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永生不死的人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讨论——长生不老、瞬间移动、隐身、探知他人心思……这些异于凡人的超常功能,你最希望掌握哪一个?大家往往十分纠结,因为只能选择其中某一项的话,还是会在其他方面受到种种限制,不可能一下尽收所有技能,终究逃不出“人无完人”的宿命。
  在2020月7月上映的改编自同名漫画的科幻电影《永生守卫》(The Old Guard)中,就设定了类似这样的情况:一群永生不死的人,其行动自由照样会被限制,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高超技能。
  这群人来自各个不同的时代,由于冥冥之中的某种联系汇合到了一起,共同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他们都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某一时刻死去,重生后就变成了永生人,并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纪。他们永生的方式是伤口迅速愈合,也就是说无论他们遭遇怎样严重的伤害,身体上的伤口与痛楚都能很快消失。他们凭借这一超凡脱俗的能力,在世界各地匡扶正义,铲除不公,扶弱济困,反恐救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好几次拯救了全人类。但在某一次行动当中,他们不慎中计,险些全体被俘。他们在设法搞清真相的路上,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永生者,于是带上她一起探究真相。
  一般来说,但凡涉及永生不死这一因素,就很难算作科幻作品了,长生不老也好,永生不死也好,一般都应该属于奇幻的范畴。但在这部影片中,不但有永生不死的因素,还有科研机构试图对这些奇异者进行基因研究的因素——这才有了上述的诡计与圈套。于是这种看似超能力的故事,一旦与科技结合到一起,就开始有了一点科幻的味道。
  他们是永生的,但他們也是孤独的,内心充满焦虑,很难说过得幸福。在古代,他们不被人理解,这种奇异的能力被视为巫术,人们把他们关进铁棺材并沉入水底——你可以不死,但你却再也无法自由行动。而到了现代,他们又被当做获得永生密码的试验品……最后他们一起来到那家利欲熏心的科研机构,彻底铲除了不法之徒,然后重新集合,再度出发。
  从题材上看,“永生不死”这块招牌可以铺陈生发的故事有很多,但这部影片拍得却实在不够精彩。也许是永生的设置与现代科技不易融合,也许是选取的故事线过于凌乱琐碎,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其中有些细节十分漂亮,而有些细节则非常一般。
  既然影片中涉及到了“永生不死”的概念,我们不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下人类亘古以来就在孜孜追求的“长生不老”究竟能否实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长生不老是一个神话,但这一神话本身却是长生不老的。”人类一直想要寻求长生的秘密,只是一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但科学家还是在不断努力,不断推进着相关研究。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颁给了三位科学家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发现意义何在?原来,这三位科学家“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就是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通常生物体的衰老与死亡,往往是因为细胞本身的死亡;而细胞的死亡,又决定于端粒和端粒酶。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是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事实上正是它引发了生物体的衰老。在细胞中,端粒会因持续分裂而逐渐缩短,短到不能再短时就意味着细胞的寿命就此终结,因而,端粒常被形容为“鞋带两端防止磨损的塑料套”,并有“生命时钟”之称。
  而我们所谓的绝症——癌症,就是因为大多数癌细胞都拥有不断增长的端粒和数量较多的端粒酶,能够不停地分裂复制。假如我们能让健康的细胞也像癌细胞一样拥有不断增长的端粒和数量更多的端粒酶,不就能有效地延长细胞寿命了吗?换句话说,就是使其“永生化”,至少是“长生化”——从理论上说,这就会让肌体无限长寿下去,也就是所谓的“长生不老”。
其他文献
星期天,妈妈准备做蛋糕給我吃。做蛋糕之前要把原材料准备好,妈妈就让我帮她去冰箱里拿了几个鸡蛋。她拿起鸡蛋在碗上轻轻一磕,蛋清和蛋黄就慢慢流进了碗里。我拿起做蛋糕的小册子问道:“妈妈,书上写着做蛋糕的时候要把蛋黄和蛋清分离,你是不是做错了?”妈妈说:“别急,你看我怎么把蛋黄和蛋清分离。”  只见妈妈拿出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然后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再把瓶口对着蛋黄,妈妈松手后,蛋黄一下就被吸入了瓶子中!
