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曲艺作品素有“说书唱戏劝人方”的社会教化功能,与人民有着天然的情感纽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能有效发挥其亲民的特色,使爱国思想深入人心。
  千百年来,曲艺人自觉地把爱国主义作为创作和表演的主旋律,通过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的创演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人民不懈奋斗,一个个弘扬爱国情怀的曲艺佳作感动了无数观众。近年来,这方面的曲藝佳作也不少,如快板《抗洪凯歌》、苏州评弹《刘胡兰就义》、四川扬琴《情怀》等,这些饱蕴着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曲艺作品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
  但是,我们也看到,当今的爱国主义题材曲艺作品在个性化的思考、人物塑造等方面仍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宣扬爱国思想的同时,如何丰富曲艺作品内容的层次性、提高审美价值,是曲艺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有些作品在叙述历史时脱离了当时的具体情境,只是象征性地宣传爱国精神,或者只是做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呈现,缺乏现实生活矛盾的提炼和设置。因此曲艺工作者在作品中讴歌英雄人物、伟大祖国时,要避免形式化和空洞化,要注意历史虚化问题,坚持唯物史观。作品要多维度地展现人物的爱国情怀,不要局限于“热血高燃”的调性,而是要表现真实复杂的人性,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的描绘,在文学性上有更丰富的呈现,让观众产生共情。
  用曲艺作品宣扬爱国情操是每一位曲艺工作者的使命,《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第一条就是“胸怀祖国,艺为人民”。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应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抒写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其他文献
记 忆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同志“夜不能寐,浮想联翩”。“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个史无前例“送瘟神”的喜讯,正在拨开和驱散中国历史天空曾经被“小虫”肆虐近两千年的沉沉乌云。为此。毛泽东“欣然命笔”,用他那气势磅礴、震撼山河的壮美诗行《七律二首?送瘟神》,放情地书写了中国人民“感天地,泣鬼神”伟大斗争的光辉篇章。  毛泽东说过:“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期刊
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特色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蕴含红色文化的经典文艺作品大量涌现,人们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曲艺作品亦不在少数,如快板书《劫刑车》、京韵大鼓《韩英见娘》等。在今天的曲艺创演中,红色题材也是长盛不衰的表现对象。令人忧虑的是,在充斥著古装剧、宫斗剧,明星八卦娱乐至上的当下,具有真正的革命情怀、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红色题材文
期刊
地方文化馆扎根于一方水土中,在发挥培育艺术人才、创作艺术新品、丰富群众文娱生活的功能时,应该充分重视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利用。这不但能进一步“锚定”文化馆的职责,更能推动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形成“文化发掘——文艺转化——作品传播——地方知名度提升”良性循环机制。因此,当前地方文化馆应当在发挥地域特色、符合当地审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三方面着手,为自己铸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有趣灵魂”。一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党史中,最值得铭记的当属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穿越15个省区,在与自然搏斗的同时更要与反动派军队进行殊死斗争。两年、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战斗,这一个个数字不是墨写的,而是红军英烈的鲜血凝结成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渡江之前有8万多人,而渡江之后锐减至3万多人,牺牲战士多是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期刊
门前有棵老梧桐,  冬去春来郁葱葱。  去年老树添新景,  住上了一对“黑不愣登”。  (白)什么?您问这“黑不愣登”是什么鸟儿?别  急,一会儿您就知道了!  这“黑不愣登”,  鸟窝搭在树杈上,  一天到晚叫不停。  声音别提多悦耳,  让人总有好心情。  今年春天真扫兴,  好心情一去影无踪,  天天要从门前过,  衣服上鸟粪洗不清。  却原来,  “黑不愣登”孵了小鸟儿,  一家子“黑不愣
期刊
粤曲是流传于珠三角、港澳地区及海外粤语华侨聚居地的说唱表演艺术。谐趣曲也叫谐曲,是具有逗乐色彩的粤曲说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粤曲歌坛。说唱谐趣曲《通台老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鬼马歌王”张月儿的首本名曲。“鬼马”是粤语,为谐趣、生动、活泼和惹笑的意思。张月儿音域宽广,擅唱班本曲,一人唱平、子、老、大等多种歌喉,并转换得天衣无缝,唱腔庄谐并重。《通台老倌》讲述的是丈夫在外闯荡多年后归家,向妻
期刊
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成功举办  6月22日至24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成功举办。为落实疫情防控相关部署,余杭赛区采取现场比赛和网络直播、线上线下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赛全程不安排观众。经过两天的角逐,余杭赛区共产生节目奖提名7个,表演奖提名8人,文学奖提名4个,新人奖提名5人。(曲讯)“战疫情促发展主题巡演千里行”首场巡演活动走进余杭社区  
期刊
由中国曲协、辽宁科技大学组织编写,孙立生编著的《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以下简称《术语》)于今年5月付梓出版了。自2019年6月份拿到这本书的初稿那一刻起,我就非常高兴。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有价值了。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
期刊
香港楼价高得离谱,贵得惊人,普通市民几乎把买楼置业当成一辈子的梦想。对老李来说,32年前只身移民来香港,身无分文,没有高薪工作,没有偏财鸿运,两手空空,两眼一抹黑,港岛的一套房子硬是靠他走街串巷四处奔波给挣出来了。他一堂一堂地教普通话,一节课一节课地收费。  30年前,我在欧洲留学时,也曾兼职教过普通话。当时除了教老外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话, 更多是陪伴欧洲老年人度过孤寂的晚年时光。同时,我也可以趁机
期刊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上海推出许多红色文艺作品,如沪剧《一号机密》、杂技剧《战上海》、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等。就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加强红色题材曲艺作品的创演力度,成了上海曲艺人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曲艺是最能反映时代、离百姓最近的艺术形式,而红色题材曲艺作品就应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首选。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