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素材”三个帮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占20分,调查显示,一篇内容少于5个素材的作文一般很难突破50分, 那么在有限的篇幅中,考生如何让作文素材既有“量”的突破,又有“质”的提升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其实,一个“素材”也需要三个“帮”方能完美。
  一、详写为“汉”略写为“帮”
  所谓详写为“汉”略写为“帮”就是指考生在呈现素材时,要做到合理地剪裁。既要懂得详写以突出中心,又要懂得略写以省出空间让素材有量的突破。
  1.主次分明
  对某一观点阐释时,考生必须分清主次,对最能阐释观点的素材,要进行重点阐述以增强论证的力度,而将其他素材略写以完成量的突破即可。请看《利益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一文片段——
  为防止孩子感冒,为提高幼儿的出勤率,为减少给家长退费,为能提高自己的年终奖,为让幼儿园的盈利最大化,西安两家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家长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长达5年给幼儿服用国外已基本停用的极其便宜的处方药——“病毒灵”,致使许多孩子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有的孩子已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园丁”丧失了道德底线,根本原因在于在金钱利益的迷惑下,他们已完全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反观国外,在法国、新加坡,幼儿园无权用药;在美国,家长必须签字孩子才能吃药;在澳洲,即使是孩子在园中喝牛奶,也要根据孩子的体质而定以免过敏......这些看似苛刻的规定,实质是对生命的敬畏。
  本文的观点是“利益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所以在对材料的处理上,考生先将西安幼儿园喂药事件这个反面热点素材做了详写以突出中心,其后又将国外如何给孩子喂药的素材做了略写以陪衬,这样既能让详写素材,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又增强了内容的层次感;既保证了材料的数量又因为主次分明而不显得繁复。
  2.由点及面
  点面结合法是考生增加素材量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是考生对某一素材作重点分析以突出中心,其余素材采用略写的形式以增加密集度。请看《守住寂寞,拒绝浮躁》一文片段——
  我国文化大家钱钟书先生生前潜心专注于编写《管锥编》,在“文革十年”的动荡期依旧淡泊名利,耐住浮躁与寂寞,于牛棚中读书写字,这就是一种坚守寂寞的品质。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够学贯中西,游走于古今,正是因为他能耐得住文人研究学问、钻研难题的那份寂寞,摒弃外界纷繁复杂的物质追求和享受,所以他的人格魅力持久弥香。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懂得守住寂寞。苏轼面对荒凉寂寞的黄州,依旧笑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无动力帆船航海第一人翟墨心怀梦想,独自一人耐住旅程中的寂寞与艰辛,完成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壮举;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撒下希望的种子,在寂寞中坚守18年……
  这段文字,作者以钱钟书为主要论据,并且对此素材进行了详写,这是“点”上的素材。然后由“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正是因为懂得守住寂寞”一句过渡到“面”上,略写了苏轼崔黑、李桂林夫妇的三则素材以示验证,既有密度又有层次,使文章读来饱满不单薄,说服力更强。
  二、时事为“汉”经典为“帮”
  所谓时事为“汉”经典为“帮”就是考生在选材时,当选取时事素材时,立即用经典素材和其照应,时事素材让文章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气息,经典素材让文章充满了厚重的文化气息。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可相辅相成,也可正反对比。
  1.相辅相成式
  相辅相成式是指考生在阐释一个话题时,所选的时事素材和经典素材属于同类材料,即要么同时为正面素材,要么同时为反面素材。请看《叩问心灵》一文片段——
  “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倒在甲板上溘然长逝。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也不渴求太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上,一句“我愿意”已足以,“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同样一句“我愿意”,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这段文字,作者选取的都是正面素材,用罗阳这个时事素材为“汉”,用陶渊明、欧阳修等历史经典素材为“帮”,几则不同的素材相辅相成,素材之间相互支撑,可谓相得益彰。
  2.正反对比式
  经典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引人思考的范本。将经典素材与时事热点正反并用,既可以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因为有了热点内容而显得更加实际,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请看《非宁静无以致远》一文片段——
  当层出不穷的少年作家用颓废的文字解读青春时;当模式化、快餐化的网络著作人气爆棚时;当哗众取宠的网络红人们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
