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c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个很偏僻的山乡孕育着我,质朴的农村风气一直伴着我成长。在我们那贫困的山村里,拥有初中学历的青年人很少。除了离乡镇太远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我们那条村实在太贫穷了,十二三岁的少年就要赶牛上山吃草,十四岁就会织网捕鱼了。因此,直到我们父辈那代人,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落后生活。
  我们上初中那时,全班18个学生只有5个是我们村的。我们5名同学就成了全校同学敌视的对象。那是因为我们村上的长兄长姐们没有一人能在中学里逗留超过一年的,不是被学校开除就是因为成绩太差自觉没趣离校。因此,在镇办学校里没有一个初中毕业生是来自我们村的。
  一同前来的4名同学,在这种鄙视的气氛中纷纷离校而去,校园里只剩下我一人。从那时起,我暗地里给自己下决心,为咱村争光,为同村的兄弟姐妹树立力争上游的榜样。俗话说:“穷家孩子早当家。”穷困的生活使我学会坚强,学会了自立,受人鄙视的环境中又使我学会了如何生存。在短短的三年时间,我当了两年班长,两年学生会主席。
  中考前,父亲对我说:“文,你是家中的长子,现在让你念完初中已经很不容易,你还是不要参加中考了。”
  我低头不语,深知困窘的家境根本无法支持我圆求学梦。
  “你要知道,即使你考上了,家中也无法让你念下去的。”父亲解释说,“那就不如不考了,免得伤心。”
  “不,我一定要考好。”我语气很坚决。
  父亲呆呆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问:“那到底为啥呢?”
  “只为一个信念。”
  当我知道我以全校最高分顺利考入重点高中时,我已经卷入打工浪潮之中。
  
  二
  
  从小就生活在贫困山乡,我锻炼出强壮的体魄;初中的生活使我学会自强。应该说,在我少年时期,没有放弃初中学业是我人生中值得自豪的回忆,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它印证了一个真理:只要树立坚如磐石的信念,就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树立一个光辉的形象。
  中考后的第二天,我随同乡来到广州。在配件车间里,我成为年纪最小学历最低的员工;在电镀车间,我成了最不起眼的学徒工。说是学徒,其实是打杂的,根本就没有人来教我,也没有人愿意理睬我,搬材料、递工具、擦机箱、扛成品的活儿就有我的份。那个环境下,根本也由不得我选择干些什么,我也不敢有任何抱怨。只要其他员工开声要我干的,我就得去干,别人坐下来休息了,我还得钻到机床下面打扫呢!
  就这样,我在电镀车间度过了三个多月,渐渐地熟悉了那里的环境。当我领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我觉得天地间竟然是那么的宽广,我可以向家人宣布,我已经完全独立了。我将所得的167元存入了银行,我拥有了自己的存折。这167元一直保存到现在,它见证着我迈开独立人生的第一步。
  半年后,甲组机床的员工离职了。我向车间主任提出到机床前上岗的要求,却遭到主任的冷嘲热讽:“你知道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吗?上百名员工都在争取这个岗位,你凭什么可以胜任,学历、资历还是技术呢?”
  我默默地站在那里,任由泪水在眼眶内打转。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毫无人际关系的最低层打工者,有什么资格提出向上升的要求呢?从那时起,我就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在这里学不到技术誓不罢休。我默默地忍受着一切。
  一个多月后,车间调来了一位姓刘的师傅,他和蔼的笑容,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他对整个车间的员工严格要求,刚正不阿的作风的确令人敬佩。在我人生十七八个年头里,从未有过这么一个值得我如此尊敬的长辈。
  数月后的一天,刘师傅突然宣布,我可以独立操作一台机床,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他的举措也引起了主任的猜疑,向他责问:“出了质量问题,谁来承担责任?”他当众宣布:“从今以后,阿文将由我亲手来培训,出了问题,由我来负责。”
  众员工低头不语,向我俩投来疑惑的目光。
  刘师傅却拉着我的手来到机床旁,转身对大家说:“一起开工,干活去。”
  刘师傅要教我技术的疑惑一直困扰着我,但是我始终不敢询问。刘师傅倒像看出了些什么似的,却一直不表态。
  一次闲谈中,他笑着说:“你是个很坦率的小伙子,对任何事都不抱怨,任劳任怨的态度,我甚为喜欢。”
  短短的一句话,将我心里的疑惑彻底打开。这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自己踏踏实实的为人赢得了他的赏识。
  
