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削藩悲喜异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好戏,两出戏的导演,一是建文帝,一是永乐帝。同样是“削藩”,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建文帝“削藩”,激起“靖难之变”,结果江山易主;永乐帝“削藩”,从容不迫,众王俯首。
  
  急功近利酿失败
  1398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统。但是,当时的诸王在皇帝面前以叔父之尊,多有不逊言行,建文帝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
  一日,他问太常寺卿黄子澄如何解决诸藩王各拥重兵的问题,黄子澄就以汉朝平定“七国之乱”为对,提出削夺诸王的建议。建文帝闻之大喜,说:“我获得这个计谋,以后就没有烦恼了。”他把十分棘手的藩王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就决定了他在此后的“削藩”中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
  当时,有燕、代、肃、辽、庆、宁、谷等诸王,强藩之首数燕王。建文帝采用黄子澄的意见,认为燕王久有准备,削夺很难成功,而周王与燕王是同母兄弟,手足情深,不如先削周王,翦除燕王手足,然后再削燕王就易如反掌。
  既然要先除周王,马上就有人上告周王谋反。建文帝没有做任何调查,就逮捕了周王,将其流放云南。不久,又有人告发湘王等人谋反,建文帝又令将士包围王宫,湘王自焚而亡。随后,建文帝又找了其他原因,将几个藩王也一一废除。燕王朱棣当然不甘束手待毙,一直在积极准备起兵,网罗人才,并深挖地穴,日夜赶造军器。
  当时在北方诸王中,能与燕王抗衡的就是宁王朱权和辽王朱植。建文帝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正统地位,争取二王的支持,以牵制、打击燕王。
  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建文帝太心急了。他唯恐二王与燕王联合,使人急召朱权至京师。五王连续被削被禁,不能不使朱权怀疑此行凶多吉少,即使这样,朱权也还是去了。谁知,还没有等他到达京师,建文帝就下诏削其护卫军。这一举动,使本就是惊弓之鸟的宁王,被迫与朝廷决裂,投入燕王的怀抱。
  燕王朱棣起兵后,建文帝才想起召辽王朱植入朝。朱植闻命,即刻渡海归朝,这一举动本身就已表明了他忠于朝廷的心迹。但是,建文帝一错再错,唯恐辽王与燕王联合,就将其改封荆州,这无疑解除了燕王的后顾之忧。
  燕王起兵,战火弥漫了4个年头,建文帝“削藩”终成泡影,以失败告终。
  有理有节取胜利
  燕王朱棣是以藩王身份起兵夺取皇位的,当然深知藩王对皇权的巨大威胁,他即位后,也把“削藩”作为一件大事。
  朱棣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充分认识到“削藩”的复杂性。他首先亮出的不是藩王的削夺者,而是藩王利益维护者的姿态。对被建文帝废掉的藩王,朱棣还将其全部复爵,并对他们大加赏赐,使得这些藩王喜出望外。
  同时,朱棣又不动声色地将一些藩王改变封地。例如宁王,虽然帮助燕王有功,但朱棣对曾经“事成中分天下”的许诺矢口不提,宁王请改封苏州或杭州,均遭拒绝,最后改封到南昌。
  改变封地,使那些对朱棣威胁较大的藩王,脱离了原来经营已久的地盘和军队。有的藩王尽管有奇谋,善用兵,但改封以后,也只能如虎落平阳。
  还有一些藩王不懂朱棣的用心,把对他们的优待看成对藩王利益的真心维护,于是,他们自恃宗室之亲,得意忘形,骄纵不法,正好给永乐提供了“削藩”的机会。
  复封后的齐王朱樽,其不受法规约束的消息传到朝廷,朱棣完全可以凭此将其废掉,但为了不致引起其他藩王的疑惧,竟然低三下四地赐书劝诫,希望齐王“涵养德性”,连续赐书劝谕了三次。朱樽仍然我行我素,朱棣于是就有了口实,下诏削去朱樽爵位,将其废为庶人。
  不久,废除谷王朱橞也如出一辙。面对谷王的过失,朱棣还是引而不发,要诸王议其罪,一方面可以避免授人以柄,另一方面通过诸王议罪,又起到警告、教育诸王的作用。最后,一切已水到渠成,但朱棣为避免激化矛盾,还是没有开杀戒,只是将朱橞废为庶人。
  岷、代、辽三王不愿随大流,就像齐王、谷王一样,因罪被革去护卫军。这样一来,宁王朱权从此不问政治,整天弹琴读书,周王也主动交出护卫官军,其余的小藩王也都俯首听命,奉制守法,不敢造次。
  就这样,朱棣顺利地解决了藩王威胁中央的严重问题,彻底打破了藩王拥兵自重的格局,使其再也掀不起危及皇朝的波澜。 ■
其他文献
1909年的一个初夏,北京侯位胡同的一间民房里,悄然成立了一个专门向美国输送留学生的机构——游美学务处。两年后,中国的一所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也从这间民房里脱胎而出。韶华似水,从“留美预备学校”到现代化综合性大学,清华走过整整百年。百年的发展,是清华大学的一个里程碑;百年的凝练,更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从时间上看,百年名校,并不罕见,遥望大洋彼岸的欧美名校,英国的牛津已近千年
期刊
2011年5月13日,是星期五。这一天,大概还没有从惊愕和窘迫中恢复原状的故宫博物院领导,给刚刚漂亮地破获故宫盗宝案、抓获小蟊贼的北京市公安局致送锦旗。媒体随即高调报道此事,有的还配有照片。两面极有吸睛效果的红色锦旗,一面写着“智勇神警,盗贼克星”,一面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眼尖者立即发现,这个“撼”字谬矣,正确的应为“捍”。“撼”、“捍”读音虽同,意思完全相反,“捍”是保卫之意,“撼”
