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的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气氛,培养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并创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成为展现学生个性、发展特色的新世界,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
一、设计新颖鲜活的命题,拓展写作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命题单一、死板,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的同学》……这样的命题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调动表达欲望。在消极的态度下,孩子笔下的文章也就显得非常枯燥,看不出半点灵性,读不出半点新意。
为了增添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力求命题的新颖。例如我把《我的同学》这个题目改为《猜猜他(她)是谁》。作文讲评课也就成了《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活动,能把同学的外貌描写得传神生动的,有奖!大家饶有趣味地描摹着身边的同学,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这样的写作活动,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文章不乏个性和新意。例如他有两颗大兔牙,长长的刘海,戴着一副圆圆的大眼镜,我们都叫他“四眼哥”。他肥头大耳,肚子特大,同桌总是喊他“肥杜”。“肥杜”看上去很憨厚,其实他肚子里藏着许多鬼主意。她挺文静的,说话细声细语的,柔得似乎都能掐出水来。任何食物在她眼里都是美食,你无论给她多少,她都能吃得一点不剩,是个完完全全的“吃货”。她全身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长着一双名副其实的有力的腿,那可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男生们都不敢激怒她。
二、善用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批改评价,“多批少改”
在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习作批改已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习作批改要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习作批改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亮点,加以强化;捕捉教学中的病点和盲点,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还要发现学生写作成长的新起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总是一手包办代替,导致最后满篇红圈圈的局面。“多批少改”就是一种新尝试,发现习作中的亮点,对存在问题稍加点拨,将修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二)习作讲评,分享快乐
到了五年级,我们将每周的“素材库”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走入丰富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主动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点”要小,更要集中》着重从选材的角度,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从“小”处着眼;《同学们这样写……》培养构思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素材,从不同角度去写,就能写出个性,写出新意。范文引路,佳作赏析,学生在分享中学习,互取所长,也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内涵。
三、巧用网络手段,促进交流互动
如今,日益发达的网络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台,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我在学校班级网页上专门建立了习作园地。同学的“素材库”好作品,我总是定期发到园地内供学生交流分享。网页上,还定期举办班级网上作文PK大赛,让每位学生过一把“作家瘾”。例如四年级下学期,结合《扬子晚报》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我班举办了《感谢有你》网上作文PK大赛,学生既是“参赛选手”,也是“评委”。浏览了同学的作文后,大家要采用网上点评的形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小组。
网上作文PK大赛,人人参与,极大地激发起每一位同学的写作兴趣。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更受欢迎,学生都十分用心地修改作文,促进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结合作文教学,我又在班上举行了《我走进动物王国》《我班的“小能人”》《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一系列网上作文PK大赛,场场气氛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写作小能手。网络的共享性和互动性促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作文成为“活”的语言。小徐的妈妈在网上发帖,高兴地写道:“我带着兴奋的心情浏览了全班同学的作文,没想到短短的时间里,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非常感谢老师的辛苦培养。现在,在网上写作、观看同学的作文,发表自己的感受,已經成了我和儿子的一大乐事……”
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不应该把作文教学看成是一种模拟练习, 而要把它看作是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改善人格结构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拓宽生活的源泉,深挖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涵养精神,厚积薄发。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以我笔写我心,描述自己的经历,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自己的情感和写作经历。
情感是点燃兴趣的助燃剂,鼓励是培养兴趣的诀窍,分享是拨动兴趣的琴弦,评价是巩固兴趣的法宝,要使写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更多的孩子乐于写作,爱上写作,达到写作、言语的创造、言语生活的自我实现,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邸国芹.利用教材优势 助力习作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成为展现学生个性、发展特色的新世界,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
一、设计新颖鲜活的命题,拓展写作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命题单一、死板,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的同学》……这样的命题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调动表达欲望。在消极的态度下,孩子笔下的文章也就显得非常枯燥,看不出半点灵性,读不出半点新意。
为了增添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力求命题的新颖。例如我把《我的同学》这个题目改为《猜猜他(她)是谁》。作文讲评课也就成了《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活动,能把同学的外貌描写得传神生动的,有奖!大家饶有趣味地描摹着身边的同学,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这样的写作活动,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文章不乏个性和新意。例如他有两颗大兔牙,长长的刘海,戴着一副圆圆的大眼镜,我们都叫他“四眼哥”。他肥头大耳,肚子特大,同桌总是喊他“肥杜”。“肥杜”看上去很憨厚,其实他肚子里藏着许多鬼主意。她挺文静的,说话细声细语的,柔得似乎都能掐出水来。任何食物在她眼里都是美食,你无论给她多少,她都能吃得一点不剩,是个完完全全的“吃货”。她全身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长着一双名副其实的有力的腿,那可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男生们都不敢激怒她。
二、善用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批改评价,“多批少改”
在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习作批改已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习作批改要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习作批改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亮点,加以强化;捕捉教学中的病点和盲点,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还要发现学生写作成长的新起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总是一手包办代替,导致最后满篇红圈圈的局面。“多批少改”就是一种新尝试,发现习作中的亮点,对存在问题稍加点拨,将修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二)习作讲评,分享快乐
到了五年级,我们将每周的“素材库”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走入丰富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主动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点”要小,更要集中》着重从选材的角度,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从“小”处着眼;《同学们这样写……》培养构思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素材,从不同角度去写,就能写出个性,写出新意。范文引路,佳作赏析,学生在分享中学习,互取所长,也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内涵。
三、巧用网络手段,促进交流互动
如今,日益发达的网络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台,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我在学校班级网页上专门建立了习作园地。同学的“素材库”好作品,我总是定期发到园地内供学生交流分享。网页上,还定期举办班级网上作文PK大赛,让每位学生过一把“作家瘾”。例如四年级下学期,结合《扬子晚报》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我班举办了《感谢有你》网上作文PK大赛,学生既是“参赛选手”,也是“评委”。浏览了同学的作文后,大家要采用网上点评的形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小组。
网上作文PK大赛,人人参与,极大地激发起每一位同学的写作兴趣。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更受欢迎,学生都十分用心地修改作文,促进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结合作文教学,我又在班上举行了《我走进动物王国》《我班的“小能人”》《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一系列网上作文PK大赛,场场气氛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写作小能手。网络的共享性和互动性促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作文成为“活”的语言。小徐的妈妈在网上发帖,高兴地写道:“我带着兴奋的心情浏览了全班同学的作文,没想到短短的时间里,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非常感谢老师的辛苦培养。现在,在网上写作、观看同学的作文,发表自己的感受,已經成了我和儿子的一大乐事……”
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不应该把作文教学看成是一种模拟练习, 而要把它看作是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改善人格结构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拓宽生活的源泉,深挖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涵养精神,厚积薄发。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以我笔写我心,描述自己的经历,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自己的情感和写作经历。
情感是点燃兴趣的助燃剂,鼓励是培养兴趣的诀窍,分享是拨动兴趣的琴弦,评价是巩固兴趣的法宝,要使写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更多的孩子乐于写作,爱上写作,达到写作、言语的创造、言语生活的自我实现,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邸国芹.利用教材优势 助力习作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