  三
  
  从刘师傅身上,我不但学到了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为人。我记得他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过:“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业,他首先应该懂得如何做人!”现在想想,千真万确,乃至理名言。
  我在配件厂,与刘师傅相处了近三年。这段日子是我踏入社会最充实的岁月,它使我慢慢地成长起来,学到了技能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我离开那里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情”字。
  厂里的技术开发部只有5个人,部内大小事务都是由刘师傅说了算。自从他做了我的师傅,我就顺利进入技术开发部,很多事情他都交给我负责。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锻炼我。
  随着我对工作的日渐娴熟,领导觉得刘师傅越来越不中用了,于是下达了竟争上岗的通知:技术部只能容纳3个人,技术部负责人的职位能者居之。对于这样的变故,我和师傅都是无法预料的。下班前,师傅只是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转身而去。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厂里作出这样的决定,分明要赶走刘师傅,他们料定我决不会轻易放弃在厂里得之不易的地位,碍于情面,厂里才出了这个竟争上岗的题目,顺理成章地辞退刘师傅。想不到自己竟然会成为师傅的竞争对手,这是我没法想到的结局。别人会怎样看,师傅又会怎样看呢?难道真的重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悲剧吗?无论在情在理我应该退出的。
  第二天,我匆匆回厂,收拾了一下东西,下班前向厂长递了一封辞职信,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可是,次日中午,我接到师傅的来电,他告诉我说:“我离开了,现在准备到外资电镀公司报到,你还需要磨练一段日子。外面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让你成长,你还不如回去好好锻炼锻炼。”挂断电话那刻,晶莹的泪珠滴在话筒上,不知是感激还是懊悔。无论怎么样,我抉择了的路,无论前面多么崎岖,也是绝不回头的。
  
  四
  
  经过一个多月的找工,我终于以娴熟的技能压倒其他中技毕业生,在一间私营加工厂当技术监测员。在那间只有40余名员工的小型加工厂里,只有两条生产线,一个主管,管理模式相当落后,老板一声令下,全部员工就得拼命加班加点干。
  我刚来这里,实在看不惯这样的生产模式,更看不惯主管依仗亲戚关系而气势逼人。当我发现主管的堂兄在电镀时出现了问题,所有产品的质量都不合格时,我狠狠地处罚了他,可主管却出面帮他与我对峙。我用力地将产品扔给主管说:“抓质量,是我的职责;员工出了差错,这是你管理的问题。今天这个事儿,你来管还是由我来处理?”当时,老板出来打圆场,我却与主管结了怨。
  下半年,老板将两条生产线分别交由我和主管来管理,并下达任务,月生产量要提高30%。对于从未学过管理的我,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生产设备和员工的劳动能力,以及人员合理安排都将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后来,我才知道这叫物流管理,还包括资金核算,材料回收等方面的统计。
  第二天,我亲自到生产车间,了解生产设备运转状况,员工的工作能力,制订的岗位制度是否合理,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在我的脑海里面,只存在着这么一个理念,只要完成了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就行了。
  经过大半个月的人员调整,全新生产流水线应运而生,望着有条不紊的运作,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这个月下来,我们这条生产线生产量提高了35%,完成了老板交下来的任务。
  我本以为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得到老板的赞赏,可是两个多月后我却受到老板的严厉斥责。
  “你接管生产线的两个多月以来,物资损耗了多少,工薪涨了多少,整个流程耗资多少,你知道吗?”老板问。
  我摇了摇头,想了一下才说:“我的责任只是要完成下达的任务和监控质量。”
  “那你又知不知道,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你提高35%的生产量,却多耗资60%,厂里还得亏本呢?”老板严厉地斥责着。
  “这……”我一时无言以答。
  “我们开厂是为了赚钱,这就是最终的目的。你的质量和产量上去了,成本却高出了好几倍,能赚钱吗?虽然主管那边生产量提高不到5%,但他能够在原始资金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老板补充说。
  后来我才知道,主管一直在老板面前说我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对材料太浪费了,对员工薪酬提高得太厉害了。
  天啊,不提高员工的工资,对材料不进行严格把关,能将质量和产量搞上去吗?
  经过这件事后,使我真正看清主管的真实面孔,靠踩着员工肩膀向上爬,靠打小报告中伤他人来稳固自己的位置。也许这就是小作坊式的厂里才能出现这样的管理现象吧。
  我经常听到在外资企业的朋友说,那里的工作制度是如何规范,用人制度是如何严明,福利制度是如何完善,待遇是如何优厚。从那时起,我便决心要跳向外资企业。
  一年后,主管离开了,两条生产线全交由我来管理。正当老板要扩建厂房的时候,我却毅然提交了辞职信。
  “是不是因为薪酬问题呢?”老板很客气地说,“这个可以商讨的。”
  我摇了摇头说:“我只是想转换一下环境而已。”
  “你到哪里不是挣钱呢?哪里打工不是一样呢?如果是因为待遇问题的话,可以由现在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你意下如何?”老板有些不高兴地说。
  我轻蔑地望了老板一眼,突然转身离去,走到办公室门前,又转过身,低声地说:“老板,你知道怎样留住一个人吗?并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
  
  五
  
  凭着过硬的技术,我很快转到一间外资企业当技术员。在许多朋友眼中,我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不容易了。一位从山乡出来的初中生却能闯出这么一条路子来,真真正正成为了都市白领一族,即使是大学高才生也不是轻易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告诉朋友,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困苦和泪水。
  我是一个很知足的人,但绝不满足于现状。只有经过痛苦挣扎的人,才会懂得珍惜的含义,更懂得上进的意义。在下一个人生目标里,我将会重新返回学堂,完成自己的梦想。
  
