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林水能资源优势明显,规划的小水电具有规模小、工期短、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小、开发技术成熟、投资风险小,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加大水能开发在市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水能开发;经济发展;地位;作用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中心城市哈尔滨285公里,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之美誉。全市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总面积88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1.3%,行政区内共有大小河流140余条,大小河流总长度为2930km,年平均径流量为33.79亿m3,具有水能开发价值的河流14条,主要有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大杨木河、山市河、密江河等。这些河流均属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养区未被破坏。行政区内规划常规电站23座,总装机33.98万kw,总投资35.14亿元。规划抽水蓄能电站9座,估算总装机 1211 万kw,总投资 591亿元。
海林市改革开放较早、经济较为发达,是国家级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2002年被国家批准为“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县,2003年被国家十六部委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5年3月被联合国人居署确定为中国三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们把握被列为电气化县试点的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将水能确定为海林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新财源和新产业,在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举全市之力推动水能开发快速发展。
一、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水能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海林境内资源非常富集,山川秀美,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71.3%。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河流总长度达到2930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33.79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大。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有14条,主要是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等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养区未被破坏。为使这些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十五”期间,海林市紧紧抓住被国家列为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市的有利契机,坚持两手抓原则,一手抓流域规划,一手抓项目前期推进,加快推动水能开发。分别委托东勘院、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海浪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四条流域规划,共规划常规电站23座,总装机33.98万千瓦,总投资35.14亿元。同时,委托东勘院、省水利设计院相继完成了双桥、钓鱼台、青云山、三道、板桥、桦木桥、红旗等电站项目的可研工作,此外,由东勘院规划了荒沟、开化、老黑顶子等9个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211万千瓦,总投资约591亿元。应当说,丰富的水能资源,规划的超前运作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海林市电气化县建设和水能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水能资源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立市产业的必然选择。水电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为此,国家出台政策加大了对水电开发的扶持力度,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和以电代燃生态电站建设上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并将水电建设纳入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海林市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借助电气化建设试点市的政策扶持,牢牢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的战略机遇期,调整结构,乘势而上,及时将水能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
水电无论是作为一项清洁能源还是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加快小康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水电产业应该担当起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和财政收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虽然我市的水能开发与全国、全省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较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潜力非常大。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和艰苦努力,总装机120万千瓦,总投资40亿元,年均发电18亿度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了我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首选项目,是我省唯一一个列入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备选项目。
三、水能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财政增收为主线,以建设大项目,构筑新产业,辟建新财源为重点,加快水能开发,抓好水能建设,建成已规划的常规水电站23处和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费3亿元,使我市财政收入翻一番。同时,长远目标是其余9处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后地方财政收入可实现1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000余人。通过大力开发水电,将为全市带来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大改善。一是经济效益。水电开发不仅能够优化能源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水电开发过程中修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设施,为地方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水电工程建设将带动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市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社会效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电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用能结构的改变,不再使用以往的烧柴、烧煤,而是向用电烧水做饭、取暖转化。水电建设将大大增加电源工程发电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水平,提高供电保证率,保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居民生活的供电。有了电能的保证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了,道路宽阔平整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足了。水电工程建设,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促进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生态效益。保护了森林。全市林地面积617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1.3%。在农村,人们历来是以木材作为烧材,用于做饭、烧水和取暖,每户每年烧掉木材10立方米。经过水电建设,以电代燃农户增加到7万户,每年可减少烧材(木材)5万立方米,仅此一项社会每年可获得生态效益700万元。随着以电代燃户数的增加,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益将更加明显。减少了水土流失。水电建设带动了各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高了就业机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日益加大,人们在考虑就业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身边的电能开展各项事业,这就减轻了向林地、草地开垦耕地的压力,保护了自然植被。降低了空气污染。人们用电烧水做饭、取暖,用电能取代其他能源,减少了污水、污气的排放,仅农村居民以小水电代燃料一项每年可减少排放CO2、SO2、烟尘等有害气体3000万立方米,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认真抓好水能的几项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课题,面对当前实际,我们建议突出以下工作重点。一是强化法律保障。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健全机构,创新机制,履行水能资源统一管理职责。加强对农村水电的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工作,推进农村水电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安全,确保安全生产。二是把握好水电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土地征用、淹没搬迁、农村水电企业改制等过程中,尊重农民、职工意见,维护群众利益。三是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以电代燃工程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农村水电的特殊作用,让更多的农民不出家门有工可做,同时增加非农就业。四是提高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水电企業现代化管理模式,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全面提高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坚持电力体制改革方向,打破垄断,保证同网同价,平等竞争。
几年来,我市在水能开发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最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推行电气化县项目,为地方开发水电产业提供了思路,给予了动力。也正是由于水利部、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我们水电人的努力拼搏,才有今天的局面。但是我们的水电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水电项目前期工作量大、费用大、审批手续繁多、土地林地征用难。同时,小水电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报期较长,这些都制约了水能开发速度。在此,我们也建议国家在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和以电代燃项目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长效扶持政策,并根据南北方地域、气候和水能状况、发电效益、经济效益的不同,在对北方特别是黑龙江省在小水电入网及电价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北方及我市水能资源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开发,为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柳美娜(1986- ),女,黑龙江海林人,海林市水能开发办,水利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开发建设工作。
