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戒烟的心理锦囊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含有许多致病毒素。据统计,每年近60万中国人死于肺癌。作为肺癌的一种主要诱因,烟草对这个庞大的数字难辞其咎。除了癌症以外,吸烟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障碍等多种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群体来说,吸烟更会损坏认知能力,引起老年痴呆症等问题。
  一方面是铁证如山的研究结论,一方面却是吸烟者的我行我素,两者断链的原因是什么?健康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就算知道某个行为有害健康,但还是会维持这种行为。这说明,掌握知识并不能完全控制行为,吸烟行为同样如此。很多老年人即便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害,但还是会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就是因为有这些错误的认知在作怪:
  1“吸烟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一般而言,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比较闲适,有很多自己的时间,但也可能会产生空虚的心理。因此,有的老人就会觉得,自己为工作忙活了大半辈子,也没什么个人爱好,如果再减少一个“精神寄托”,那可怎么办啊?事实上,可以用来做“精神寄托”的事情很多,比如学唱歌、学书法、钓鱼、旅游、摄影、读书……静动皆可,而且有益于心身健康。
  2“我已经吸了一辈子烟了,再多吸几年也没事”。很多老年人虽然承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是对戒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健康已经受损,于是破罐子破摔。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的质量也许比生命的长度更加重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以游山玩水的身体,是人所向往的有质量的生活。研究证实,吸烟不但会导致疾病,还会延缓疾病的康复,产生的烟雾更会殃及你最亲近的人。生命的质量和烟瘾的满足,孰重孰轻,答案十分明显。
  3“吸烟是一种社会风尚,大家都吸”。社交活动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有几个好朋友一起娱乐虽然是很开心的,但是娱乐的方式应该是健康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老年人认为男人就应该吸烟,而且吸烟很正常。的确,有调查显示,过半的中国男性都是吸烟者,这与大家观察到的“正常”是一致的。不过,大多数人做的事情并不等于是正确的事情,更不等于是健康的事情。回到100年前,我国的女性很多都被缠足,社会规范也认为“三寸金莲”才是美的。我们现在反思一下,无疑觉得那是残忍的陋习。在许多健康意识先进的国家,室内吸烟已被全面禁止。因此,所谓的“社会风尚”,其实是过时的风尚罢了。为了追求这种所谓的“风尚”,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二手烟”同样危害重大),一点都不值得。
  老年人戒烟的
  心理自助方法:
  传统戒烟方法很多,比如尼古丁替代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些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戒烟,但在操作层面却需要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指导。笔者在这里介绍几种专业要求不高的心理策略。
  1减少负面情绪。老年人一般没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负面情绪更多可能源于家庭成员关系。和好朋友、老邻居偶尔倾诉一下,可以在这种社会支持中减少焦虑和不安。另外,目前许多心理自助类书籍和节目,无疑是一种便捷的情绪管理学习资源,适合闲暇时间较多的老年人自行学习。此外,喜欢运动锻炼的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诸如散步、打太极等舒缓的运动,来放松身心。
  2视觉上的诱惑。我们都知道,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这个道理运用到戒烟上也一样奏效。国外的烟草包装满是可怕的图片,意在警示吸烟者。然而,近来的研究却发现,积极的视觉信息似乎更能催人戒烟。与其向吸烟者呈现一具腐烂的肺,不如换作一个健康阳光、面带微笑的形象,告诉他们那是戒烟后的效果。因此,希望戒烟的老年人,可把健康的形象作為一种榜样,时刻“诱惑”自己。希望自己父母戒烟的子女,或许也应该改变自己的“负面”策略,换一种正向的方式来鼓励老人。
  3心态上的调整。研究发现,身体疾病常常是老年人吸烟的一个原因。具体来说,躯体残障类的疾病往往更容易触发老年人吸烟。曾经能行动自如的人,因为疾病等原因变得行动不便,自然会情绪低落。不过,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地获得又不断地丧失,我们总是要适应不同的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下想方设法过得开心(对此,沈熹微的《低处盛开》有很多发人深省的记述)。如果老年吸烟者能够领悟这一点,在认知结构上进行调整,行为也会相应地作出变化。要知道,用吸烟惩罚自己的丧失,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自己在乎的东西。
