
  
  2.教学、科研及生活压力大
  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时间远远多于八个小时,许多人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严重不足,更无心休闲、娱乐。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要求创造性和独到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亲自做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因此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症状和心理压力。
  同时高校教师还面临着科研和教学的冲突,有的教师两方面很难协调好。他们一方面要努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要“取悦于”学生,另一方面更面临着沉重的科研负担,因为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就、职称晋升、经济利益等,而且在目前学术失范非常严重的社会背景下,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高校是一个高知识密集度的集体,高校教师一般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希望能在培养学生、学术研究、晋升职称等方面取得更好、更快的成就。但在一个人人都非常优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是不可能事事如愿的,这就会给一部分教师带来挫折,使他们感到失望、抑郁和焦虑。
  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正在进行着聘任体制改革,“北大教改”就曾引起了社会激烈的讨论。目前,很多高校“不升即离”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教师已经不再是安稳的职业,也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威胁。
  目前虽然教师的待遇有所提升,但从经济状况来看,高校教师依然是比较清贫的职业。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巨大的劳动付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之间存在严重的不相适应现象,导致教师产生不公平感。一部分教师在与同等学历、能力水平但却获得了较高经济收益的人做了比较后,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感到价值感、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3.人际交往障碍
  教师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工作,个体行为较强。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他们的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没有严格的界线.生活范围的狭小使他们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除工作关系外,很少与校内外的人交往,致使很多高校教师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缺乏丰富的交往技能和经验。再加上“文人相轻”的弊病,教师之间易产生轻视、冷漠、嫉妒等不良心理。一部分教师在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造成误解和冲突,陷入孤独对立的无助状态之中:有的教师不听领导的吩咐。不愿与其他教师交往,也不参加学院、系所组织的各项活动;还有的教师年少得志,使同行不服,领导嫉妒。从而受到各种冷遇,工作上无人支持而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境况。
  交往范围的狭小、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使高校教师缺乏相应广泛的支持系统,这使得他们一旦遇到困难或问题,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建议、指导,也缺乏必要的物质、情感支持,最终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孤独、烦闷、冷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这更增加了一些教师的个人中心主义,形成人际关系障碍的恶性循环。
  
  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缺乏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一些领导、主管部门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心理自我修复的能力,其实很多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还需要大幅度地提高。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与教师的职业特色、自身因素等有关,而且也与社会、学校环境有 密切的关系。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多角度、多途径来考虑。
  
  1.为自己适度减压
  在紧张的生活中,教师要学会为自己适度减压。力争使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变得有趣而生动,使繁重的科研工作成为自己行动的动力,成长的契机。要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多变的工作情境、增多的应激事件和冲突,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教师要注意为自己合理定位,为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认真分析职业特点、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寻找和明确心理压力源,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
  教师要注意树立劳逸结合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坚持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事业和抱负。
  
  2.加强交往。学会调节
  要认识到人际交往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扩大交往范围。可以通过开放自我、主动与人交流谈心、换位思考等来改善人际关系。
  教师要学习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可以通过宣泄、移情、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禁止、自我激励等方法,控制情绪波动,改善不良心境。可以通过谈心、听音乐、跳舞、运动等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不良情绪得到合理释放,减轻心理压力和郁积的愤懑情绪。
  在遇到挫折时,应及时向有关机构、人员求助,避免“面子”心理的作怪而使自己饱受心理痛苦。遇到烦恼、痛苦时,找合适的朋友倾诉,发发牢骚、讲讲委屈也未尝不可。只要懂得及时、合理调节,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就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3.完善自我意识,锻炼挫折容忍力
  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是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但同时又是普通劳动者。作为高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要正确合理地评价自我,辨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悦纳自我,既要欣然地接受现实的我,承认缺点,更要会肯定自我、欣赏自我。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自信,避免自卑,不再遭受庸人自扰的苦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追求更多的生活和工作乐趣。
  要辩证地看待遇到的挫折、困难。挫折、失败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面对困难、磨难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保持一颗坦然的平常心。在挫折到来之前,要提前分析和预测,对所有的可能性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挫折到来时,要善于思考,分析原因,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如己所愿。能争取的尽量去争取。对于不能改变的事实,应该学会接受。
  
  4.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职能部门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投入。学校的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一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密切相关,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普及;配备专门人员。建立区域性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对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心理讲座和座谈会;开设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建立教师心理档案等。
  
  5.加强学校管理
  有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目前的科研条件,诸如经费、先进的实验仪器等不满意,并且认为诸如工资、住房、医疗保健等类的生活条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高校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营造良好物质环境的同时,更应注意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管理者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决策,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和联系,尊重教师的合理要求,重视教代会反映的意见、建议。应该为教师创造丰富的学习、进修、科研的机会和条件,为教师争取应得的各种荣誉,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和创造的欲望,建立多方面的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教师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我效能感、胜任感与自豪感,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高校需要革除人事考核制度方面的弊端,使人事考核制度体现科学化、人性化。不要总是逼着教师出成果、发论文,应付名目繁多的、走形式的考核和评价,这样教师根本没有心思、精力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教师,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和肯定,使教师得到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真正把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6.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要应用社会舆论、媒体宣传等途径来推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使全社会认识到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特殊性,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需要制定、完善、实施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加对高校的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提高教师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物质待遇。要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并呼吁全社会关心教师,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教材管理是高校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先进,影响到整个教学环节是否畅通运行及学校的教学水平。教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就高校教材管理的若干问题略加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知识信息交流活动,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育人质量上。育人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和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因此,如何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是学校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问题。    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理
邓小平同志是20世纪的伟人,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的心中。在投身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
“你们的产品应用领域现在越来越广了,涉及家纺、色纺、针织牛仔、无纺布、高支纱等多个领域,产品使用效果也特别好,不仅色彩艳丽、透气、贴肤,缩水率还小,是一个好产品……”3月12日,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刚一开展,丝丽雅展位就吸引了不少观众。此次展会,丝丽雅再次携明星产品雅赛尔纤维亮相,同时将雅赛尔从纤维到成品的产业链以及雅赛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受到了现场客户的一致好评
期刊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的旗帜,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一些高校在教师管理中。往往容易忽视心理契约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事实上,在高校中,构建心理契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去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契约所包围。比如说我们与工作单位有一种雇佣的契约关系,这样一种契约关系是一种较为正式的契约关系,可以被我们直接感受到,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除了这种显性的契约外,在
在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有这样一个展位,面积不大,来参观洽谈的人却不少,更是吸引了中国石化、吉林化纤集团等行业“大佬”前来学习交流。这家公司名为常熟市翔鹰特纤有限公司,翔鹰特纤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记者带着疑问到展位一探究竟。  进入展区,看到“世界唯一”四个字更是吊足了记者胃口,迫不及待地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陶文祥。据陶文祥介绍,翔鹰特纤公司成立于2003年,翔鹰特纤团队经过1
期刊
考试风气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好坏的核心依据之一。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风,而且作弊手段越来越先进,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大学生考试作弊既有其内在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同时也说明大学生诚信正在慢慢地减弱。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外因  (1)社会影响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相对
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多高校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古语之:人为行政之本。因此能否将高校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学校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能否真正高效地投入应用。服务于学校的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有没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地区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已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毕业生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制度的建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之高校连续扩招,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度日渐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一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非常不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    1.焦虑心理  焦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