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春往事干杯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抖音里面有个老朋友,经常发一些推销她家货品的视频,我极少点赞,也从来没有留言评论。
  当初是怎么加她好友的,我竟记不起来了。当然,并非被迫。只是,现在的冷漠也是出于本心。
  上大学时,她曾经是我多么亲密的人啊!
  现在,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她打过电话、发过信息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我常常反思:人心之变,何以如斯?
  我和她到底是什么时候相识的?忽然之间,我也记不清了。但我的记忆力一向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人、特别的事。
  应该是文学社新社员的见面大会上,抑或去文印店编辑社报的过程中。当时我履新社长不久,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时候,身边一下子聚集了很多师弟和学妹。有才华横溢的,有激情四射的,也有活泼可爱的。
  而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高冷孤傲。
  那天,我们一块去文印店编印社报,返回途中,我感叹排版设计工作的复杂,不停地夸赞参与编辑的师弟学妹们的别出心裁。
  “我看也没有那么麻烦,不就是在电脑上简单地操作一下吗?我也会!”她突然冷冷地抛出一句。
  我听完,顿时呆住了——
  但她不是那种外表光鲜靓丽的人,只是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让我似曾相识。
  在一起办报纸、搞活动,相见的机会多了,我俩也就慢慢熟识了。她是学计算机的,在文学社里,是绝对的“少数派”。但参加社里的活动很积极,对办报纸出力也多。所以,我对她渐渐有了好感。
  有一次,我和舍友“二哥”去学校南院打长途电话。当时大家用的还是IC、IP卡,而IP卡可以配套使用的电话机很少。南院有几部,我和舍友经常过去打。而学校计算机系就设在南院。
  打完电话,在学校食堂,我和她偶遇了。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我和她还有社员小谢(她的同班同学)聊了很久。大学生活、文学、文学社的发展,话题散漫,还互相打听彼此的家乡、爱好、经历。
  那晚,偌大的、略带嘈杂的食堂大厅,昏暗的灯光下,我发现:她竟这么健谈,这么有思想,而且还是一个热心肠的姑娘。和我聊起天了,自由洒脱,眉飞色舞。
  一瞬间,我发现这姑娘很美,充满魅力,让我心动。
  现在想来,男女之间短时间萌生的好感,可能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于是,意犹未尽的我在临别时,兴致勃勃地说道:今天有点晚了,校门马上要锁了,我们要走了。明天大家一块去逛逛渤海公园,再继续聊,怎么样?
  面对我的提议,两位学妹霎时间有点惊诧。但是,看到我热诚而充满期待的眼神,她迟疑了一下,点点头,答应了。
  我不知道当时是哪来的勇气,现在想来确实有些草率。我虽然是她们的学长、“领导”,毕竟当时也是单身,约异性逛公园不是简单地欣赏公园景色,而是要确立男女朋友关系的一种表示,一种象征。
  但大学四年,我一直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当时我是多么单纯,又多么愚笨啊!
  第二天,按照约定的时间,我来到了南院门口。“二哥”不是文学社的成员,知趣地抛弃了我,并且笑眯眯地对我说:老闫,今天好好表现呀。
  不一会,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了。她的神情有点严肃,估计一个人和男同学出游,还是有点别扭。
  我问她:小谢怎么没来?
  “她今天约了外校的一个老乡。”她淡淡地说。
  我没有多想。两个人坐上公交车,直奔渤海公园。
  在公园,我俩聊了很多,进一步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增添了我对她的好感。期间,公园里做生意的人自然而然地把我俩当成了情侣,请我们体验骑骆驼。几番招徕,都给我俩羞赧地拒绝了。
  現在想想,一对男女,如果不是情侣,或者不想做情侣,一块逛公园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而我,一个不懂风情又有些吝啬的人,竟然想不到,即使不是情侣,请人家体验一把骑骆驼,或者为人家买束花,又怎么了?