期刊
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和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还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期刊
东、西、南、北是定至四方的方位词。古人根据太阳确定四方,日出之向为东,日落之向为西,阳光正射之向为南,背阳之向为北。“东”具有新生、光明、温暖的特点,“北”有死亡、阴暗、寒冷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所具有的文化内蕴。    东。    太阳每天从同一方向升起,又从另外同一方向落下,因此,不难想象,对绝大多数原始民族来说,四方中最先产生的方位概念应该是东和西,确定东、西的标准就是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期刊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中国人讲究做人的本分,孝悌忠信、百善孝为首,“孝”都被放在第一位。孝何以具有“百善之首”的独有
期刊
秦始皇是一个勤奋的工作者,秦统一天下后,曾五次出巡考察“皇土”,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北段,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刻石,两千多年来,古今凭吊者甚多。   盛夏时节,渤海湾是个好去处。每年这个季节,秦皇岛、北戴河,还有沿海湾的芝罘山、莱山,都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这里是旅游胜地,也是颇富盛名的历史文化胜地。   公元207年秋,一代枭雄曹操来到这里,感慨胜景,赋诗一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
期刊
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蜀道难》,他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对蜀路做了浪漫主义的夸张。这艰难的蜀道,似乎隔绝了交流,凭添了想象。因而在中原人的眼中,蜀人面目诡异。史书中记载古蜀人蚕丛氏和其人民的“纵目”。几位国君的名字也颇为奇怪,“蚕丛”、“鱼凫”、“杜宇”、“鳖灵”。   其实,蜀人从来不是一种神话,他们按照自我发展的序列缓步而行,由采集
期刊
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清华的这一百周年,不仅是清华的一百年,更是折射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百年。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确实也没有哪所大学能像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学校一样,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过程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与交织。  与世界诸多著名大学相比,中国的大学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并不低,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自身的制度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与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大学的接轨。学者谢泳认为,中国
期刊
冯玉祥这位在旧军阀中冲杀出来的硬汉子,在旧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怪人”。名导演陈凯歌在电影《建国大业》中饰演的冯玉祥,大白天打着灯笼去见蒋介石,暗喻当时社会黑暗,看不到希望。  冯玉祥的“怪”,正如1942年周恩来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所说,他是怪在“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   冯玉祥带兵以执法严格著称。有一次,一个县长给他送礼,被他狠狠地打了一顿,令其拿回礼物。消息传开,再也无
期刊
朝(音招)歌,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的都城,在此居住了半个世纪的我,又一次来到位于城东8公里处淇河岸边的纣王墓,望着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的“纣王之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望着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孟世凯先生撰写的“商纣传”,我的思绪不禁倏地飞回到延续600多年的商朝的天空,回味着商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大都是顺乎民意。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即是如此。当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