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便上瘾的“三凉”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od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盛夏后,最适合吃的美食就是“三凉”。“三凉”是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由凉皮、凉面和凉粉组成,但我第一次吃“三凉”,却是在新疆。对于许多新疆人来说,一日不吃“三凉”,就会莫名平添一份遗憾。我的新疆朋友也不例外,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前,再三强调:“再矜持的女神,见到‘三凉’也会秒变女汉子,吃得荡气回肠!”经不住诱惑的我,真的去尝试了一回。
  新疆有很多“三凉”店,凉皮、凉面、凉粉分类摆开,与牛筋面、擀面皮和酿皮之类一同相拌,根据食客的需要随时配比,之后浇上卤汁,加上配菜,食客坐下来就可以直接开吃。我和朋友来到一家路边摊,只见许多脑袋早已挤在一起,吃得畅快淋漓,气氛热烈。
  我第一次吃“三凉”就被惊艳到了。一只碗中,居然汇集了三种我最爱的美食!一入口,凉面筋道,凉皮柔韧,凉粉爽滑,而“三凉”中的卤汁更是香味浓郁。如果爱吃酸辣,则多加辣椒和醋,那酸辣的味道和卤汁的香味交织在一起,香辛浓烈。一份“三凉”下肚,最终留在味蕾上的,則是卤汁的醇厚,层次分明,回味悠长。
  “三凉”的卤汁是精髓所在,它绝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透明的汤汁,而是颜色深褐,颇为浓稠,吃到口中有着顺滑的厚重感。各家店都有各自的秘方,全都是潜心熬制而成,其中葱、姜、醋、蒜是少不了的主料。“三凉”的配菜除黄瓜丝、胡萝卜丝之外,还加芹菜、西红柿、豆芽、花生碎等,有些“三凉”口感是酸辣味,有些是香辣味。当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三凉”放到面前时,我骤觉浑身舒爽,饥渴顿消,回味许久。
  说起“三凉”的来历,朋友告诉说,还得从凉皮说起。相传,秦汉时期,天下大乱,刘邦称王于汉中,为定国兴邦,命萧何修筑山河堰,水利兴旺,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便不断探索研制新的食品。他们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后切成条佐以辣酱等凉拌而食,味道很是鲜美。
  刘邦为体察民情,常微服出访。一日,刘邦来到一户人家,好客的主人就以这种新食品来招待刘邦。刘邦不吃则已,一吃便赞不绝口。吃罢竟余兴不绝,便想知道它的名称,而农民们却一时说不出来。刘邦又问了制作方法,听罢,大笑曰:“此乃蒸饼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饼的吃法被不断地改进,人们开始使用重叠式蒸笼,一次可蒸出许多张,而且探索出了洗出面筋和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再蒸的新方法,蒸出的皮又大又薄,筋丝柔韧,切成细条,恰像皮条,就取名为了“凉皮”。
  凉皮的制作方法被不断改进,配料、调味也越来越讲究,全国各地更是兴起了各类做法,“三凉”正是新疆人创作出来的新吃法。在凉皮里添加凉面、凉粉后,使其口感更加厚重,再加以辣椒油、白糖、醋、芝麻酱、蒜酱水和酱油等作料,瞬间就能让人胃口大开。“三凉”也成了夏天避暑时的一道首选佳肴。
  再去新疆,吃“三凉”便成为了我行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我有許多照片,不过有一张,我至今难以忘记,时时翻开它来看看。  这是一张我军训时和“战友”们一起“长征”拍下的照片。  当时,我们的“长征”是行军6公里,对于大人来说,这个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这个距离很长了。那天早上,教官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行军6公里,大家做好准备!”我和几个“战友”立即小声嘀咕起来:“6公里哪!”“太长了!”“你走过那么长的路吗?”“没有!”“天哪!”  行
期刊