期刊
植物也会“犯困”,它们也要睡眠。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研究与实验。起初他们提出:有些植物的睡眠是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所致,但后来否定了这一说法,觉得植物的睡眠运动是植物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漿草、红三叶草等,就是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开始睡眠,当遭受到大风暴的侵袭时,叶子也会逐渐合拢,防止柔嫩的
期刊
有些鱼是有“胡子”的,准确地说叫“口须”。口须是鱼的外形特征之一,也是分类学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依据。有口须的鱼多为淡水鱼,且多生活于中下水层。目前已发现的鱼的口须,从1对至5对不等。常见者多为2对,如鲟鱼、鲤鱼和鲶鱼。  鱼的口须多在上颌、下颌和口角处,也有分别生于上颌和下颌者,如鲶鱼、泥鳅。口须最多的要数泥鳅了,它共有5对口须。一般来说,口须的长度与鱼的体重成正比。口须内部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期刊
马铃薯也叫土豆,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它是一道最寻常不过的食材,但事实上,马铃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说到“改变世界的新大陆食材”,再也没有什么比马铃薯更具代表性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是大航海时代“物种大交换”中的一员。大约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为了寻找印加帝国的黄金,来到了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虽然同样地处南美洲,但那里不像亚马孙河流域那样的热带雨林,空气湿润,
期刊
照相机是用来记录我们生活点滴的一种工具,它能够把生活中的一些场面记录下来。相信很多同学都希望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照相机来记录童年的生活,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吧!  实验材料  面纸盒、剪刀、圆纸筒、描图纸、放大镜、笔、胶带。  实验步骤  1.把圆纸筒直立在面纸盒的底部,沿着圆纸筒边缘画个圆圈。  2.小心地剪出圆孔,并把圆纸筒插入圆孔中。  3.用胶带把描图纸贴在纸盒的开口上。  4.用胶带把
期刊
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  是不是我们刷牙的时间越长、越用力,我们的牙齿就会越干净呢?  科研人员指出,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研究了许多不同的刷牙方法,结果发现最佳的刷牙方式是:刷牙两分钟,不要太用力,效果最好。如果刷得太用力,就会伤害牙齿的珐琅质和牙龈,而且还无法清除食物残渣或牙菌斑。
期刊
我们到医院打针时会发现,护士总是要先把针筒里的药水推掉一点,然后再注射。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呢?  这其实是为了保证治疗安全。当护士抽药水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抽入一点空气,所以在打针前,一定要把空气从针筒里全部排出,若不这样做,会把空气和药水一块儿打进身体里,对人体造成危害。  空气打进人的身体里,引起的后果与打入的量和打的地方有关系。注入空气的量愈多,影响也愈大,如果只有一点儿空气,那我们也许觉察不
期刊
许多人都偏爱吃桃、杏之类果肉柔软的多汁水果,但是,它们的种仁却是有毒的,不能吃。假如不小心食用了它们,轻则呼吸困难、瞳孔变大,重则有可能昏厥、抽搐,甚至导致死亡。  这是因为桃、杏的果仁中含有一种叫做苦杏仁苷的物质,它属于氯苷类的化合物。苦杏仁苷和其他苷类物质一样,可以在酸水中加热水解。此外,如果它遇到一些特殊的酶类物质,如苦杏仁苷酶等,则在常温下遇水就会迅速分解。更巧的是,这些特殊的酶恰恰就和苦
期刊
星期天,姑姑来我家做客,她帶了一个海螺送给我。我很开心,对她说:“谢谢姑姑。”姑姑笑着说:“不用谢,你可以把海螺靠近你的耳朵,仔细听,能听到海浪声呢。”我将信将疑,把海螺放在耳边,真的听到了类似海浪的声音。我非常惊讶,问道:“姑姑,为什么这个海螺能发出海浪声呢?”姑姑说:“这个就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答案了。”  姑姑走后,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
期刊
开眼角、削骨、吸脂……现今的整容手术几乎无所不能。你还对自己哪里不满意?是青春有限还是寿命过短?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都将不是难题。  3D打印机打印人类皮肤有望5年内问世。3D打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皮肤受损部位直接打印还是头一回。打印皮肤不仅能减轻皮肤病患者和烧伤者的痛苦,打印的皮肤还能与健康皮肤融合,且不易留下疤痕。这也使科学家们预见了这一技术在美容行业的无限潛力,世界上多家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