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逻辑、进展与意义

来源 :特区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要素错配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增长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的基本逻辑是既定要素在经济单位之间的配置状况决定着各个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继而决定着经济体的总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研究对象包括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错配,研究的方法已经从静态的配置效率损失过渡到动态配置效率。这种全新视角的研究给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Studying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ctor mismatch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growth. The basic logic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allocation of established elements among economic units determin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unit, 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economy, which in turn affect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object includes the mismatch of labor, capital and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en shifted from the static allocation efficiency loss to the dynamic allocation efficiency. This new perspective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sent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and infuses new vitality into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theory of growth.
其他文献
企业的敏感私有信息成为企业合作的一个瓶颈,因此如何保护企业合作过程中的私有信息成为促进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基本的安全协议来解决私有信息保护下的采购
鼓声雷动,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远处,几名矫健的骑士挥鞭策马,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战马如飞,腾起一路烟尘,时而稍有间隔,时而挨得很近。他们都拼命想甩掉对方,或是优势超越对
时至今日,许多不经意的时刻,我仿佛坐在时光的传送带上,往日李子云老师和我交往的一些瞬间和细节在心里默默回放。  与时代一起走来  回想2009年6月6日周六晚上6点,本来是李子云老师选定的八十寿宴的时间。前一天接到她因身体低热而改期的电话,我哪里会想到,这就是我和李老师的最后一次通话! 6月10日上午,短信告诉我,李老师已经在当日的凌晨辞别这个世界……  李老师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北京,她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In fa
期刊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链并给出了相应的产业链模型,同时根据该模型对数字内容产业的价值链模型进行了构建
本文对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的融合应用进行了研究。数据挖掘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及关键支撑技术,是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科学的运用它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快速有
本文首先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得出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
本文采用E-Prime呈现视觉刺激材料,通过反应时实验考察了90种前景/背景颜色组合的识别可靠性问题。研究表明,不同颜色组合识别的可靠性差异显著;互换前景/背景颜色组合后识别可
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加坡在1965年建国时,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经过半个世纪
本文从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视角出发,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的问题,分析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补贴机制。研究表明,事前补贴是一个价值极其有限的政策工具,补贴效果易受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