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道骨的“一”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竖是它,一横也是它,站不改名卧不改姓的,只有它。
  做“1”霹雳数坛,做“一”销魂文坛,能兼上这两条的,该不该敬重,你说吧。
  作为数量的起始,1是那么瘦弱,然而,却接过一切数量基石的重任,承担从无到有的突破,也开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了1,才有2有3,才有百、千、万。一切事物只要想起数量关系,就与1密不可分了。单位圆借助它建构,数轴和坐标系借助它构筑,正是在1的进取中,才出现风流的圆周率,才出现自然对数的底数e,才拓展出美妙的無理数世界和虚数世界,才建立起小数、分数,才前置负号、佩带根号、头戴指数……有了这个朝气蓬勃的数学大家庭。
  “1”拥有这么庞大的事业,却那么低调;“1”那么低调,却有这么强的凝聚力,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开创事业,是不是也有点启示?
  数学界,也许“0”的出镜率并不比1少,但许多时候,0只是个帮办,只在哄抬。而1,绝对一滴水一个泡,不卑不亢,不浮不躁。当你加上或者减去1的时候,它永远都徐徐地,不急不怠地,给你上升或者下降。要是这样地加减不舍,同样把你带进一个无限世界。当你乘以1或者除以1的时候,换了其它的数,非搅得你天翻地覆不可,1不,1尊重本原,它无意改变原来的数量。太多的数,有了方幂,立即浮躁,不是膨化如爆炸,就是锐减如塌天。唯有1,任你给它多少实数次方,像成了佛,它的值,坐如洪钟,坚守不变。1这汉子,这样本分这么厚道。
  1这样告诉我们:渺小不等于没有作为,平凡也不是没有力量。
  走进汉字世界,它有了大名“一”。“一”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词,并非像“的”“了”那样,只是文字的添加剂。任何文章中,你找找,我们找不上比它更忙碌的了:出示最小是一,代表全部也是一,数一数二颂一,独一无二赞一,一点一滴一丝一缕,一概一切一统一律,都有一。最简单的时候用一显示,最复杂最庞大的时候,我们用一股脑儿、一塌糊涂概括。
  “一”这样活泼,这样快活,这样尊严。
  我是一,你是一,一粒芝麻是一,一个宇宙也是一。“一”立身亿、兆之中,不傲慢,也不卑微。于是,一笔可以勾销,一鸣可以惊人,一本可以万利,一发可以不可收拾。纵使“一夫当关”,也有“万人莫开”的时候!
  觉得一是位不俗文人:以一述怀,有“一叫一回肠一断”(唐 李白)悲愁了得;以一状物,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元 徐再思),入木三分;十个一聚集,有“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那是苏东坡,当他赶到渡口,渡船已离岸,船家看出呼船人是豁达苏子,存心寻份快乐,要他作首应景诗开心。大学士脱口急就,有了这首回船诗。待“一”到了老聃手里,便成了他喻“道”的有力助手。名满天下的《道德经》中,“一”成了万物的本原。万物负阴而抱阳,由简单而复杂,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万物发生发展的发端,它代表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其美誉和成就是毋庸夸耀的。以此看来,一的仙风道骨,也有一半得助于对它本身的开发和体悟。一个看似一无是处的形体里,却生有一双敏锐的耳目。
  这一,不读书的人也识,但读了许多书的人也未必真识。一,是从来最崇尚简单明了的,我这样说了一气,不知它会不会笑我迂了。
其他文献
“明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就要被枪毙了。因此,如果我要履行把一切都告诉你的诺言,现在就得履行了。但毕竟,你我之间是不大需要解释的。我們一直都用不着多说话就能互相了解,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这样……”虽然岁月苍老,但牛虻临刑前写给琼玛信中所流露的那份绵深情意,那种侠骨柔肠,至今读来依然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  是的,一个梦可以支撑一生,但一个曾令人过目难忘,已融入你灵魂的艺术形象,又何尝不可以让
期刊
