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古诗文的情感教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古诗文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包涵着丰富的情感。适合作为情感教育的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古诗文的情感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运用多媒体展现背景资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运用多媒体配乐,朗诵,熏陶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多媒体配画,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家,爱国,有责任感,有民族自尊心的人第一要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语言,又使学生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古典诗词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包涵着丰富的情感。选入教材的诗歌,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情感性和审美性,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
  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词借助凝练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抒写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可以依托的思想和情感的教育。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传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真挚的情感会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它能以其优美凝练的诗句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灵之中。但是,古诗文因它的时代久远而和学生格格不入故在初中教学中收效甚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 运用多媒体展现背景资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优美的古诗文,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
  学杜甫的《春望》,可采用多媒体先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破碎的山河,破碎的心灵,国破家亡,时局动荡,诗人忧国忧民忧家,心怀天下的情怀震撼人心!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几分钟时间播放《北宋名臣范仲淹》片段,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经历。当作者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时,学生就觉得顺理成章了。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看视频品文章,那字里行间挺立着一个个不屈的民族灵魂,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铸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他们忘我追求的豪情壮志,在欣赏品读中能使学生激情彭湃,增强民族正义感和责任心。
  2 运用多媒体配乐,朗诵,熏陶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能够声情并茂地把书读好绝非易事。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放泛读录音,然后用古筝独奏曲《广陵散》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大声朗读。教岳飞的《满江红》,笔者播放1986年版的《射雕英雄传》插曲《满江红》此曲的歌词正好是全词的内容,听完曲子,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铿锵的节奏和磅礴的歌词交相辉映。接着,笔者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整首词的内容,一直到熟读成诵。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学生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油然而生。
  3 运用多媒体配画,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人活于世上,其实就是活在情场当中。能够沐浴着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享受幸福容易,学会感恩就难能可贵了。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知恩图报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在中国文学史上歌颂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的诗歌不胜枚举。可如今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学生从图片中得到的感受要比从文字中得到的感受深刻的多。
  运用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先播放一般人故乡中的乡景,乡音和温馨的天伦之乐,接下来才把词中景物次第用多媒体展现,通过对比,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词人“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情怀。岑参的《逢入京使》我就用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诗人马上向故人传语的特写镜头来生动地传达了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儿女情长的复杂心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以《阳关三叠》为背景音乐中,烟雨凄迷的渭城,绿柳掩映中朦胧的客舍,频频举杯的诗人,紧锁的双眉,深邃的眼睛,忧郁的眼神,漫漫的阳关古道,在千回百转的古筝曲中缓缓上映。这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此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欣赏完配乐配画诗朗诵,学生们都沉默了,多情的唐人,多情的唐柳,多么完美凄迷的梦啊。可以说学生的个性体验是深刻的:多纯,多真,多厚的友情啊。上李商隐的《无题》时,我先播放《别亦难》这首歌曲,并以其为背景音乐展出这样一组画面:在百花凋谢的晚春,一对恋人执手相看泪眼,在即将燃尽的红烛中无语凝噎。伤感而唯美的画面,痛苦而悠长的离情,人生苦短,思念却地久天长。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古诗文的情感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糙粕。中国古诗文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已是毋庸置疑。但因其时代久远,且都是封建阶级制度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形式,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封建思想的烙印。“学而优则仕”是绝大多数古人的读书的目的,隋唐以前还没有产生科举制度,很多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弟子要挤进贵族的行列就得找名师指导,名士引荐。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盛行,这可以说是一项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给魏晋以来的贵族世袭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却给在当时社会上占绝大部分的寒门弟子带来从政的希望。一时多少有识之士都踌躇满志想要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封建社会的经济分配方式决定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两极分化,门第和金钱在仕途的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很多才子还是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这样的历史背景给古诗文创作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积极进取的,有消极避世的,还有恬淡宁静,不慕荣利的。
  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当时封建时代的产物,都有阶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都被封建思想笼罩着。如李白,杜甫的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风格的迥异就是以是否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分水岭的。还有诸葛亮,是蜀国的名相,是忠诚的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刘备死后,他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在三国中是唯一的依法治国的国家,“依法治国”可以说最早出现于诸葛亮的治国方案中。可是它跟我们现在所实行的“依法治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诸葛亮的“法”是统治阶级的“法”,而现在的“法”是人民的“法”。我们只要学习一种公平公正的精神即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忠誠思想的高度概括,然而他也只是为了“报先帝而忠陛下”而已。我们要学习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而不是那种狭隘的愚忠。还如孔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等等,我们都应该用历史发展观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糙粕,切莫生搬硬套。
  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因此,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和有高尚情趣的人。
其他文献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可为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的可交互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且能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保持。Internet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它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如何发挥网络优势,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之有机融入到语文课堂,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
摘要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语言,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语言究竟应赋予怎样的内涵?教师过去是教教材,今天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逐步走向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教育已由过去仅凭教材教学的单一因素转移到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上来,要整合,就涉及到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基
提出了一种统一而简单的状态反馈方法控制时间连续和时间离散系统中的Hopf分岔.控制,可以通过移动已存在的Hopf分岔或者产生新的Hopf分岔来实现控制任务,几个典型例子的计算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的形态,它因体现了在分科视野下对课程综合化的追求,而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综合性学习”已经在城市学校掀起热潮,但农村教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阳春白雪,不敢轻易尝试。通过一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敢于尝试,农村学校同样能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
自新课标倡导“对话”理念以来,尽管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教师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在对话。于是,各种简单而毫无意义的伪问题充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将原本灵动和谐的课堂肢解成零散、无效的教学空间。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尽量回避这些毫无价值的琐碎问题,而应增设有效的话题,给学生以一定的语言实践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言语能力不断提升。  一、依循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外,还要注重引领学生的阅读。通过阅读,真正让学生与文本、同学、教师展开对话,通过对话触动情感脉搏,使课堂充满本真的语文味、文学味与文化味,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沐浴文化的阳光,接受精神的洗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朗读体味,感受文本情境之美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有效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童心教育法越来越受小学教师青睐。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都在推行这一教法。为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分析其意义,阐述语文课堂教学中“童心教育法”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在小学教学中推行童心教育的意义  童心课程提出的总目标是:在国家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和学校童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课程设置突出对“完满人格品质”与“创新学力”的培养。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中实现完满的生活态度与能力的培养;在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英国诗人密尔顿也说过:“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诵读部分却不同程度地被弱化、边缘化,学生的诵读水平每况愈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牢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绝不是语言讲出来的,而是学
摘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为此,我们应用教师全心的爱,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用简短的评语。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意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事业有成的保证。  我们教育的对象通常是13-1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改革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重创设各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