  当时,我似乎只是想体验青年男女一块外出游赏的浪漫和乐趣,而没有确立情侣关系的深思熟虑和郑重其事。所以,大学四年最终我落得孑然一身,也是咎由自取。
  回来以后,我俩联系和相见就更频繁了。她推荐我看《平凡的世界》,说我的气质很像书里的孙少平。我听从她的建议,专门从书摊上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书很厚,字很小,我看得津津有味,一度废寝忘食。书中孙少平的故事确实深深触动了我,尤其是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俘虏了很多青年男女,我也不例外。
  当时,我将她当作我的田晓霞。
  只是,我没有孙少平的坚强、自信和刻苦努力,所以也注定我收获不了像他一样美好的爱情。
  期间,我曾办了一件蠢事。当时,她家境和我一样不富裕,也经常出去当家教、打零工,或者在学校干一些勤工俭学的事,贴补自己的生活费。有一天,她和我聊天说起最近手头很紧张,连给家里打电话的钱都快没有了。我一听很为她焦虑,回到宿舍把自己的电话卡的卡号和密码写在纸条上,托人转交给了她,并且告诉她随便用。没想到她很快从宿舍专门给我打来电话,急迫而又严肃地说:“你不要这样,赶紧把电话卡的密码改掉,我还没有那么困难!电话卡你自己用吧。”
  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一腔热忱,不觉间伤了姑娘的自尊——我当时的情商真的太低了。
  后来,虽然我和她经常见面,但始终没想向她正式表白。第二年,我迫于家里的经济压力和父母的督促,去外面找家教做。每逢周末,我就跑到热闹繁华的街头,和很多揣着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桥头待雇”。当时的情景真是有些凄惶。有一次,我还遇到了她和她的同学。她看到我,打了声招呼,就匆匆离开了。
  记得当时她的神情很复杂,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是邂逅心上人的羞涩,还是为我的境地感到难过。或者,兼而有之吧。
  那段时间,我很少约她,甚至刻意在疏远她。大学期间,家庭贫寒的男孩子谈不起恋爱——这当然是我的偏见。只是贫穷扼杀了很多男孩的自信,让他们难以鼓起勇气,去追求心仪的女孩和美好的爱情。   终于有一天,她约我见面。我预感到:她要摊牌了,但如何应对,我实在是没有准备好。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午后,我们俩一块沿着马路走了很远。其间,我一直回避着那个敏感话题,对她抛出的问话也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应承和敷衍着。
  “你有没有女朋友?”她鼓起勇气,终于挤出了这个问题。
  “也算有,也算没有吧。”我含糊其词。
  “那你现在到底有没有吗?”她紧追不舍。
  “没有!”我犹豫了一下,坚定地答道。
  当时,虽然我心中一直暗恋小学的同桌,但我们始终没有确立关系。说人家是自己的女朋友,实在是自欺欺人。
  “好吧,我明白了。咱们回去吧。”她一脸落寞。
  就这样,我俩沉默着慢慢地往学校走去。
  那天,街上的风很凉,我的心更凉。
  其实,当时我知道她是渴望我主动说出请她做女友的话的。那样,她就可以爽快又幸福地答应了,她也愿意和我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而我又何尝不想向她表白呢?只是当时的我,实在是太缺少自信了,也不愿将自己的苦难分享给他人。
  记得那次,大家都到操场去看日食。我不感兴趣,就窝在宿舍里看书。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去教室里上自习。在路上,我遇到了看完日食成群结队返回的人潮。逆行的我走得飞快,恨不得肋生双翼。
  她看到我,满脸诧异地问:“你干吗走得这么快?还慌里慌张的。”
  “没事,没事。”我急忙摆手,寒暄了两句,转身走了。
  当时,我是担心大家异样的目光和嘲讽。虽然,这种不解和嘲讽是微乎其微的。我过于敏感和自卑了。
  从那以后,我和她若即若离,联系明显少了。不久,“非典”袭来。当时,学校所在的C市还不严重,所以大家也没有放在心上。临近“五一”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和幾个师弟师妹筹划文学社的事情。她突然跑过来,把我约到校园的海棠林中,满脸紧张地说:“现在外面传说这个非典很厉害,传染得很快。你五一不回家了吧?”
  “回呢,我已经和老乡约好了。应该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吧。”我一脸的不在乎。
  “那你回家的路上小心一点,回去以后也不要到处乱逛。”她一字一句地叮嘱。
  “好的。你放心吧。”我微笑着,和她闲聊起来,觉得她真是有点小题大做。
  没想到,那次见面之后,我们俩就分隔两地了。
  “非典”结束后,我在C市待了一个多月,就回家过暑假去了。当时,她在老家。两人家里都没有电话,写信也不方便。暑假结束后,我所在的专业换了一个校区,转到了S市。她所在的专业和班级继续留在C市。
  到了新的校区,我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也就和她联系更少了。当时,手机越来越普遍,而我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也就很少打电话,只是偶尔给朋友们写封信。不过,比起刚上大学那两年,明显写得少了。
  当时我还担任班里的生活委员,负责帮同学们收发信件。有一天,我去取信,打开信箱一瞧,竟然只有一封信,薄薄的,静静地躺在里面。我取出来一看,她熟悉的笔迹马上跳入我的眼帘。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分隔两地以后,我俩通过几次信,但屈指可数,内容也都是普通朋友间的询问和回复,情意缠绵的话几乎没有。信里她建议我毕业后不要从政,说我性格不适合,我一直记在心上。当时,她面临毕业,平时也很忙,渐渐地我俩就疏远了。
  想不到的是,她毕业之后来到了S市工作。
  一天晚上,她来学校看我,我们一起轧马路,一起在大学校园里谈天说地。夏夜的风温柔而清爽,吹过她的鬓发。她那灿烂的笑容、爽朗的声音、瘦削的身影萦绕在我的四周。那个自信、坚毅、乐观的姑娘,又一次叩响了我的心门。
  只是,立志要支援边疆、远离故乡的我,不确定她是否愿意和我一块踏上这条艰难的道路。我也一直不敢问她。我害怕失望!
