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对10个甜高粱亲本及其24个杂交组合F1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糖锤度、产量和榨汁率三个方面,中亲优势由大到小分别是产量、榨汁率、糖锤度,其数值分别为62.40%、35.65%、2.68%,超亲优势与中亲优势排序相同,其数值为59.22%、30.80%、1.20%.综合分析后得出甜高粱杂交组合F1中组合S8/T52最好,主要表现为糖锤度较其他组合杂种优势强,糖锤度为18.40%,榨汁率较其他组合杂种优势最强,榨汁率为41.62%,产量较其他组合杂种优势最强,产量为589.54 kg/667 m2.S8/T52杂交组合在糖锤度、榨汁率、产量都较高.本研究结果以期为这些亲本的进一步有效利用及杂交高粱育种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水稻中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2)功能缺失导致其酶促反应的底物2-乙酰-1-吡咯啉(2AP)的累积,使得稻米产生香味.水稻香味等位基因badh2-E2在中国的香稻育种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根据badh2-E2香味等位基因在第二外显子处7 bp缺失,设计了一个基于PCR/LDR技术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利用PCR/LDR标记对\'申繁24\'、\'申恢26\',及其杂交F1代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可以准确地鉴定出badh2-E2位点的基因型.用PCR/LDR标记对杂交F2代群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定
为了解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香石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通过在基本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的IAA和IBA进行组织培养试验并观察其生根和生长情况,来探索促进香石竹组培苗生根的最佳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研究结果表明,10%次氯酸钠灭菌4 min时灭菌效果最佳;MS培养基中植株的根长与根数明显高于1/2MS和2MS培养基,而且生根较快,生根率高,植株长势好;1.0mg/L的IAA和IBA都有利于根的伸长,并显著增加根数,其余浓度促进效果不显著,且浓度过高会抑制根的生长.各浓度IBA处理的植株长势均较好,其中1
虫害一直是制约农林作物高产、优产和稳产的重要因素,开展植物抗虫性研究具有关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使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对桃叶卫矛叶片愈伤组织转化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并在建立的最佳转化体系下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Bt基因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SCK基因导入桃叶卫矛中,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化植株
为优化葡萄分枝基因VvBRC3的原核表达条件,本研究分析了该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稀有密码子和蛋白质结构模型等生物信息学特性,将克隆得到的VvBRC3全长序列和含有TCP、R结构域的截短序列均连接至pET30a和pGEX4T-1载体,构建得到四种原核表达载体.从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终OD600值)、初始菌体OD600值、诱导温度4个方面对截短基因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VvBRC3蛋白含有376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51,属于不稳定蛋白,含有TCP结构域、R结构域,具有螺旋-环-螺旋的
为研究蜡梅在秋冬季嫁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以蜡梅的不同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嫁接时期、不同砧木树龄、不同接穗部位对蜡梅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冬季,9月下旬的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10月中旬、10月下旬和11月中旬;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梅的嫁接成活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接穗部位对蜡梅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无明显的规律;以多年生实生苗作砧木的嫁接成活率(56.03%)显著高于一年生实生苗(21.41%).本研究为蜡梅在秋冬季的生产繁殖与引种扩繁提供技术指导.
本研究基于茄子自交系WT和L6-5重测序数据设计SNP特异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积、DNA用量和引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茄子PARMS (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NP分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6μL,其中1 μL DNA模板(10~100 ng/μL),3μL PARMS mix (2x),0.45 μL引物混合物(100 μmol/L),1.55 μL ddH2O.利用WT和L6-5的F2群体验证该体系
为研究春兰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9对具有多态性且条带清晰的引物,对48份春兰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9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052 6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437 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547 0;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657 9~1.405 9之间,平均为0.976 2;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328 1~0.640 4,平均为0.481 5;基因流(N
番茄斑萎病毒(ta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世界10种危害性最大的植物病毒之一,番茄受侵染后损失可达80%甚至绝收.近年来番茄斑萎病毒越来越严重,抗病品种育种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了加快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育种速度,本研究以长沙、昆明、三亚三地穿梭育种,达到一年三代,结合分子标记辅助筛选,2年内能获得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材料,为育种者提供快速转育的新方法.
炭疽病是南药植物益智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为明确其病原类型,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显示,18份样本中分离纯化到8个菌株,形态学上分为四类,均具有炭疽菌的典型特征.进一步结合8个菌株的ITS序列测定、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序列之间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菌株YZ-HN-022鉴定为 C.aenigma,YZ-HN-015-1、YZ-HN-001-1-2、YZ-HN-016-2、YZ-HN-010和 YZ-
为建立泽林考兰薄层细胞的再生体系,以其试管苗茎尖薄层细胞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薄层细胞在1/2MS+6-BA2.0mg/L+TDZ 2.0 mg/L+NAA 0.1mg/L培养基上的类原球茎的诱导率最高,达53.3%;类原球茎在1/2MS+6-BA 2.5 mg/L+NAA0.1 mg/L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增殖系数为9.6,类原球茎在1/2MS+6-BA 0.5 mg/L+NAA 0.15 mg/L培养基上培养40 d后分化出小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