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此,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必须做到: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故意示错、强化创新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做法1改进教学方法
过去我们把数学课堂教育就看作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并以此作为教育惟一的、最高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恨不得把数学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作为学生,恨不得把数学学科的所有知识滴滴不漏地贮存在脑海中。至于这些数学知识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没有关系,在他们的未来生活中是否适用,通过学习他们的探索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师是不会管的。
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除去知识以外,还有更高的目标值得追求,譬如说,如何去探索未知,如何去开启心智,如何去创造新思想……我想,其实在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东西远比记忆来得重要,那就是尝试。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也为学生留出了创造的空间。
例如,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页“13-8”的教学,教师的引导不应是:想一想,8加多少得13?应是:你准备怎么计算13-8?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说:我由8=3 5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说:我由13=8 5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说:我由13-10=3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说:我由昨天学的11-8=3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带说:我早就知道13-8=5……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在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课堂中充满了灵气。
2教师故意示错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出了错,并让学生们来改正,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课堂气氛会是多么的活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就会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智力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3强化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能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吉乐福特说:“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小学生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3 3 3 3可以改写成3×4后,当教师提出4 4 4 3怎么办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写出4×3 3、4×4-1、5×3等算式,这就是创造性。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再把它们折成3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像,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像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体验学习的快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在探索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索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也不可能有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我认为,数学学习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然后在教室四周贴上他们风格各异并充满想像力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充分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培养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做法1改进教学方法
过去我们把数学课堂教育就看作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并以此作为教育惟一的、最高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恨不得把数学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作为学生,恨不得把数学学科的所有知识滴滴不漏地贮存在脑海中。至于这些数学知识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没有关系,在他们的未来生活中是否适用,通过学习他们的探索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师是不会管的。
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除去知识以外,还有更高的目标值得追求,譬如说,如何去探索未知,如何去开启心智,如何去创造新思想……我想,其实在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东西远比记忆来得重要,那就是尝试。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也为学生留出了创造的空间。
例如,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页“13-8”的教学,教师的引导不应是:想一想,8加多少得13?应是:你准备怎么计算13-8?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说:我由8=3 5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说:我由13=8 5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说:我由13-10=3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说:我由昨天学的11-8=3想到了13-8=5;有的学生带说:我早就知道13-8=5……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在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课堂中充满了灵气。
2教师故意示错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出了错,并让学生们来改正,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课堂气氛会是多么的活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就会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智力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3强化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能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吉乐福特说:“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小学生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3 3 3 3可以改写成3×4后,当教师提出4 4 4 3怎么办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写出4×3 3、4×4-1、5×3等算式,这就是创造性。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再把它们折成3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像,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像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体验学习的快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在探索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索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也不可能有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我认为,数学学习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然后在教室四周贴上他们风格各异并充满想像力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充分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培养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