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长枕式无砟轨道结构性能分析

来源 :路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长大隧道内轨道养护维修困难、基础上拱变形、病害整治难度大的问题,在弹性长枕式无砟轨道的基础上优化,提出了隧道内长枕式无砟轨道,通过扣件和枕下垫板组成的双调高系统进行垂向调高;基于有限元法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对其进行受力状态和参数分析.结果 表明:隧道内长枕式无砟轨道可通过更换枕下垫板实现向下80 mm的调整量,列车通过时,安全性与平顺性能够满足要求;为保证轨道结构刚度合理,建议枕下垫板刚度取值在60~140 kN/mm之间.
其他文献
深圳机场不停航施工区地基处理,采用管桩复合地基为主的方案,通过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压桩力、管桩桩长等指标来控制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很好地解决了不停航施工难的问题.
以浙江高速公路沿线天然高液限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路用性能及不同含水率下石灰、水泥掺量的改良效果.结果 表明:当含水率较低时,增大击实功,压实度显著提高,而含水率超过最优含水率后影响不明显;土体在未浸水情况下CBR值较高,CBR值随含水率的增大呈递减趋势,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掺石灰与水泥后击实曲线明显变缓,使得改良土具有更为宽阔的压实含水率区间;石灰和水泥对高液限土CBR值的提高、线膨胀率的降低效果显著,但石灰改良土的线膨胀率远小于水泥改良土,石灰改良土水稳性更优,综合分析,4%石灰掺量改良效果最优.
为研究黄淮粉土的长期路用性能,开展了基本物理性质、标准CBR试验、平衡湿度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CBR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压实度为93.00%时,黄河粉土和淮河粉土的标准CBR值分别为7.42%,4.60%,平衡湿度下黄河粉土和淮河粉土的CBR值分别为13.39%,19.41%;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黄淮粉土CBR值都逐渐减小,基本符合指数函数规律,经过5次干湿循环,黄河粉土和淮河粉土的CBR分别衰减了27.00%,46.00%,且性能衰减仍无明显稳定迹象.因此,建议粉土路基设计时必须考虑长期路用性能,根据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工程大沙东站—姬堂站区间和加庄站—科丰路站站区间钻探勘察工作为依托,分析水平定向取芯钻进技术发展现状,并研究了水平定向钻进相关参数、定向绳索连续取芯方案原理、水平定向取芯钻探勘察的可行性.首次采用了水平定向连续取芯的钻探技术,按设计路径到达了预定的钻探位置,其在软弱土层、硬岩及断裂带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水平定向取芯钻探具有传统垂直钻探无法比拟的特点以及对工程设计、施工所能带来的重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需要解决.
采用高温变温的养护方法,制备初始养护温度分别为40,60,80℃与标准养护20℃的试件,在不同法向应力0.1,0.3,0.5 MPa下开展高地温隧道围岩注浆节理的直剪试验.结果 表明:高温变温养护与法向应力都对注浆节理抗剪强度有明显影响.随法向应力增大,注浆节理抗剪强度不断提高,且随初始养护温度的增大,抗剪强度提高幅度更显著.高温变温养护的注浆节理抗剪强度会出现劣化现象;高温变温养护的注浆节理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粘结界面破坏.
以某桩板式挡墙嵌固段工程为背景,分析桩板式挡墙支护工程中桩前挂挡土板与桩连接方式的变化,对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桩与板固定支座连接和铰支座连接的两种方式结构内力计算,分析桩和板受力状态的变化.结果 显示:桩前挂挡土板与桩的连接方式改变对边坡支护效果影响甚小.
以云南某道路工程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干湿循环对土体开裂、渗透性和强度衰减的影响,揭示膨胀土路堑边坡3种典型的失稳模式:一是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边坡浅层流滑;二是高渗透夹层吸水膨胀导致的局部崩塌;三是老滑坡裂隙带强度控制的深层滑移.进而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并介绍了具体加固处理措施,为类似膨胀土区域路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机构,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和拟动力的方法,提出一种新型计算方法,计算地震力作用下保证边坡稳定性所需的锚杆加固力,并与利用平移破坏机构所得结果对比,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通过算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对数螺旋破坏机构较平移破坏机构更切合工程实际;边坡所需锚杆加固力随着边坡坡角和地震放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边坡所需锚杆加固力随着土体无量纲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
昆明某地铁车站富水地区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建筑物位移影响较大,针对此问题提出分区降水开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区降水和整体降水开挖的影响;优化降水水位与开挖面的相对位置,通过实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分区降水开挖能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物和自身围护结构变形;降水水位降深越小,既有邻近建筑物变形就越小.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利用光纤光栅温度和应变传感器以及应变片,获得降雨条件下坡体内及滑带处应变、温度、弯矩的数据,研究降雨条件下顺层滑坡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坡体变形特征为牵引→推移→牵引,坡体温度与降雨和坡体变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