  与他们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短短一段文字,作者选取了郭敬明作品颓废等四则热点素材作为反面,选周汝昌等三则经典素材作为正面,正反对比,既丰富又论证有力。
  三、正面为“汉”反面“帮”
  所谓正面为“汉”反面为“帮”就是把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在具体操作中考生可采取横向对比映衬、纵向对比映衬等方式。
  1.横向对比
  所谓横向对比就是考生展开联想,将同一类、同一水平线、同一时代的人或事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素材来阐释一个话题的选材方法。请看《平衡源于境界》一文片段——   李刚事件的热议纷纷,除了因为他开车撞倒人之外,更因为他的身份——官二代;郭美美母女遭到铺天盖地的批评,除了因为她们肆意炫富之外,更因为她在微博上公平的身份——中国红十字商会总经理。
  身份,即名也。有人用名为自己谋利,有人视它如粪土,依旧在名利这些烟雾中平衡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人称她是著名的大作家,她却说“配不上”;有人赞她的书十分畅销,她却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草尖上的短暂时光。” 她有好多身份,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但她一生中,只在乎那最后一个身份,她就是杨绛。她拒绝记者采访,拒绝出席作品研讨会,在名誉与身份之间生活。
  这段文字中考生将“我爸是李刚事件”,“郭美美事件”与杨绛一生只活在“钱钟书夫人”这个身份中进行横向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只有在名誉与身份之间平衡地生活,才能获得社会尊重的观点。
  2.纵向对比
  所谓纵向对比就是考生以现在为原点然后向前或向后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素材阐释一个话题的选材方法。请看《空谈会误国,实干见成效》一文片段————
  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实干,就谈不上实现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袁隆平,忘不了他叮嘱学生“仅仅埋在实验室里是种不出庄稼”的教导,忘不了他在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沁出的豆大汗珠,忘不了他躬耕陇亩时刚握着获奖证书的手又沾上了泥土。
  如果袁隆平一味做着在稻穗下乘凉的美梦却在实验室里吹空调,他还会演绎一个又一个田间的神话,从而解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吗?可以说,正是因为袁隆平心怀梦想的同时脚踏实地,讲求实干,他 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如果只高谈阔论不脚踏实地,终将误国、误事。翻开史书,飘落在扉页的因空谈招来恶果而哭泣的面孔不胜枚举。赵括纸上谈兵,因战败而悔恨的眼神仍历历在目;马谡盲目指挥痛失街亭,因败北而沮丧的泪水还未蒸发干;历代国君沉迷于声色、摔下龙椅的闷响还在耳畔萦绕。
  这段文字,作者采取了典型的纵向对比映衬法。文章以袁隆平的实干为主要论据,论证了实干的重要性,接着笔锋一转,由今至古,选取了赵括纸上谈兵等素材加以映衬,既正反对比,又详略得当。
  四、事实为“汉”道理为“帮”
  所谓事实为“汉”道理为“帮”就是指考生在选材时,既要注重选取事实素材,即例证,又要适时选择一些公理、名言警句、历史文献、谚语、成语等来证明自己观点,即引证。例证增强论证的真实性,引证既增添文采,又能让说理更加深刻透彻。
  1.边述边引式
  所谓边述边引式就是考生一边转述事实素材,一边时不时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对事实素材进行解释说明。请看《追寻自由的灵魂》一文片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至今仍在田里辛勤劳作,正如有人调侃的那样:“他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去田里的路上。”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在得知获诺贝尔奖的当天,仍平静地给学生上课;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敢于追求人生目标,不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将父亲赠予的几十亿美元的资产捐给了慈善事业,转而学习音乐去了……这让我不由想起李白被放逐长安时仍高声吟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不羁!他们把功名利禄全都抛在脑后,却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简单的一小段文字,作者运用了4个事实素材,3句名人名言,一边转述事例一边引用,既丰富内容,又增强文采。
  2.警句总结式
  所谓警句总结式就是考生在对事实素材进行分析时用警句作为扣题句,这样不仅能准确点题,而且还文采斐然。请看《善待错误》一文片段——
  周汝昌年轻时就喜欢《红楼梦》,迷恋“红学”研究,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因为年轻气盛,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结果很多观点让人难以接受。胡适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对他非常关心,他虚心求教于胡适,欣然接受胡适的批评教导,在胡适的栽培下不断提升自己,对《红楼梦》深入钻研几十年,终成一代红学大师。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段文字,作者在素材转述后,没有过多分析,而是以孔子的话作结,可谓言简意赅而又文采飞扬。
  总之,一个“素材”三个“帮”,既是选材之思路,又是用材之技巧。用此思路选材,内容必定丰富;用此技巧用材,层次必定清晰,可谓一箭双雕!
