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微生态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粪微生态移植(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关于FMT治疗UC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18年5月。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个研究,包括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19个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共536例UC患者。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FMT能显著提高UC的临床缓解率(OR=2.47,95%CI 1.40~4.33,P=0.02)及有效率(OR=1.86,95%CI 1.15~3.02,P=0.01),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OR=1.40,95%CI 0.51~3.79,P=0.51)。non-RCT的Meta分析结果示FMT治疗UC的临床缓解率为20%(95%CI 13%~28%),有效率为50%(95%CI 36%~65%),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及自限性,未记录到FMT相关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FMT治疗UC安全且有效,但仍需开展大规模、多中心RCT研究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住院艾滋病(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T细胞亚群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首次诊治的48例AIDS合并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功能特点。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AIDS(HIV/AIDS)组为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4月至2016年8月招募并纳入前期研究的57例HIV/AIDS患者。结果48
发热、腹痛为众多胃肠道受累疾病的常见表现,新近认识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为周期性发热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本例患者48岁女性,因反复发热伴左上腹痛9年,加重3个月入院。发热时伴血炎症指标升高,发热间期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每1~4个月发作1次,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最终全外显子测序回报NOD2基因q902k杂合突变,诊断得以明确,考虑自身炎症性疾病,经糖皮质激素及雷公藤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
目的评估硫酸镁溶液分次口服法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368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硫酸镁溶液分次口服组(分次组,178例)和硫酸镁溶液单次口服组(单次组,19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排便次数、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病变检出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等。结果分次组总排便次数为(7.6±1.4)次,多于单次组的(6.6
期刊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的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对于ANVUGIB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2018年对原有的指南再次进行更新,以期对ANVUGIB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回顾性分析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POEMS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6例患者用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后进行auto-PBSCT治疗,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后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1例以胸腹水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动员前予Rd方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患者耐受性好,移植后均迅速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3个月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下降/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缓解的
对临床研究的正确解读是我们制定指南、共识和进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当前,我国各种共识推荐和研究解读层出不穷,但总体质量并不高。不少临床医生缺乏对临床研究分析的基本知识,在名目繁多、莫衷一是的指南、共识推荐和研究解读中不知所从。笔者从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概念、随机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等方面入手,对临床研究解读的一些常见误区进行讨论,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规避错误,提高临床水平。
抗击慢性病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慢性病管理则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一环。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已经超过1亿,对这些患者的管理显然是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2018年12月发布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是指导医疗卫生界乃至全社会开展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着该指南的慢性病管理单元、特征和规范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肠贝赫切特病与克罗恩病均为慢性、复发性、累及多系统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正确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疾病管理。本综述旨在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学改变和影像学检查等多角度阐述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基于两者发病机制的差异寻求新的鉴别诊断因素。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了指导国内临床医师对ANVUGIB进行规范化诊治,我国在2009年发表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ANVUGIB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对临床诊疗产生了明显影响,因此2018年对指南再次进行修订。临床医生应掌握ANVUGIB诊治的新观点、新技术,与时俱进规范诊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