  责 编:谢荔翔
其他文献
2000年9月,我在中山古镇一间灯饰厂打工。我刚进厂时,有个四川妹阿清待我最好,吃饭时帮我打饭,冲凉时帮我打热水,在厂里她是我最信任、最要好的朋友。她也很信任我,把她最秘密的事告诉我。(后来我才知道这已是厂里公开的秘密了。)  她说厂里那个挺着将军肚、满脸肥肉、四十来岁的总经理就是她的男朋友。  “什么?他怎么会是你的男朋友?他不是有老婆孩子了吗?”我惊愕地问。  “没错,他是有老婆孩子的人,我就
期刊
诗歌的火种  晨裕霞    打工十年  我的世界缺乏营养  我的生活很瘦  一个一个的城市  一片一片的工业区  一家一家的工厂  是它凸显的一根根肋骨  午夜的抚摩,寒冷穿透指尖  心在零下三度跳动    只有诗歌  只有诗歌还在异乡的冬夜里  让故乡深刻成火种  点燃内心深处的热情  在孤独的寒梦里  烧起一堆熊熊的篝火  温暖失眠的灵魂  (524400广东省廉江市新兴四街十二横巷2号)  
期刊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高险最神奇的道路,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是从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芒康、左贡、邦达、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帕里、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从四川“雅茶”产地雅安出发,经沪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茶马古道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
期刊
星期天下午,我的手机突然收到在深圳工作的表妹发来的信息:表哥:今天我们公司放假,我和一个朋友去广州玩,我们的钱都被小偷扒了,现在身无分文,寸步难行,手机的话费也没了,幸好我朋友带有银行卡在身边,请你速到中国银行汇300元到我朋友的账号给我救急,顺便帮我充100元话费,拜托。谢谢!接着,她把她朋友的账号和户名发给了我。  表妹年纪尚小,刚出来打工不久,没什么社会阅历,她在广州身无分文,孤独无助,万一
期刊
直到今天,我仍难忘那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冰城哈尔滨。走在街上,你可以看见一幢幢穹隆圆顶的欧式建筑,刺向天空的教堂。它的街道,多是纪念着英雄们的名字,尚志街,靖宇街等。最让我惊心的,是在那里,我相遇了一个爱人,因为世俗的力量,险些把他丢了。  那是2003年的冬天,在哈尔滨一人生活的外婆忽然病了,需要人来照顾。而此前母亲的身体一直也不好,我和姐姐是双胞胎,我们一人分担一个,她留在了牡丹江,照顾母亲;
期刊
在我们乡下,赌博已成为一种风气,每当吃过午饭,村子里的男人就会聚集在小卖部里赌上两把,也有不少没活干的女人在旁边观看,押上钱赌输赢。  惟有我那老实的三叔只有观看的份,从来不下赌注,因为他没这个闲钱赌,清贫的他还要养老婆与儿子,他也没这种胆量,输不起。在看到越来越多的村里人从外地人那里赢了不少钱,房子翻新,家里电器一应俱全时,三叔开始动摇了,他觉得贫穷不可怕,但有钱不会攒才可悲。他动用了家里的一点
期刊
亲爱的妈妈:  儿子的礼品店明天就要开张了,在美丽的珠海,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小天地,我很幸福和满足。名字是你给我取的,就叫“亲亲礼品”吧。朋友们都说很亲切,很温暖。是的,妈妈,看到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觉得是那么美丽精巧而充满灵性。我真恨不得马上把你接过来分享啊,可是你总说:“家里还有猪,还有鸡……”我知道你舍不得离开生你、养你并为之劳作了几十年的黄土地,你更加是想用勤劳的双手为儿子筑起一个坚强
期刊
终于,在一阵轰隆隆的火车声中,我踏上了回家的列车,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今天我终于要回家了!我就要看见爸爸妈妈了,还有我朝思暮想的外婆,我离开家的时候才刚会走路的侄子小磊,还有……想着这些我不禁笑了起来。直到邻座的小女孩扯了扯我的衣服,我才注意到车厢里的人都在看着我。我赶紧从包里翻出一本小说,却怎么也看不进去。我的心,早已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两眼木呆呆地看望着窗外,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  
期刊
妈妈病了,病在这个郁闷的初夏。  没人告诉我妈妈的病。也许是家人对妈妈的病重视不够,也许害怕承担责任,也许根本就是漠不关心。  当我知道妈妈的病后,我好害怕,好害怕就这样永远失去妈妈。我有位好朋友的妈妈,在一个月前因患乳腺癌去世了,而妈妈患的和她是同样的病——乳腺瘤!  由于工作太忙,一时请不了假,我只好打电话动员在家的姐姐和弟弟送妈妈去医院。可是没人听我的。我知道大家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谁来出
期刊
1998年,我在重庆一个工程局的经理部工作。那个夏天特别多雨与闷热,我便决定午后小睡,再去南坪的交通银行提取工资款。办完事差不多快下午五点钟了,在公交车站,只见一大群人围着一位老者观望,大家都在窃窃私语地议论着什么。出于好奇,我也挤入人群去探寻究竟。  原来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出门后忘了归家的路。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袖衬衫,没带任何行李,嘴里在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人们都希望能从老人口中询问出他家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