其他文献
呼啦啦青春在其间  我的故乡蚌埠,在许多人的眼里,它可能依旧是个连名字都念不准确的小城,可在我的心里,它是跑业跑不到边,声色味齐全的游乐场。那时候我们还在蚌埠二中读初中,记忆里大坝下的淮河总是青灰的,火车总是开进夕阳里的,这是属于那个旧梦的颜色。  好像和故乡有关的记忆总是和奔跑有关,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小巷里奔跑,在大坝上奔跑,书包带四散开拖在身后,心跳声被放大成兴奋的鼓点,头发被汗水打湿了粘在
期刊
倘若以铁路来测量,株洲离长沙的距离是-5块5的车票,40分钟的车程。  2005年,我乘着绿皮车去长沙念书,满车熙熙攘攘的人,路过株洲的时候,人群像下饺子一样哗啦啦地散掉了。拖着行李箱的人,提着黑色货袋的人,都行色匆匆。株洲火车站的外围,四下里都是密集的批发市场。  十八岁那年,我和胚胚两个人壮着胆子结伴去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沪松市场买衣服。撇去质量的硬伤,这里永远有新颖潮流的款式。对于十七八岁的少
期刊
守在灵魂的角落  现在回忆自己的少女时期,总像蒙着一层看不清的雾。雾里的那个孩子,有时明媚,有时忧伤,有时琼瑶上身,有时又没心没肺。  但大部分时间,我对那个孩子的回忆总是与42路公交车有关。那时候的烟台刚刚开始住房改革,我们家拥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从酿酒公司门口搬到塔山。这意味着生平第一次,我拥有自己的房间,也意味着每天雷打不动的早上七点,我和伙伴一起涌上满满当当的42路公交车,一路摇晃
期刊
考上大学这年,我收到了妈妈送的礼物。那是一个雕着精致花纹的化妆箱,里面除了一些基本的护肤品之外,居然还有我曾经用过的五颜六色的发绳、发圈和发带。  伸手摸摸头上早已习惯的利落短发,我差点忘记自己也扎过马尾辫。  在17岁之前,我是一个留着长发的女孩,而且我很喜欢自己的长发,每天必然要洗一次头。哪怕上了初中后,妈妈总是以洗头发、梳头发会浪费时间为由劝我把头发剪了,我也坚决不妥协。我能理解她作为重点班
期刊
这世界有时候就像一张比蜘蛛网还密的地图,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从地图中找到让自己成功且幸福的路途。所以作为普通的大多数,我们都埋头努力、按部就班地走着自己坚信不疑的那条路。但是你想过吗?也许那些你始终认定的、没动摇过的路线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你换一种思路,遇见的便有可能是另一番天地。所以说,读几本能打破常规思维的书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想清楚地看世界,不妨先给大脑翻一次墙。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在天津龙亭西建街的大杂院里,我妈挺着肚子来,瘪着肚子回去,把我留在温暖的炭火和微微的泔水味里。  大杂院是这么一种东西:有别于北京四合院的高大上,这里是纯粹的属丝集中营。十八户人家分坐南北东西,围住院子中央一管共用的水龙头。龙头旁边的水泥平台就是大院政治文化经济信息的交流中心,家长里短的消息通过妈妈们洗衣淘菜的时光辐射到各家饭桌上。  院内各家少有私密。这家打孩子
期刊
广场西侧刚建成的新建筑,青色的墙上镶着几幅浮雕:河岸的芦苇遮天蔽日,蒿里追逐的少年顶着桃心儿发;乐匠鼓着腮帮子吹着唢呐,一支送亲的队伍踽踽而行……最后一幅,一个女青年围着长围巾,表情冷漠而淡然,她身后,一条来自远方的长河,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墙上是1920年的呼兰城,因为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而被定格。书中的世界里,它永远都是一幅热闹却荒芜的景色:因为吃太多被鞭打的童养媳活不过十六岁,磨坊的男
期刊
记得上学时期,对一部名为“棒球英豪”的动画片印象非常深刻。记忆中,当画面定格在主角“上杉达也”戴的那一顶印有M字样的棒球帽时,顿时被他击球的才华所深深吸引,尤其是他为了长兄实现甲子园的梦想,从而压低棒球帽檐的那一瞬间。那时,除了热爱观看此类棒球运动题材的电视,也开始对棒球帽有了一定的喜爱。后来甚至家里面到处散乱放着各式各样的棒球帽,不过每年都会在众人的叨唠声中一顶一顶的被整理收纳起来。  棒球帽的
期刊
我骑着单车经过她的院子。这里种着大片的芍药。斗大的花,颜色是暖昧的红,张牙舞爪地盛开在粉墙黛瓦之间,有一种惊艳的和谐。就像那院子里传出来的地方戏,飘荡在阴柔的巷道里,似乎也随着折射不出的光线而沉淀下来。  每一个少女,都曾经因为某个原因而急着长大。曾家姆妈,就是我的那个原因。她俯身研究芍药花瓣,翘起的兰花指令我着迷。  我正处在闻之令人胆寒的高中生涯,唯有在下暴雨的周末,用不着去上加强班,或奥数班
期刊
世上有人提问,也就有人回答。看过知乎网的同学们都知道,很多回答洋洋洒洒,鸡汤范儿十足,让人不忍直视,只能不明觉厉。对于读书不多的屌丝网友来说,吐槽系的回答弥足珍贵。小编精选了知乎上的一些神回复,保证你看完忍不住点赞,感觉给智商完成了一次充值。  问:七成网民都认为数学没用,应该被踢出高考,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该不该被踢出高考?  答:七成网民都认为?别逗了,数学就是用来把这七成人筛出去的好吗?  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