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建军 王建军:以书写表现心境和自我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pi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建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楷书委员会委员、信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息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息县政协书画院院长。作品获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第四届“四堂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河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书画展一等奖、第七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全国美术书法大赛三等奖、首届中国梦·南阳情“多宝堂杯”全国手卷展三等奖、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入展全国首届楷书展、全国首届“铁人杯”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第七届中国·临沂全国中小学书法节教师组作品展等。
  河南息县,历史悠久,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如今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正活跃着一批中青年书法家,王建军就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其中一位。他不仅为人低调,长期默默耕耘在自己钟情的书法艺术天地之中,而且还是一位带领息县书法界同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这几年中不管从王建军的创作,还是他不断的参展入选于各级展览,都显示了他的创作实力。他已连续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楷书展、全国首届“铁人杯”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等专题展中入展十多次,并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作品展最高奖等,在当地的中青年书法家中,展示了其不同寻常的特点。
  王建军从小就喜欢书法。尽管他最初并没有拜师学艺,只是凭着一种执着自学前行,但一路坎坷、一路心酸的学习经历,却成就了他的耐性与韧性,使他硬是靠着自己的体悟,不断弥补着学书方面的缺失。
  不可否认,息县作为河南省东南部的粮食百强县,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书法学习,自有着它特殊的利弊。
  首先,没有喧嚣热闹的生活,无形中给王建军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他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中国传统书法的技法和理论,并苦心体会笔墨之道。其次,学术空气的稀薄,无疑又给他艺术生命的成长造成了直接的困难。
  熟话说,艰苦磨练意志,环境造就人生。一颗渴求有所改变的心,却让王建军躁动不安。为寻找继续发展的途径,突破困惑,2009年他毅然走出家乡,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结缘。也正是拜识了同为河南籍的该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学岭,才使他纠正了多年来的错误临帖方法。
  从此,如鱼得水的他,又于2014年再次参加了王学岭先生的高研班学习。在书坛,王学岭先生不仅诸体皆擅,而且其在楷书、行书的创作方面,在研究、教学、活动策划与组织方面,均成果丰硕,尤其是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一直受到同行的赞赏。
  榜样的无穷力量,使王建军对书法艺术的认识,逐渐加深。眼界开阔的他,学书之路从此渐渐步入正轨。
  诸体中,楷书所具有的实用性强,普及程度广和被大众接受程度高的特点,让王建军早就坚定了学习并欲在此方面有所建树的决心。
  王建军先由唐楷入手,并转入姿态多变、方整俊朗的魏碑楷书,继而再回头走向工整严谨、圆润温秀的隋楷和唐初楷书的研习。因为他深知:唐楷法度森严,习书者基础不牢,就成不了书法家,甚至沦为匠人。
  然而,书法艺术的学习不仅要讲究方法,还必须有着一定的积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王建军在楷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关键,以下两个主要阶段颇为重要:
  其一,初学阶段,王建军研习了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在他看来,《神策军碑》的笔法严谨、结构规整对初学者非常有益,它可以训练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转折方法等,从而完成楷书的笔法、间架结构的训练。
  不仅如此,为训练笔力的厚重和掌握谋篇布局的章法,王建军还以颜真卿的代表作《勤礼碑》为范本进行了学习。
  对此,他总结为,初学临帖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孙过庭《书谱》所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切不可,以临不像为意临而自欺欺人,只有抓住了字形,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积累。
  其二,提升、完善阶段,为丰富笔法技巧,把静的楷书写得灵动起来、活起来。王建军先后对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宋四家之米芾《苕溪贴》以及米芾的尺牍等,特别是对孙过庭《书谱》勤习的同时,兼学二王和明代王铎的行草书。
  然而,中国书法史早以证明:历来书法家只有具备了丰富传统文化的修养,才能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一直以来,王建军在研习书法的同时,除大量阅读唐诗宋词和宗白华等美学名家的论著,关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的理论文章和业界动态外,还从河南豫剧、写意花鸟画中汲取营养,使之所书慢慢地进入到一种势韵兼佳、文质相济的艺术境界。
  如此,当王建军的书法技艺和审美眼界有了较大提高时,他也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他的小楷,逐渐展露出用笔精熟稳健,形成了清秀妍美、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对传统的全面认识,不断成就了其对行、草书创作的完善和成熟。虽然,他所写其它书体,是为丰富其楷书内涵,但也有其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意识。
  令人敬佩的是,作为息县书法创作的领军人物,王建军觉得仅仅自己学习还不够,还应让同好有机会学习,才能提高整体水平。但是,协会没有经费。于是,他先后组织协会人员自费到平顶山、绍兴参观兰亭奖全国书法展,去上海观摩第十届全国书法展,赴武汉赏析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等,使大家通过这些国展,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此外,他还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邀请省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到息县讲课,现场示范,现场创作,教给大家笔法、用墨、用纸等创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通过走出去参加培训的机会,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的临帖班、导师班以及名家举办的书法魔鬼训练营的培训等等。
  据相关资料显示,息县书协每年还举办一次成人临帖培训班。这其中,每年七八月份举办的成人临帖班培训,根据每个人书写的字体,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员们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王建军的无私奉献和协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现在,该协会已有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30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8人。
  当新的书法才俊陆续涌现,息县书坛的整体实力也不断呈向上发展的趋势,逐渐被外界刮目相看时,王建军初心不改,依然生活低调,依旧耐得住寂寞。不愛张扬,为人谦和、诚朴的他“咬定青山不放松”。
  对于书法,他如信徒般虔诚,艺无止境,追求无止境,所以他决心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以毕生之力汲取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创作出路子正,有个性、有底蕴的书法艺术作品,为息县书坛增光添彩!
