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是有关以往知识的教学,课程内容涉及民族情感、文化传承等内容。俗话说“以史明鉴可以知兴衰”,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必须不断改革,体现兴趣、體验、探究和反思的结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授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 体验 探究 反思 新课程 中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83-01
现如今,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历史教学直接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修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学生的成绩始终无法提高,学习不主动,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只知道死记硬背,无法抓住重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全面改革,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对课程进行体验、探究和反思,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打基础。
一、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就必须以兴趣为出发点。研究表明,初中生对历史课程教学参与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他们将成绩提高等同于死记硬背,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不太了解,且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相对死板,缺乏活力和亲和力。
针对这样的现象,初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兴趣,构建活跃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节奏,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实施教学,如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并拓展教学的内容,用小故事吸引学生,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等等,然后引出教学的内容。
二、体验学习
体验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来感知所学的事物,从而让学生融入课堂的一种方法。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到历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无法给他们带来直观的体验。只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设计教学内容,才能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扮演,通过特定角色的饰演,让他们对历史发生的背景有一个了解。并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历史人物有一个体验。我校某历史教师,就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周边的古迹进行参观,在博物馆展览中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三、引导探究
所谓探究,就是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做一个思考,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改变原来海量做题的题海战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引导语的亲和力、激励语的鼓动性以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探究的组织形式、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的归纳和提升,决定着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采取自由探究、分组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按照设计课程——确定问题——引导探究——谈论沟通——启发学习的方式来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
四、反思学习
反思是对课程进行的自我思考,在反思中学习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历史课程中包含很多知识点,涉及很多名人故事,如治国安邦、文学艺术、科技发明、外交军事等,这些内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影响,在现实中同样启迪每个人。因此,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在课程学习中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对历史课程有一个自我感悟。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日关系一课之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对中日关系的变化做一个总结,从彼此的外交关系入手对知识进行剖析,提高学习的效率。
新课程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科教学改革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优秀的历史课、成功的历史教学改革案例,比较突出的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兴趣、体验、探究、反思。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通过反思悟得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
参考文献:
[1]沈利兰.中学历史教学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J].文史博览(理论),2014,(10):85-87.
[2]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8):101-107.
【关键词】兴趣 体验 探究 反思 新课程 中学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83-01
现如今,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历史教学直接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修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学生的成绩始终无法提高,学习不主动,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只知道死记硬背,无法抓住重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全面改革,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对课程进行体验、探究和反思,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打基础。
一、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就必须以兴趣为出发点。研究表明,初中生对历史课程教学参与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他们将成绩提高等同于死记硬背,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不太了解,且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相对死板,缺乏活力和亲和力。
针对这样的现象,初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兴趣,构建活跃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节奏,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实施教学,如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并拓展教学的内容,用小故事吸引学生,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等等,然后引出教学的内容。
二、体验学习
体验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来感知所学的事物,从而让学生融入课堂的一种方法。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到历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无法给他们带来直观的体验。只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设计教学内容,才能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扮演,通过特定角色的饰演,让他们对历史发生的背景有一个了解。并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历史人物有一个体验。我校某历史教师,就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周边的古迹进行参观,在博物馆展览中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三、引导探究
所谓探究,就是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做一个思考,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改变原来海量做题的题海战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引导语的亲和力、激励语的鼓动性以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探究的组织形式、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的归纳和提升,决定着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采取自由探究、分组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按照设计课程——确定问题——引导探究——谈论沟通——启发学习的方式来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
四、反思学习
反思是对课程进行的自我思考,在反思中学习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历史课程中包含很多知识点,涉及很多名人故事,如治国安邦、文学艺术、科技发明、外交军事等,这些内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影响,在现实中同样启迪每个人。因此,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在课程学习中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对历史课程有一个自我感悟。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日关系一课之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对中日关系的变化做一个总结,从彼此的外交关系入手对知识进行剖析,提高学习的效率。
新课程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科教学改革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优秀的历史课、成功的历史教学改革案例,比较突出的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兴趣、体验、探究、反思。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通过反思悟得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
参考文献:
[1]沈利兰.中学历史教学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J].文史博览(理论),2014,(10):85-87.
[2]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8):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