我们那届学生高中毕业时间是1976年1月,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毕业就各奔东西了,务农的务农,下乡的下乡,当兵的当兵,没想到人到中年、快步入老年时,会更想同学。  我有两个同学,同在张家口当兵。由于不属一个单位,虽只有一墙之隔,连门牌号码都挨着,却是“你忙你的,我忙我的”,谁都不知道昔日的同学竟近在咫尺。直到二十年后,他俩调到北京,才联系上。在今天看来,这是一段笑话,但那个时期,要联系上确实不是一件
期刊
苏格拉底这样看待死亡:“死完全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死就像进入了无梦的睡乡,一切感觉都终止了,这算不了什么损失,要不然就是进入和死去的人共聚的地方,古时的诗人、英雄和哲人都在那里,和他们交谈问题,那是多么可贵的美事啊!”(苏格拉底《在雅典五百公民法庭上的答辩》)维特根斯坦更是明确指出:“死亡并不是生命中的事件。”(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  的确,对于生命来说,死亡不在其中;而对于故去之人来说,或者
期刊
大家知道,苏东坡一生,文学才能及成就好生了得,在许多艺术门类都迈入了大师的境界。  这里,不说他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不说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就只说,他在书法方面被尊为“宋四家”之首。他的《寒食帖》是个佐证:1082年,46岁的苏东坡被贬官黄州的第三年。这年寒食节,下了一场很久的雨。苏东坡凝望着窗外淅淅沥沥
期刊
时间:现在  地点:现场  主持人:我。  我新接了編辑部一项选题,作关于阅读的最新调查。街上随机,忒费劲儿!况且逛街的多是年轻人,调查结果肯定得偏。问卷调查?那整理数据且需要人了……  有了!朋友是省图书馆头儿,就在他那儿现场调查。你想,到图书馆的是各色人等,甚至来自各地,但文化层次肯定不低,回答点问题还不是小菜一碟?  提什么问题呢?你爱读什么?你为甚不读书?为什么?多傻呀!诶,好莱坞电影《后
期刊
我这里所说的中药铺又称生药铺、药材店,《白蛇传》里的许仙,就是“大生堂”里配药的出身。这种店铺现在已经看不大到了,但在从前,上海老城厢里却很多,我家对面就有一家,店名叫“益生堂”。  或许那时候西医还未普及,一般人听到西医总以为就是开刀、扎针,因此总觉有点害怕,于是有了病痛仍习惯于去找中医。中医的药方主要是草药,于是就离不开中药铺。我的祖母活了95岁,她告诉我说,她从来没有看过西医,因此也不知道医
期刊
“妈媽,我累了……”
期刊
活跃在赣南文坛的人士当中,张少华是有着鲜明个性的一位。其人行武出身(用他自己的话说),外表英武、粗犷,甚至看起来颇有些桀骜不驯,若是以貌取人,断然想不到会和文学沾边。然而,实实在在,他在骨子里是个文人(尽管只是业余从文),他对文学的求索发自肺腑,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  对出生于赣东北的张少华来说,贛南只是他的“第二故乡”。然而,他对赣南这方水土的关注却着实深切:深入挖掘赣南本土文化元素,创作一批独
期刊
18岁那年,我工作了。上班第一天,父亲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伏寒。你脾气不好,不要把人都得罪光了。  到了单位,果然如父亲预言的那样,没多久,同事们就都不怎么理我了。同事们说我开不起玩笑,说不上三句话就急,很没意思。我一意孤行,还觉得自己格外脱俗,看不起他们,心里视他们为世俗的小市民。可是最终有一天,我哭了,我终于明白父亲说得对。  那年冬天,单位分带鱼。每人2
期刊
《活着为了讲述》是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传,这是马尔克斯系列作品的第17部,也是他的收官之作。  《活着为了讲述》中马尔克斯没有采用线性的时间顺序,而是自如地在时间、事件中切换,既有对人生中的难忘事件、重要时刻的讲述,也有对他所珍惜的家人和朋友的回忆,几乎每一段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他从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决定——陪妈妈回乡卖房子讲起,回忆了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