其他文献
海边拾石二首  五彩缤纷眼欲迷, 欢腾跳跃返孩提。  此身恍若成精卫, 填海不嫌躯体微。  斑斓疑是女娲遗, 万劫千磨水下奇。  不补昊天甘委地, 归来携袖夕阳西。  《海边拾石二首》隶书中堂,见于《沈鹏书画续谈》下册,此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鹏先生作为卓越的艺术家,他首先是思想家、学者、诗人。他的创作,激情与理性、诗意与技法达到了有机的统一。这两首诗,平中见奇,浅中见深,飞腾着丰富的想象与聯
期刊
画家杨强立  杨强立,1965年出生,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员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作品被北京荣宝斋、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连续六次入选全国美展。出版有《杨强立画集》《杨强立山水画集》等。  湖南山水自古以雄秀奇谲、缥缈神秘而见称于世。杨强立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其对湖湘山水之幽秀奇古、湖湘文化之坚毅本朴,有着深入之感受与长期之浸渍。而其内在所
期刊
2014年,杨克炎先生赠我其所藏游寿先生论书手札《书法新认识》复件,我捧读再三,不禁潸然。  此信围绕《吊比干文》的书者和书风而展开论述,由此信中,游寿先生之治学崇尚与书学思想亦初见端倪。  游寿先生在此信中言:  拓跋魏迁洛之举,是中国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民族史上一次大联合。我们读北史,当时虽统一了北方,实是非常混乱。所以孝文(拓跋宏,即元宏)决(定)移都历代文化中心的洛阳。由于移风易俗不是轻而
期刊
长沙盛砚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距地铁一号线桂花坪站西出口不到300米。馆长吴胜利先生酷爱书法,在服装界和餐饮界打拼多年,耗尽毕生积蓄藏砚三千余方,常年展出近千方,藏品跨度从先秦到民国,除了四大名砚还有各种地方砚。  吴胜利先生的藏品中有一方不起眼的民国歙砚,圆形,直径约20厘米,可是读了砚盖上的铭文,却令人颇有些惊喜,铭文曰:  吾见叔衡兄奋笔疾书,以碗当砚,旋回寓翻得此砚,留先生凑用。  庚午
期刊
《停琴听阮图》,明四家中仇英的代表作之一,为广州艺術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所藏。作品描绘了两位雅士身着白衣,相对盘坐,抚琴奏乐。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激发了笔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这件作品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从画中听琴,从琴中赏画。  一、《停琴听阮图》的流传  《停琴听阮图》轴,纸本设色,纵112.5厘米,横43厘米。画面上有款识“仇英实父制”,有印章十洲(朱文葫芦印)、仇英之印(白文方印)、田溪书
期刊
我从三岁便开始练毛笔字,每天练习,从未间断,可谓“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五岁时,因毛笔字已有模有样了,我被人称可察欧阳踪,但学兰亭面,常被长辈呵护与玩伴们所羡慕。爸爸说我可以向书法大家省政协的谢凯爷爷拜师了。我便自信地拿了两幅自认为不错的书法作品去找谢爷爷。用行家的话说,就是拜师。  谢爷爷看了看我的作品,咧嘴一笑,摸摸我的头,自言自语说道:常与师徒同苦乐。算是收下了我这徒弟。  拜师
期刊
一开始,我的漆器创作理念,便跳脱传统漆器工艺的思维,朝向与绘画融为一体的方向前进。以漆器精致细腻质感为基础,但舍弃原本繁复多样技法,只留下单纯的绘画元素。单纯绘画,却又采用不单纯的方式来演绎。  吸取中国工笔画精神,将花鸟细节生动描绘,有时配以精简截枝构图,让留白多些意境。再加入西方素描观念,将物体光影变化融入,使画面更加真实逼真。而将漆器“莳绘”或其他技术运用在作品之中,展现漆器本质,也增添作品
期刊
冯错,诗人、书法家,两本诗集刊世,写此炎凉世间;获奖入展三五,“书”为本心,一片热忱,为书法北上而南下求索十数年,居金陵,有心为人也为己,墨池CEO。  冯错是火焰,  经常灼伤自己。  诗和书法,  是他的救赎。  了解冯错的人都知道,冯错的内心敏感、敏锐,慌乱而有力,伤痕累累,这些年慌乱地奔跑并将内心伤痕化为文字,让这个普通甚至鲁莽的西北小子,活生生地有了身后的光环。  出生自西北,教育环境极
期刊
漆器这项工艺给人的印象就是殷实、安静、沉稳,对细节极度要求的一项创作。伟毅是一位安静木讷的人,总是浅浅的、温温的笑着,缓慢行走的步调、专注认真的工作身影,创作者的个人特质几乎与漆器熔铸一体。在特别的机缘下,伟毅走入了漆器的创作世界,时间也将这两者合而为一,在宁静的黑色空间中,伟毅以一贯低调的行走步调,写着、画着、编织着身边和他一样纯朴的世界……  大学一、二年级,在刘其伟老师上课的星期六,敦厚的他
期刊
人到老年,爱回忆人生往事。  我毕生的两大爱好:一为美术,二为书写汉字。接触写汉字在前,对美术产生爱好在后。  爱好美术是天性所然,是由自身内心产生对美术的爱好,并心生长大后要当美术家的梦想。  但爱好书写汉字,则是被父亲和教私塾的先生逼出来、打手心打出来的。  我6岁发蒙读私塾,念四书五经。最初学习写大字是描红,之后是临写古代碑帖颜真卿的字。凡写得好的字,老先生就用红笔在我写的字上划个红蛋蛋,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