  时光飞逝,宿舍里的个别同学已经用上了摩托罗拉、诺基亚,我也曾借用他们的手机,给她发过两条短信。她接到信息后,用座机打到我宿舍,我俩兴致高昂地聊了半天。
  当时,我觉得我们俩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那么亲!
  大学最后一年,学业并不繁重。我几次到她上班的地方看她,有的时候坐公交,有的时候步行去。当时年轻,也不觉得S市有多大。每次揣着满满的希望和激动上路。有的时候她很忙,和我匆匆聊上几句,或者中午一块简单吃个饭,我就心怀满足地返程了。
  后来她换了单位,没有及时告诉我,我去了两次原来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她的踪迹,只得悻悻而归。一路上,我还多次回望她的那所办公楼,期待她突然出现,在远处向我招手,一脸兴奋地呼喊:嗨——我在这里,在这里……
  大学毕业,我来了新疆。中间过暑假,我回老家,到S市去看她。中午,她请我吃大餐,还给我介绍了几个同行和老乡。我腼腆地应付着。看着她熟练地招待朋友,从容地谈论着业务和世事。瞬间发现,她真的很出色,很能干。
  晚上,她请我吃家乡的特产——板面,特意嘱咐老板少放辣椒,又给我碗里加了一个鸡蛋。酣畅淋漓地吃完饭,我俩一块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吹着晚风,边走边聊,走了很长一段路,但当时聊了什么,我大部分都忘了。
  走得累了,我俩坐在路边花池的台子上。她目光灼灼地望着我说:“你在新疆待几年,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也许不回来了。”我扭过头,看着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辆,静静地答道。
  “哦,不回来了吗?那你决定在那边成家立业了。”她轻声问道,似乎在自言自语。
  “嗯,是这样打算的。反正近期我是不会回来的!”我笑着说。
  她沉默了片刻,然后仰起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既然这样,我就祝福你了。这支钢笔,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说着从挎包里掏出一支细细的钢笔,样式并不起眼,似乎还有些旧了。
  “不用,我有好几支钢笔呢。你自己留着用吧。”我推辞到。
  “你拿着吧,不要嫌弃,这支钢笔陪伴我好几年了,很好用的。”她满带热情和期待地说。
  我看着她,犹豫了片刻,微微笑道:“那好,我就收下了,谢谢!”
  带着她的礼物,第二天我俩就分别了。
  多年以后的一次通话,我才知道,当时她是想和我一块来新疆的。但最终我还是没有向她表白,她也就明白了我的心意,也就没有再提。
  S市一别,十多年过去了,我俩从未相见。现在想想,我对她的那份感情,其实在毕业时已经淡了。当时,揣着“与往事干杯”的心态,笃定西行,一一审视自己曾经喜欢的女孩,偏执地认定她们都不是与自己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
  现在想来,当时自己还是太自以为是,太无知了。
  后来,虽然也曾有过与她重续前缘的想法,但终究没有坚定地付出行动。最近几年,偶尔想到她。不过,或许是因为很久不联系了,当初对她的那份欣赏和喜欢,竟然已经荡然无存。写了很多诗文,关于她的,只有一首小诗。晚上睡觉,我常做梦。这无数个梦里,却从来没有她……
  作者简介:闫永志,笔名荆青,系新疆克拉玛依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王开岭在《人生树下》中写道:“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里提到的老鸹,我是熟悉的。  老鸹,一种乡间最为常见的鸟类,其鸣嘶哑难听,浑身炭黑,故而被认为是不祥之鸟——至少在我的故乡如此。日暮黄昏之时,枯树高枝上总有几只老鸹“呱——呱——”地嘶叫,老人听到就要咒骂几句,乡间俗言道:“老鸹叫三叫,祸事马上到”,老年人是忌讳的。老舍先生有一篇《都市精灵》,里面也提
期刊
母亲出生在富商家庭,祖辈自清末在北京行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支援大西北之前,一直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她说,她学的是财会专业,这是她们那代女生心目中的神圣殿堂。但现实与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最终因为家庭原因去了大西北。  为了能够留京,我听她的话,初中毕业以考试第一的成绩考到郑州测绘技校。谁知毕业前学校忽然宣布,外地生一律要回原籍。慌乱之下,她把我过继给膝下无子的二叔王途新,我才留在了北京。这
