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采访 意外的收获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l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出人意料的是,这篇通讯不仅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的热情赞扬,而且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陈建国书记还号召宁夏的科技工作者向“马铃薯博士”学习。有关部门还让我介绍一下采写经过。
  回顾采写经过,我有五个“没想到”:没想到,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会点名把这个采访任务交给我,因为此前我跟陈建国书记接触并不多;没想到,陈书记过去在百忙中竟看过我不少作品,并且有一定印象;没想到,通讯发表后陈书记又作出批示,而且批得这么具体;没想到,这篇通讯会惊动光明日报社许多领导和部门,报纸会在头版头条位置配发评论和照片,隆重推出;没想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等部门那么重视,为此多次专门开会。
  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次“意外”的采访。因为此前我对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等人毫无了解,更不要说有采访他们的想法了。不论是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研究课题,对我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因此,所有采访都是从零开始。
  我是先听到宣传部领导的口头通知、后看到陈书记的批示的。在没有看到批示之前,我就迅速投入采访了。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完全领会宣传“马铃薯博士”屈冬玉的深意,但我深知,陈书记是不会随意做出这样的批示的,这也决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任务,我必须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完成好。
  我首先到自治区农牧厅进行了采访。自治区农牧厅领导、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和与“马铃薯博士”有过密切接触的科技人员,不但向我介绍了许多情况,而且提供了不少文字材料。采访中,我多方询问,希望获取更多的有用素材。按说,凭着这些文字材料和口头介绍,我就可以写稿,而且写上几千字也不成问题。但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吗?能打动人吗?依我一贯的作风,我是不会拿出自己都看不过眼的东西去应付差事的!我确信:如果不和他们本人见面、不做更深入的采访,这篇东西是写不好的。为此,我决定到北京再去采访他们。
  这里需要顺便说明一下:陈书记的批示是让我宣传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一人(因为他是在屈冬玉的来信上作出的批示),但我在采访中得知:常来宁夏的还有金黎平、谢开云两位博士,而且大量具体的工作是这两位博士做的,如果只写一個人是不全面的。为此,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和我的想法向宣传部领导做了汇报。在得到领导同意后,我决定把三个人放在一起来写。
  不料,当联系采访事宜时,屈冬玉出于种种考虑竟拒绝我的采访。在我的一再坚持之下,他才勉强答应了,但表现得并不热心。当我告诉他我到京的住处时,他明确告诉我:“我是不会到你那里去的!”我不计较他的冷漠态度,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我仍然平静地说:“那我就到中国农科院去找你!”为了抢时间,我吃完午饭就动身了,往返路上就占去了2个多小时,等我采访结束回到住处已是晚上7点钟了。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屈冬玉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我采访到了我想采访的东西。
  屈冬玉告诉我,他此前曾谢绝了另外3家中央媒体记者的采访。他甚至扣下了一篇写好的长篇通讯。他半开玩笑地说,没想到,竟碰到我这样一个不好对付的记者。采访结束后,他一直把我送到农科院外的马路上,还说以后请我喝茶。我说,喝茶倒不必了,只要不这么冷漠就行了。
  有了这些采访,材料该够了吧?我觉得还不够全面。陈书记在批示中也明确要求我到屈冬玉工作过的山区去采访一下。因此,回到银川后,我又去了一趟固原,采访了固原市农科所所长等人,又有新收获。至此,我才感觉可以动笔了。
  就在我写完初稿时,我想起屈冬玉说过的话:原宁夏农牧厅副厅长、现已调任宁夏粮食局局长的刘卉,曾与他们接触较多,可以找她了解一些情况。为了少些遗憾,我又与刘卉联系。不料,刘卉出差在外。但她一回来就主动与我联系。在她的办公室里,我不但看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而且又了解到一些感人的细节,这些内容都被我补充到写好的初稿里。
  2006年“十一”长假,当别人尽情娱乐或外出旅游时,我完成了这篇6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光明日报》领导对这篇通讯十分重视。总编辑苟天林同志、编委李春林同志作出明确批示。天林同志批示:“宣传好屈冬玉等同志的事迹很有意义。”编委李春林同志在批示中不但要求评论部配发评论,而且要求总编室在一版突出安排。记者部主任宋言荣同志不仅亲自编辑、修改了这篇通讯,而且多方运筹。报社评论部按要求提前配好了评论后,报社有关负责人经过反复研究,又决定为此开辟一个新专栏:“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并把我的这篇通讯列为首篇。总编辑苟天林同志看了通讯原稿、评论文章和安排计划后,再次作出批示。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栏目,连续刊发了多篇稿件。
  我在想:为什么报社领导与自治区党委领导不谋而合?为什么他们都对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如此重视?至此,我对这种宣传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分子,新农村建设不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知识分子不仅可以、也完全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成了我通讯的主题。
  最终,《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配发评论和照片推出了这组报道。应该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人问:这组稿件既然已经编好了,为什么不马上刊发?其实,这是因为要等头版头条的位置。那一段时间,中央主要领导的活动和国内外大事很多,一直挤不出头条的位置。这组稿件登出的第二天,报纸的宣传重点就转到文代会、作代会上去了。就是刊发的当天,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也很多,版面异常紧张,但报社还是挤出版面来刊登这组报道,并且给了相当充足的版面。此举立即引起关注,报社内外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金黎平在看了送审稿后给我发来电子邮件:“你写得太好了,把我们写得太好了。我自己都被感动了。”屈冬玉也打来电话,对这组报道表示赞赏。他不但仔细地看了通讯,而且仔细看了《光明日报》的评论,称赞评论写得好。最近,中宣部第615期“新闻阅评”称赞这篇通讯文字生动,事例典型,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令人鼓舞。