  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长时间使用烟草会让人成瘾,只靠吸烟者自己的毅力彻底戒烟很困难。正因如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成立了戒烟门诊,帮助吸烟者用药物来控制吸烟。如果上述这些心理自助的方法对你无效,不妨试试医院的药物干预或者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其他文献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强迫症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其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疗效明确,为强迫症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药物治疗有其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药物的副反应或者是出于对使用药物的担心,常会中断用药,造成病情反复。那么,除了药物治疗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现行的强迫症治疗指南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心理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不是每种都适用于
期刊
老金这一年来时不时觉得胃部不大舒服,有时发胀,有时有种像被拧着的感觉,为此,他跑遍了全市各大医院,胃镜、B超、X片、CT都做了,但所有医生都说,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有点炎症,不碍事,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但老金却上心了。想到自己本来就有冠心病、高血压,这下子又得了胃炎,都是治不好的病,想想都怪郁闷的。再想到自己刚刚50岁出头,儿子还没有结婚,身体却越来越不行了,老金更是感觉心烦意乱的。老金原本
期刊
2016年11月9日至12日,我们受邀在热情的牛仔之城德克萨斯首府奥斯汀参加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2016年年会,年会主题是“大脑、心灵与身体”。  大会从美国心身医学学会主席霍夫曼博士回顾心身医学在美国及全球的发展开始,着重讨论女性心理健康、躯体化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的心身治疗、心理与内分泌的相互影响、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介入、心理肿瘤学以及生理疾病的心理药理学等。  心身疾病  需整合式治疗  本年度
期刊
留学,需要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社会规则,在为孩子打点行囊的过程中,家长更要为孩子做好收拾精神行囊的准备。  通常意义上,留学是对未来的储备,它期待收获。然而,不是每一个留学生都能够功德圆满,分析原因,是这些孩子的留学行囊中,少了几样东西。  蹉跎的留学岁月,空空的留学行囊  小罗,男生,是个腼腆的小胖墩。他有过两次失败的留学经历和三进三出的国内初中经历。  14岁,在大多数初二孩子准备迎
期刊
自新世纪以来,每年有超过百万的中国学子远赴海外留学,其中高中及以下的小留学生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孩子中有的在海外如鱼得水前途似锦,而有些小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扼腕。将近一半的小留学生在国外上学期间会感到焦虑,他们的焦虑主要来自于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业等三个方面。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出现如此天差地别的结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故事,
期刊
时光流转,春节悄然而至,暖暖的亲情牵动着每颗中国心。人们期待着、盼望着,早就开始盘算着如何过年,然而,“过完年就闹离婚”的现象却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另一种现实。  仅以北京市为例,有媒体抽取北京市法院2012年、2013年受理的7032件離婚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年春节前后是离婚诉讼的高峰期,春节后法院受理案件数是平时的2.4倍。  过年意味着人际互动增多与生活环境变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一些冲
期刊
世事如花朵,有闪光,有迷茫,有绽放,有凋零,无须刻意,无须太过执着。  一朵花的青春年华从蓓蕾开始,在进入我的眼帘时,她已经年轻不在,只有她花瓣上的露珠诉说着绽放的记忆,那余香珍藏着昨日流光。  孩提时代,在原野瘋跑撒欢是多么幸福惬意的事情,随手就能采撷到各种美丽的野花。乡野的风都是清冽的,花香也宜人,潺潺小溪清脆叮咚,小鸟叫声婉转入耳,处处弥漫着一种神秘美妙的气氛和韵味,令人陶醉忘返,总想躺在草
期刊
根据201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数据,近五年,留美就读初高中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了近三倍,最小的仅有10岁。五年间,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中国学生数量增长了290%。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别離》让低龄留学的话题呈现在人们面前,三个不同家庭对是否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引起不少学生家长的热议和关注。  低龄留学能够使学生更快掌握语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就读名校的机会
期刊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得了抑郁症,往往意味着死亡”。而有这样顾虑的原因在于网络上充斥着类似的新闻,如哪个年轻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或者是哪儿的官员因为抑郁症跳楼。不少人因为病耻感而拒绝就医,可以说,病耻感已经成为阻挠抑郁治疗和康复的魔障。  吴某,男,于一年前调入现在就职的单位,相比之前的单位来说,现在的工作节奏更加快、任务更加繁重,同事间的关系和之前相比也有些变化。吴某给自己的评价大
期刊
周老是我的邻居。大家之所以称他为周老,一是周老官至副厅级,是我们整个小区级别最高的官。更重要的是,周老气宇轩昂,颇有风范,大家觉得只有“周老”这个称呼才能配得上他的气质。  每天清晨,锃亮的小车会准时出现在楼道门口,周老不紧不慢地从楼上下来,在司机的微笑中踏入车内。至于周老每天什么时候回来,那就不一定了。据喜欢遛弯的大爷大妈说,有时八九点,有时十一二点。  最近大家发现,小车不见了。原来,周老从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