期刊
作者简介:武少民,生于1976年,山东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日报》记者。曾在《星星诗刊》等杂志发表诗歌多首。  与你隔十二重汪洋  与你隔十二重汪洋  夜晚就在我的心上  雨点穿透黑色的屋檐  我抚摸你的名字取暖  书页已经合上无法开启  我不能穿过记忆回到春天  蝴蝶死于遥远的初恋  思念着刻在木头深处的诺言  冰雪之外山水之外遥不可及  伸出手去触摸的只有空虚  我的记忆只为等待
期刊
我总有一种直觉,在爸妈眼里,我才是他们亲生的,哥哥和姐姐好像是捡来的。但我不敢去问他们,怕把窗户纸捅破,伤了他们的心。与其让哥哥姐姐明白自己的身世,还不如让他们就在闷葫芦里快快乐乐地过上一辈子。  爸妈把家里柜子的钥匙偷偷交给我,还特别嘱咐我,必须要等到哥哥姐姐不在家时再打开。柜子里藏着什么宝贝,这么神秘啊?等哥哥姐姐都去地里干活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柜子打开。哈哈,真美,点心、面包、山楂糖等等,都是
期刊
《门前》是顾城写于1982年8月的一首诗,诗中没有大量运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多的运用起承转合,而仅仅用了太阳、土地、草与风等自然景物,就勾勒了一幅充满童真的画面。“草在结它的种子,而风在摇它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可见作者是一个内心绵软而细腻的人。初读此诗,我的内心首先涌起的是一丝久违的感动,就像我真的站在门前,感受微风拂面,草长风轻,无论是作者描绘的太阳还是草地,都令人怦然心动
期刊
内心构思一场雪  捧起雪花亲一亲  告诉我一如既往的想念  总会不由自主哼起  一首熟记在心的歌曲  构思一场雪  洋洋洒洒地飘落  将我的村庄 田野 树木  都裹上银装  将歪歪斜斜的脚印  全都温柔地覆盖  那样纯净梦幻的雪  只留下遍地晶莹  像当初洁白无瑕的音符  落在民谣的故园里  雪地蜡梅  雪地上这些蜡梅  冬天里叛逃的  一朵朵小黄花  我怎能以怜悯或想念  来诠释她们  寂然含蓄
期刊
窗外,月光如水,夜深了,一片寂静,思念的心飞越星空。  此刻的你,也许早已进入梦境,那就让我在梦的路口等你,陪你做一次心的旅程。  今夜,清幽的月色流淌着无尽的思念,柔和的风送去我一丝柔情。如果,你是那轮皎洁的明月,我就是那银河里最渺小的一颗星。银河闪烁在深邃的宇宙中,牛郎织女矢志不渝的爱情,人间依然代代传颂。  好想你,也能为我遮挡一世的风雨,佑我余生。心儿放飞在与你相约的午夜,于是,耳边萦绕着
期刊
作者简介:黄子钰,男,笔名李小吐,1997年出生,现供职于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擅长文学、书法、摄影,主攻诗歌、小说写作。  1  思成把蓝牙耳机从提兜里掏出来,戴了上去,拨弄着手机。这样,她肯定不会发现他在偷偷看她了,思成这样想,就是这样了。  思成没敢上去主动搭话,哪怕是偶尔她的笔或者卷子掉在了地上,连忙捡起来递给她,思成也没打过一声招呼。就像上课老师提问,自己心里可能知道那么一点,但是没有十
期刊
那年,她下岗了,在我们学校附近支了一个摊鸡蛋饼的小摊子。  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我每天早晨6点10分到学校门口,通常鸡蛋饼摊周围已经围了十几个同学,同学们有的在吃,有的在等,我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中,我问:“阿姨,前面有几块饼?” “七八块吧!”阿姨头也不抬地说,如果时间来不及,我会到旁边买一个面包吃,如果还行,我会说:“阿姨,我要一张饼加一杯豆浆。”然后,在她的小盒里放四元钱,阿姨有时会看一眼,有时
期刊
从沈岳明的诗里,总能找到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生长的力量。这种力不是五大三粗的蛮力,而是一种像庄稼一样,自内而外的,按捺不住,要往上生长的力。  比如《和一朵花交谈》(原发《诗刊》2005年10月上半月):花,站在阳台的某个,缝隙里/我,站在城市的某个,阳台上/我们偶然相遇,并交谈/太阳其实并没看它几眼/就将目光移开了/但它却很激动,彻夜无眠地,将生命/站成一种倔强的姿势/它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