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探究”溶入到每节课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为目的,以培养全体学生多方面素质为终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起支架作用。实践证明,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自课改以后,各科目的教材中知识点都更偏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请改的教育,初中生物教材更是如此,加入了许多讨论与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团队的合作,来对教材和知识点进行自我认知、系统分析以及自发的纠错和掌握重难点。可以说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新教材更注重课堂上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也由先前“诲人不倦”的工作“方针”朝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方向改变。而在这个方向上,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将教材中的“探究”处理好,如何每节课都用“探究”的方式来加工处理。
  而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是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教材中“探究”的首次出现,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中。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明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做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实验。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的过程,从深层次意识到光对鼠妇产生的影响。
  但,如果课上到这里就认为学生已经完成了探究,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和我们教材精神不符的,我们应该要做的是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来设计新方案完成新的探究。如: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水份对鼠妇是否有影响?等等。通过新问题的提出,通过对新问题作出的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再次的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探究”。虽然这样貌似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虽然可能这节课完成不了书上的教学任务,但很值得。
  当学生充分了解了“探究”后,我们就可以渐渐将每节课都以“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这里说的“每节课”是指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课时。那么对有些没有探究实验的章节,我们该如何用“探究”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点其实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因为我们的学生会告诉我们如何来进行“探究”的选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有些孩子碰到什么都会问个“为什么”、“是不是”、“会不会”等等,就是这些“为什么”、“是不是”、“会不会”为我们引出将要探究的内容。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在教材中出现其实并没有探究的必要。有的只是一些应用理解层次上的概念性问题。但在我上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一知识点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态系统中必包含有食物链和食物网么?当时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就把他提出的问题写在了黑板上,让同学们来设计实验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有的学生说到设计一个“生态球”来进行观察记录;有的学生说到可以用自己家的鱼缸来观察记录;有的学生还说到了“生物圈二号”…最后,通过他们的自己的质疑、讨论、交流、总结。不仅得出了“生态系统一定含有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论,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究竟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几乎是无限的,恐怕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常常在课上或者课下碰见许许多多的“怪问题”,那么每个“怪问题”都可以拿来进行讨论或者探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我在前面提到为了某些探究我不惜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但根据课程需要与课程目标和重难点,我们也要适当的对这些“怪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这节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重点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提这样一些问题:唾液只能消化淀粉而不能消化别的营养物质?唾液淀粉酶是怎样分解淀粉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但对于第二个问题,不在初中学生的学习和教材范围内,所以给出简单的解释就够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在每节课前根据本节课所将手的重难点来确定一些适合讨论探究的内容或问题,因为有时仅仅靠学生的“好奇心”是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将探究与讨论渗透到每堂课上,你会发现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思维更敏捷了;学生兴趣更浓厚了;学生成绩更优异了;教学活动更轻松了。
其他文献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的司法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确立了司法与行政分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审判公开等原则,建立了被告陈述和辩论制度司法制度等,标志着俄国
近几年来,社会媒介不断曝光的冤假错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而非法取证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从重点探讨了鉴别和排除过程出现的
期刊
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出现的语境多与程序法相关,对其进行的司法解释也是多从程序法或者程序法方面来规定的.但是,量刑问题是一个实体问题,因而认罪认罚程序中的量刑问题
期刊
一个国家的振兴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历史进程中取得了科技的辉煌,但近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事
一、宪法基本权利概述rn宪法基本权利是指受到宪法规定的国家不可侵犯或有义务保护的一种活动能力.基本权利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的发展需要在基本权利的发展上表现出来
期刊
一、行政侵权及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概述rn1、行政侵权的概念rn对于行政侵权的定义,虽然学者的表述不一.但是主流观点认为,行政侵权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
期刊
随着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更加重视员工的薪酬管理.事业单位独具我国特色,而且能够在我国各行各业发挥各样的领先带头作用,因此单位内部聚集了很多人才,薪酬制度
一、新时代下民事执行当事人存在的法律环境问题rn当前,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在反制规避执行、迅速实现债权、减轻当事人讼累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总体上看,条文设计过于粗疏,难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区域发展规划成为当下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区域生产力及区域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得出的具体产物,区域发展规划能够对之后某一时间段
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写到:“我们今日的社会和以前历代社会之间所存在的主要不同之点,乃在于契约在社会中所占范围的大小.”契约作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中介性范畴,深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