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就数学之魅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of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地. 为此,数学教师必须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求新、求异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巧设练习,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潜能.
  【关键词】 数学;创新;导入;质疑;练习
  国家民族的富强昌盛需要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是现今小学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多给学生留有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会不经意的闪现,但稍纵即逝,有时会从千奇百怪的答案中呈现,大多是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出现.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激起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和创新. 如“谁愿意说说看……”、“谁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等等,寥寥数语,教师就已经把自己融于班集体,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教师关心热爱着每一名学生,从而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民主、融洽、宽松的合作关系.
  二、巧妙导入,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的环境中某些事物对他产生一定的作用及其他参与的强烈冲动,这样的冲动情绪表现在每一个人的行为过程之中,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 但是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那么就难以有创新.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质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学生要敢于大胆质疑,这样才能实现主动学习,才能培养创新意识.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意识创造条件和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出质疑,然后展开讨论. 如此的良好开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课一开始, 教师宣布:“同学们,今天你们来做一回小考官,只要任意说一个数,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你们信吗?”有同学点头,也有同学摇头,随后同学们纷纷说出数字,老师马上作出判断. 经过一系列的验证,所有同学对老师作出的准确判断感到惊讶和好奇.“咦,没有打草稿,老师怎么知道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的疑问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想一探究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习新知,这样的导入,既复习了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故事导入
  儿童启蒙每每始于故事. 故事对儿童有惊人的魅力. 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授“认识几分之几”时,课一开始教师就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月饼”的小故事. 利用学生们喜爱的猪八戒形象讲述八戒在分月饼时,不清楚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的大小关系的西游记故事,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三个数值相等的分数,继而激起想学习新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探索新知,强化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索新知,它是关键所在,也是整节课的核心.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环节中完成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交流探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
  1. 鼓励学生质疑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一个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特别是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如 “梯形面积”的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 下底) × 高 ÷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 × 高 ÷ 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否也能用同一种公式计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马上议论开来. 这时教师应及时表扬这名敢于发现、提出问题的学生,随后引导其余学生探究该问题的正误,在学生的讨论探究中解决这个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这种做法是比较合理的,通过引导学生生疑、议疑、释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加强动手操作
  心理学表明:一切的想法往往从动作开始,如果不把思维和活动联系起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要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手脑并用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圆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分、拼,使学生发现,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于近似的长方形,同时还可以拼成其他图形(三角形、梯形等),利用长方形和圆各相关条件的转化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自己“创造”新知,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巧设练习,强化创新意识
  课堂练习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设计出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式多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质量的习题,从发散式练习到实践操作性练习,到开放式练习,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 这样才能促进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 要突出习题的趣味性、应用性、纠错性,这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建构,丰富学生数学生活,把学生的创造潜力开发到最大限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主动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用语的大量涌现,汉语的地位受到冲击,中国早期的语言文字——文言文更是一落千丈。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文言文也提不起兴致,然而,文言文是中国古代语言的特色,是中国的文化传承,需要一代一代坚持学习下去。为改变初中文言文的惨淡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
作为广东创新“领头羊”,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广州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速发动创新驱动引擎,以改革创新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效显著。2015年,广州市年生产总值增长
【正】 课堂教师面临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和经常不断的,每隔十年似乎就可能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这十年的任务之一是更好地增进数学教育。由于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们在早期活动的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技巧而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教学成败是决定学生喜欢语文课与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情感投入 师生关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46  现代农村,随着进城务工人
本文主要分析了硅灰本身的特性以及其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作用机理,同时表明,掺入硅灰,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本文介绍了桥门式起重机所配置的主要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功能,并对整个监督检验的过程进行了简要叙述,力求避免由于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的疏忽而产生的事故隐患。
【摘要】 围绕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以“疑”创设富有张力的数学课堂,可以通过以“疑”尝试发现、以“疑”寻找思维点、以“疑”组织参与议论等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主体参与;探究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 以“疑”“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从中训练学生思维,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工作实际,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抓住审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