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车变成诺亚方舟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电影《雪国列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世界各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室效应,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这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和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这列火车借助威尔福德开发的“永动引擎”,并且配备各种完备设施,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周而复始旋转在43.8万公里的漫长旅途中……
  电影根据法国漫画《Le Transperceneige》改编。这辆列车也被称为“末日列车”。这些幸存下来,留在车厢里的人们,可并不像童话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和平共处。这列长长的列车,将幸存者的高低贵贱分得清清楚楚,头等车厢的人夜夜歌舞升平,穿着华丽的服饰,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末等车厢的人只能做着日复一日的苦力,甚至自己的孩子还被送到头等车厢做奴役……
  剧烈的反差激化了矛盾,于是生活在末等车厢的人们开始反抗,以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大量斗争的场面也成为该片的一大看点,喂饱了大批想进电影院目睹一场大制作和大场面的观众,为影片赢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相比较诸多过分依赖特效技术的千篇一律的末日大片,该片除了列车窗外地球冰封的雪景之外,并未奉献太多夸张的特效,而是以点切面,通过列车中不同车厢的乘客之间的争执,表现出了人们在末日世界的选择和挣扎。车厢的设计也比较贴近日常生活,人们在观影时不会有种“编剧你快出来,我们谈谈人生”或者“导演你一定是在骗我”的感觉。
  因原著漫画本就是个好故事,能引发人们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电影深度方面自然是不用担忧的。在这样一列等级森严的火车上,谁能决定你生来就在头等车厢还是末等车厢?为什么为了保持车厢的“生态平衡”,头等车厢的乘客就有权屠杀末等车厢的乘客?头等车厢的领导者居然还给乘客洗脑,灌输给他们“你们生来就比末等车厢的人要高等,车厢的等级制度是正确无比”的思想?身在末等车厢的人们不满意的,到底是车厢不公平的体制,还是不满意自己处在车厢不公平体制中末等的位置……
  只是导演在叙述这些哲学意义的价值观时,手法上有时过于拖沓。与其用花哨的台词反复说一个高深的道理,不如用画面来展现你想表达的“人类寓言诗”。最后,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个设想:如果真有这样的诺亚方舟供人类自相残杀,放大我们的丑恶到无限。小编想,自己大概不会上车,宁可在陆地上,在冰雪里,安静等待余生结束。
其他文献
归来,是心中永远的期盼,归来的心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归来,并不同于回家,因为这两者是不同情感的表达。  我越过小河,踏上坚实的土地。秋天的阳光温暖了脸庞,却抚慰不了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心灵在过往与现实,质朴与浮华之间游荡,然后无处躲藏。闭上眼睛,感受着秋风吹落树叶,飒飒的声音,它慰藉了大地的辛劳,却失去了枝头的依靠,纷纷落叶黄,淡淡残花香。  季节的变迁总能激起我对万物的感伤,于是我本空虚的心灵
期刊
历史上的劫机事件虽然不少,却几乎都是以劫机者被捕或被击毙而告终,很少有人能够逃避制裁。不过,美国航空史上发生过的一起劫机案,不仅劫机嫌疑人拿到了一大笔钱,而且还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至今未破的一桩悬案。  来自高空的勒索  1971年11月24日下午14点50分,一架波音727-100型客机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华盛顿,航班编号为NW305。  15点刚过,坐在18C座位上的一
期刊
铁路自从1804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历史。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铁路早已跨入高速时代,一列列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成为各大工业国展示自身技术实力的“国家名片”。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道,了解一下铁路和火车的前世今生吧。  从马拉矿车到蒸汽机车  16世纪,欧洲的采矿业逐渐兴起,大量的煤炭通过马拉矿车来运输。为了让车轮能够通过泥泞的路面,德国人在土路上铺设了两行石板。1660年,英国人用
期刊
十月,金桂飘香。那香味阵阵萦绕在你的心头,让你久久不舍离去。  我家楼下就有一株桂花,它有两层楼高,不太粗壮,但也不纤弱。它的树干、树枝是棕色的,不太光滑。它的叶子绿油油的,表面光滑,像涂了一层油似的,叶子的另一面则暗淡些、粗糙些。  桂花分三种:金桂、银桂和月月桂。我觉得金桂最美,最香,银桂其次。我不太喜欢月月桂,虽然每月都开,但花朵小,不漂亮,而且没有香气,常被人们忽视。  我最喜欢金桂,其色
期刊
早晨,时针刚刚指向5点,她就从床上坐起来。梳妆,换衣,准备行李……当别人还在酣睡时,她已经利落地收拾好,拉着箱子向高铁站出发。  她不是旅客,却每时每刻都在“旅行”。  她就是我们本次采访的对象:高铁列车长唐霄慧。  唐霄慧是一名漂亮的“高姐”。身高1米73,笑容甜美的她走到哪都引人注目。当她身着紫色制服,拉着黑色拉杆箱走过高铁站时,立刻成为人们眼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有
期刊
The six-year-old John was terribly spoiled . His father knew it, but his grandma doted on him. He hardly left her side. And when he wanted anything, he either cried or threw a temper tantrum. Then cam
期刊
8月8日,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大酒店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模拟商业竞赛,除了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赤峰市的学生,还有来自江苏的高中生,和一家宁夏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共八支代表队参赛。  任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场比赛仅仅由10名中学生组织起来。没有家长和学校的支持,没有企业赞助,从赛事流程、比赛场地到选手的吃喝住都是他们一手安排。  原来在今年2月,这群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模拟商业竞赛后感觉很好,也想在呼
期刊
1.你不是没人关心的花一繁!  花一繁经常问姥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姥姥每次回应着同样的话:“这个嘛……等你再长大些她就回来了。”姥姥把她搂在怀里,“妈妈一直都很忙,出国那么多年,你要体谅妈妈,她不是经常给你写信,经常给你打电话吗?只要你好好学习,等妈妈挣够了你上大学的钱,她就会回来了。”  从小,花一繁就没有见过妈妈,只是偶尔收到妈妈的来信和电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姥姥的话产生了怀疑。
期刊
Why do trees conceal  the splendor of their roots?  Who hears the regrets  of the thieving automobile?  Is there anything in the world sadder  than a train standing in the rain?  请告诉我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为什
期刊
这是一个老头与一群小雀的故事,堪称中国绘画史的传奇。  老头叫崔白(约1044—1088年),出身低微,是个民间画工。这倒也好,他也不太热衷画什么宏大的主题、神魔的题材,就连画动物也不太画什么展翅大鹏、下山猛虎。那么主要画啥呢?他就画小雀、小鸭、小兔,还有小花、小草,都是和自己一样出身低微的小生灵。  就这样画啊画,他捕捉到了这些小动物身上最真切、最鲜活、也最打动人心的生命感。就拿他最出名的《寒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