关键词:水能开发;经济发展;地位;作用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中心城市哈尔滨285公里,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之美誉。全市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总面积88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1.3%,行政区内共有大小河流140余条,大小河流总长度为2930km,年平均径流量为33.79亿m3,具有水能开发价值的河流14条,主要有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大杨木河、山市河、密江河等。这些河流均属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养区未被破坏。行政区内规划常规电站23座,总装机33.98万kw,总投资35.14亿元。规划抽水蓄能电站9座,估算总装机 1211 万kw,总投资 591亿元。
海林市改革开放较早、经济较为发达,是国家级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2002年被国家批准为“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县,2003年被国家十六部委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5年3月被联合国人居署确定为中国三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们把握被列为电气化县试点的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将水能确定为海林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新财源和新产业,在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举全市之力推动水能开发快速发展。
一、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水能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海林境内资源非常富集,山川秀美,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71.3%。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河流总长度达到2930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33.79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大。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有14条,主要是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等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养区未被破坏。为使这些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十五”期间,海林市紧紧抓住被国家列为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市的有利契机,坚持两手抓原则,一手抓流域规划,一手抓项目前期推进,加快推动水能开发。分别委托东勘院、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海浪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四条流域规划,共规划常规电站23座,总装机33.98万千瓦,总投资35.14亿元。同时,委托东勘院、省水利设计院相继完成了双桥、钓鱼台、青云山、三道、板桥、桦木桥、红旗等电站项目的可研工作,此外,由东勘院规划了荒沟、开化、老黑顶子等9个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211万千瓦,总投资约591亿元。应当说,丰富的水能资源,规划的超前运作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海林市电气化县建设和水能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水能资源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立市产业的必然选择。水电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为此,国家出台政策加大了对水电开发的扶持力度,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和以电代燃生态电站建设上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并将水电建设纳入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海林市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借助电气化建设试点市的政策扶持,牢牢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的战略机遇期,调整结构,乘势而上,及时将水能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
水电无论是作为一项清洁能源还是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加快小康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水电产业应该担当起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和财政收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虽然我市的水能开发与全国、全省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较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潜力非常大。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和艰苦努力,总装机120万千瓦,总投资40亿元,年均发电18亿度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了我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首选项目,是我省唯一一个列入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备选项目。
三、水能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财政增收为主线,以建设大项目,构筑新产业,辟建新财源为重点,加快水能开发,抓好水能建设,建成已规划的常规水电站23处和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费3亿元,使我市财政收入翻一番。同时,长远目标是其余9处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后地方财政收入可实现1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000余人。通过大力开发水电,将为全市带来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大改善。一是经济效益。水电开发不仅能够优化能源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水电开发过程中修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设施,为地方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水电工程建设将带动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市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社会效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电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用能结构的改变,不再使用以往的烧柴、烧煤,而是向用电烧水做饭、取暖转化。水电建设将大大增加电源工程发电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水平,提高供电保证率,保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居民生活的供电。有了电能的保证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了,道路宽阔平整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足了。水电工程建设,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促进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生态效益。保护了森林。全市林地面积617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1.3%。在农村,人们历来是以木材作为烧材,用于做饭、烧水和取暖,每户每年烧掉木材10立方米。经过水电建设,以电代燃农户增加到7万户,每年可减少烧材(木材)5万立方米,仅此一项社会每年可获得生态效益700万元。随着以电代燃户数的增加,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益将更加明显。减少了水土流失。水电建设带动了各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高了就业机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日益加大,人们在考虑就业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身边的电能开展各项事业,这就减轻了向林地、草地开垦耕地的压力,保护了自然植被。降低了空气污染。人们用电烧水做饭、取暖,用电能取代其他能源,减少了污水、污气的排放,仅农村居民以小水电代燃料一项每年可减少排放CO2、SO2、烟尘等有害气体3000万立方米,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认真抓好水能的几项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课题,面对当前实际,我们建议突出以下工作重点。一是强化法律保障。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健全机构,创新机制,履行水能资源统一管理职责。加强对农村水电的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工作,推进农村水电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安全,确保安全生产。二是把握好水电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土地征用、淹没搬迁、农村水电企业改制等过程中,尊重农民、职工意见,维护群众利益。三是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以电代燃工程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农村水电的特殊作用,让更多的农民不出家门有工可做,同时增加非农就业。四是提高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水电企業现代化管理模式,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全面提高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坚持电力体制改革方向,打破垄断,保证同网同价,平等竞争。
几年来,我市在水能开发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最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推行电气化县项目,为地方开发水电产业提供了思路,给予了动力。也正是由于水利部、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我们水电人的努力拼搏,才有今天的局面。但是我们的水电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水电项目前期工作量大、费用大、审批手续繁多、土地林地征用难。同时,小水电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报期较长,这些都制约了水能开发速度。在此,我们也建议国家在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和以电代燃项目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长效扶持政策,并根据南北方地域、气候和水能状况、发电效益、经济效益的不同,在对北方特别是黑龙江省在小水电入网及电价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北方及我市水能资源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开发,为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柳美娜(1986- ),女,黑龙江海林人,海林市水能开发办,水利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开发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