今年4月,同事廖逸进入公司董事会,正式成为公司合伙人。没有人觉得奇怪,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  廖逸进我们公司一年多来,创造了诸多奇迹。  最大的一个奇迹发生在去年11月。当时市场部全力以赴攻关一个大项目,一旦成功,意味着公司业绩和利润翻倍。谈了很久,没有进展,听说对方已决定要与别家合作。就在这时,有同事从朋友圈看到对方公司负责这个项目的万总竟然在求助:他带母亲去北京某医院看病,老人的病最好尽快手术
期刊
看一个艺术家的访谈,说及他曾在波士顿建筑师行的一次得奖经历。当时的任务是要设计一个动物园,他思来想去觉得设计难以出新,又想到应该让动物自由,于是换位思考,让动物自由行走,而把游客安排进笼子里观赏动物。这个设计方案立刻脱颖而出,胜在把游客和动物的位置进行了180度的调换,动物实现了自由,而游客对禁锢有了切身体会,从而更加愿意保护动物们的天性。  菲利普·费雪,美国教父级的投资大师,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
期刊
姑妈是位干练的白领,因工作需要,十多年来搬了三次家。每次搬家时,推崇减法的姑妈总是把所有能舍的东西都留下来,随房子一起卖掉了。新婚时打造的红木家具、书柜上日积月累的书籍文献、孩子从小到大的衣物……全都从姑妈的搬家清单中减掉了。姑父劝姑妈搬走,好好的东西就这么以便宜的价格处理了,又花大笔的钱去买新的,这让俭朴的姑父有些舍不得。年纪幼小的表妹想带走玩具,在表妹心里,那是她的宝贝。可是姑妈都没听,毫不留
期刊
有人把二十年光阴当作一把尺,用这尺子来丈量人生。这办法真是毒辣醒人,比一年一年地度量,更叫人心惊。  人生不满百,一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第一个二十年,关键词是“爬”。肉虫子样的小身子,由学“爬”而始,摇摇晃晃学走、学跑、学跳,直至走向独立。心灵与精神,由被扶持、被引导、被托举,一点点“攀爬”,奔向人生主题。  鲜嫩的小孩,忽然脱胎换骨,长成了晨光里茂盛的树,花枝上饱满的蕾。走个路,能跳跃忽闪出蝶
期刊
开店的文艺女中年  我妈在离婚后才开始创业。  她在市郊农贸市场里经营一间土特产的小店面,同时又把她店里的那些土特产搬上网店。  每个周末,她都“绑架”我去看门面。我不乐意,她就哄我说:“你不从小数学好吗?我这计算器还比不上你的脑子快呢!”  这话可不假,店里的流水账我无师自通。  在精于从商的父亲影响之下,我对老妈的经商能力越来越怀疑。我看到她不是忙于店面的生意,却常常趴在电脑前,为网店的顾客开
期刊
凌晨三点多,“小家401”的宿舍微信群越发活跃起来。此前,他们已经对就业去向探讨了两个多小时,但说到落户政策,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  张凯专业课成绩一般,本来想回家乡新疆发展,最近却同时收到了北京和西安某计算机公司的offer,这让他惊喜又意外。“去北京还是去西安?”张凯首先抛出了自己的问题。下铺舍友张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北京毕竟是一线城市,赢得机遇和创造财富的机会更多。”舍友李立军则建议选择西
期刊
向理想三旬别过  听陈鸿宇的歌,首先被吸引的便是他低沉且有磁性的嗓音,如同一壶酝酿了多年的酒,醉人的醇香中带了沉埋多年的尘土的气息。歌迷因为这声音亲切地称呼他为“陈叔”。但后来见到他的人,突然觉得被骗了,清秀的脸上一副细框眼镜,瘦削的身形,穿着衬衫和松松垮垮的牛仔裤,有一股子文青的书卷气。  “一身瘦骨,一双冷眼,一张快嘴,一颗热心。”这是陈鸿宇对自己的评价,透露出无比清醒的自我认知。20世纪90
期刊
2017年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有一部影片不仅入围了该电影节唯一的竞赛单元“新浪潮”,并且成为唯一获奖的华语影片,它就是《西小河的夏天》。该片由周全执导,主要讲述了1998年绍兴台门三代人之间苦涩又温柔的故事,并于2018年5月2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西小河的夏天  1998年的夏初,在西小河旁,绍兴的一座老台门里,10岁的顾晓阳梦想着加入学校足球队。晓阳的爸爸顾建华是小学的教务主任,对晓阳教育
期刊
永远开开心心的小姑娘,这次含着眼泪冲到我面前:“我同桌,她讨厌我,我没想过会有人讨厌我,我该怎么办?”  小姑娘是家族里的晚辈,被父母教养得很好:学习、运动都很优秀,对每个人都有礼貌,愿意帮助人,有很多好朋友。所以,一听这话,她妈妈第一个就惊呆了:“怎么可能?一定是误会。”  小姑娘剧烈地摇头,是当事人亲口说的:“我一开始就很讨厌你,不过现在觉得你还蛮好的。”  这“一开始”还真是一开始。她们都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