  所有这些,对我来说,都算是“意外”的收获了,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看了陈建国书记关于要组织科技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认真学习“马铃薯博士”的事迹和学习相关评论的批示后,我进一步明白:自治区领导是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的。他决定宣传“马铃薯博士”这样的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具有引导、示范意义,这在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
  2006年11月23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就此召开“新闻报道与社会责任感”座谈会。根据会议安排,我在会上介绍了采写经过,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围绕我的这篇通讯和我此前的工作发了言。2006年12月6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联合召开座谈会,向3位“马铃薯博士学习”。几天后,宁夏农科院等单位也召开了同样主题的座谈会。
  说实话,我对许多溢美之词都是诚惶诚恐、受之有愧的。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我只是比较投入、比较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一个采访任务而已,实在算不了什么。
  (作者系《光明日报》宁夏记者站站长)
其他文献
山东济宁州南四十里的大运河畔、微山湖边,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仲家村,村中百十户人家皆姓仲,乃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的一支后裔聚居于此。   康熙年间,一个男婴在村民仲大元家呱呱坠地,只是第二日,仲大元忽得奇疾,猝然而逝,只撇下妻子向氏悲号连天。左邻右舍不禁嘀咕:莫非这个一出生便克死了父亲、取名仲永檀的孩子,有些来历?   仲大元本就家贫如洗,丧夫后的向氏为谋生,到运河码头为歇脚的船夫客商洗衣浆补。平常年
期刊
从山村放牛娃到化学系学生再到一流电视台知名记者、名牌栏目制片人,从中央电视台研究员、传媒学者到新媒体集团CEO,再到如今创立典盛传播和环球活动网任总裁,欧阳国忠以他“奔跑的姿态离理想最近”的人生理念和“心动不如行动”的务实精神,生动诠释了“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美丽诗篇。  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欧阳国忠集梦想者、实干家与学者于一身的多彩人生。    只有看清路才能走好路    
期刊
编者按:2006年,传媒业在震荡中前行,在整合中创造,传媒因为有了策划而走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从容宽广。这些经典的策划不仅为传媒开拓了新天地,同时也将传媒的运营推上一个新高度。为了使这些凝结着业内无数人心血、智慧的经典策划成为传媒业共同的财富,进一步提升传媒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刊着眼于传播业内、研究业内、总结业内、提升业内的精神,将对2006年度的经典策划案例进行征集和评选。这些案例可以是新闻事件
期刊
美阳县东南,有一土塬,名曰三畤塬。畤者,祭天地及古代帝王之处所也。此地风水绝佳,因此,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的陵墓(泰陵)坐落于此。当地老百姓称其为“杨坚陵”或“杨家陵”。  泰陵呈覆斗形,相传这堆封土是隋朝大军每位士兵捧一抔黄土堆积而成。昔日那陵园内外的城郭,以及用于祭祀的各种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这堆封土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  平常人家老人过世,安葬时都要在棺材里放些铜钱
期刊
这是世界上最有天赋的科学家族之一,两代中共有五人四次获得诺贝尔奖,且开创了夫妇共同研究、共同获奖的先河,所获奖项横跨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平三大领域,可谓诺贝尔奖获奖“专业户”;  这是一个智慧超群的家族,他们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和核物理的基础,为人类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更让人敬重的是,他们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家族中多人因此患病,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
期刊
混沌学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北京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就可能引发纽约的一场风暴。虽然有些夸张,却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实,组织的日常活动同样如此。任何组织每天都可能面临许多不可预测的事情,一个小小的纰漏就可能铸成大错,一个不经意的小问题也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多数现代组织已经日益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多数组织对于危机的预防却较少关注,即使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也主要只是聚
期刊
午夜的茶楼,坐着一位穿着旧式旗袍的老妇人,她身边放着一只古铜色皮箱,眼睛望向窗外,耳朵竖起,聆听着楼道上若有若无的脚步声,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那只皮箱就像一部怀旧电影里的道具,外表已经剥落,露出了粗糙的粒子。  每年九月的这一天,老妇人总会准时出现在这家茶楼,雷打不动地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上,时间是深夜十二点一刻。她的脸色看似平静,眼神却稍显不安。她满心期待有上楼的声音出现,可又极其害怕听到那熟悉
期刊
彪哥喜欢买彩票,这在庆云堡村是人所共知的。与彪哥同龄的男女大多外出打工了,只有他迷恋买彩票,媳妇秀玲和她娘家人都说他不务正业。对此,彪哥却不以为然。直到后来由秀玲把持家里的财政大权,彪哥买彩票的势头才有所收敛。  这天,彪哥在饭店蹭了顿酒,还喝了不少羊汤,回来的时候尿急,就拐到“大师”家去解决。“大师”是光棍,50多岁,向来不修边幅,故作高深。外人说他娶不到媳妇,他却自诩“清心寡欲者”,大家便调侃
期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电子语言词典迅速地成为词典家族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员。由于它实用、快捷、准确和经济等特点,使得其无论在英语学习中还是教学实践中, 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不仅成为传统英汉词典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对传统词典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大众传媒对电子词典的宣传一方面使其广为人知,另一方面也引发消费者的曲解与误读。    一、大众传播媒体对掌上电子词典的宣传力度、方式及其效果    20世纪
期刊
诗曰:  五族交飞日月昏,就中造休尚堪论。  景云峰起龙城裹,犹为遗黎忆太原。  这首忆太原诗,是南宋朝遗民陈普,借诗咏叹五胡十六国时的第一名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慕容恪乃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皝第四子、景昭皇帝慕容儁之弟,他武功卓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的是威震天下。陈普在经历亡国之后,叹大宋朝国无良将,亡于虏手,因此慨然,有感而发。  有道是沧海桑田,變幻无方,有人唱罢,有人登场。慕容恪卒于公元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