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本推理作家群(一)

来源 :最推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理小说作为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经历了欧美古典黄金时期的盛况空前、百花齐放后,在当今的发展却日趋单一化。然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这类文学却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不断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新本格、社会派、冷硬派、冒险派、黑暗系、日常推理等等诸多学派共同撑起了日本推理文学的繁荣。可以说,当今的日本推理水准已经赶上甚至在部分领域远超同时期的欧美水准。
  在庞大的日本推理作家群中,70后的这一代正逐渐崭露头角。他们的写作风格多样,创作形式不拘一格,开创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文风,给整个文坛带来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春风。我们将会陆续给大家介绍这些70后作家群中的姣姣者。
  有意思的是在这批70后“新人”作家群中,大部分竟然都是成名于“梅菲斯特奖”,诸如:古处诚二、舞城王太郎、清凉院流水、古泉迦十、浦贺和宏、北山猛邦、佐藤友哉、西尾维新等,以上作家都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据了当今文坛的一席之地;而像桵庭一树(第60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得主、直木奖得主)、伊坂幸太郎(5本作品入围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2008年书屋大奖得主)、乙一(第三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得主)、道尾秀介(第七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得主)等作家均已经拿下了各类分量颇重的荣誉奖项,成为了推理文坛顶尖水准的作家。
  最让人期待的是,这些作家都处于各自事业的上升期中,势必在今后的几年、几十年中,为我们带来更多触动我们心弦、更多让我们欣喜万分的佳作。
  
  我所看到的乙一
  
  1996年凭借《夏天·烟火·我的尸体》(夏と花火と私の死体)获第6届JUMP小说·非小说大奖(集英社),以17岁(执笔时只有16岁)的年纪初次亮相,并得到了栗本薰、小野不由美、我孙子武丸、法月纶太郎等诸多推理界顶尖作家的强力推荐。
  2002年出版了技惊四座的《GOTH断掌事件》(GOTH びリストカツト事件),一举夺得第3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并同时杀入年终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二)、本格推理小说BEST10(第五)、周刊文春杰作推理小说BEST10(第七)三大最具分量的榜单前十,成为了该年最受瞩目、欢迎的作家。
  次年,出版的短篇集《ZOO》也拿下了该年周刊文春杰作推理小说第八(其实该作中推理作品并不多),这两作也被誉为是黑乙一最高杰作。
  除2004年《握手小偷的故事》(手を握る泥棒の物语)被摄制成电影外,2005年春,短篇小说集《ZOO》收录的5部作品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公映。名作《在黑暗中等待》(暗いさころご待ち合わせ)和《只有你能听见》(きみにしか闻こぇない)也于2006年秋和2007年夏被先后映画化。
  2006年11月,与著名动画大师押井守的女儿——电影编剧押井友绘结婚。
  要说在当今整个日本文坛找出一位最不可思议的作家,我想只有是乙一吧。这位在年仅16岁时就获得文坛诸多前辈一致赞赏的天才少年,并未在此之后固步自封、反复地走单一风格路线。在之后的十几部作品里,我们惊异地发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乙一的世界里,包含着奇幻、惊悚、恐怖、悬疑、黑暗、残酷等元素,而我们每看一部作品,亦必定能体会到和之前几部完全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接触其作品,大概是近一年半之前吧,冲着本格推理大奖的名号,买下了《GOTH》一书。这本在我心目中的神作虽然没有让我享受到多少推理上的乐趣,却让我彻底地沉醉在了乙一所创造的黑暗世界里。
  前两作《暗黑系Goth》和《断掌事件》虽然感觉一般,却也让人读着心惊肉跳,充分地见识了作者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挖掘。
  《狗》初次让人体会到作者让人“心痛”的威力,通过狗与“我”的视角反复切换,读者一边承受着对少女所遭遇的悲惨的家庭暴力的揪心感,而另一边则紧张地跟随着事态的一步一步走向意外的极端……作者在本篇中充分显示了其对于小说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于语言魅力的运用。
  第四作《记忆》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据说为了能更好的刻画出女主角的性格和特点,特地为该连作系列增加的一篇,不仅完成了一个颇为不错的诡计,同时也通过主角对事件的推理完美的激活了女主角的形象,使之一跃成为了本书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而《土》《声》更多的承接了对黑暗变态人性的刻画,加上作者罕见的使用了叙述性诡计,可以说几乎无人能猜到最后的结局,而这两作也将全书的悬疑性推向了最高潮。作为获得了诸多荣誉的本书绝对是作者黑暗系和推理系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杰作!
  从乙一的整体风格来说,另一部经典作品《ZOO》(见《最推理》总第1辑)堪称至今为止的最高杰作。《ZOO》中对于双重性格和变态心理的描写直接刺激着读者的每根神经,堪为黑暗系的经典之作;《小饰与洋子》不仅充满了虐童的残忍,同时也包含着在老人家温馨的一幕,然而老人的突然过逝则再度将剧情拉回现实,直至最后惊人的逆转……本篇带给人的揪心、遗憾和绝望感始终充斥着全篇,让人不忍卒读。
  《七个房间》又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惊悚、紧张、绝望、恐怖,随着主角来回各个房间,感受着房间中的女孩接连被杀,那种查明真相和面对死亡的过程让人窒息,堪称本书最为令人震撼、激动、紧张的一篇;《so-far》是家庭伦理小说的经典,通过近似奇幻的故事和巧妙的构思控诉着父母之间的矛盾对孩子弱小的精神的冲击,实为本书中令我欣赏的佳作之一。
  《Closet》和《寻找血液》则又回到了比较正统的本格推理上来,虽然是短篇,但是作者在结尾处的逆转充分显示了其对读者心态的把握,让人再次承受着震撼的结局。
  《向阳之诗》《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无疑是最接近作者内心的两部作品,虽然分别是科幻和童话故事,但是却直指“孤独”这一主题,将人类内心世界存在的孤寂感完全挖掘的两作。对于这样一部包含了如此多经典短篇的合集,我想无论是给多高的评价也都不为过的。
  而对于乙一作品的另一个极端——白乙一,个人看的并不多。但在目前所看过的《只有你听到CALLING YOU》、《在黑暗中等待》等少数作品,感受却很相同——无尽的寂寞加上无敌的催泪剂。曾几何时,也有为了日剧、韩剧的悲剧结尾而流泪,但是在乙一的作品中,却并不存在这类结尾,有的仅仅是那简洁的几句文字、构思出的短小故事,却能最为精确地打击到读者内心最为脆弱的深处,而这恐怕也是其“专写令人心痛的小说”说法的来源吧。
  其实纵观乙一所有的作品,无论是黑暗系或是治愈系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作者通过黑暗系作品将这种人类心理的寂寞向着的阴暗、变态、分裂等无限地放大,形成了一个令读者压抑、窒息、绝望的世界;而在与之完全相反的风格作品中却带给了人们一个无限光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存在的只有感动、共鸣、希望。但是无论是何种的风格,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都完全无误的传达给了读者,也让大家看到了这样一位天才作家。
其他文献
爱德华霍克(Edward D.Hoch,1930-)  爱德华霍克可说是一种文学现象。自从1955年12月,霍克首度在《名探杂志》(Famous Detective Stories)发表(Village of the Dead)之后,霍克在当时纯小说杂志纷纷萎缩倒闭的年代中,竞能创作逾八百则短篇故事。1973年5月以降,霍克在声誉斐然的《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Ellery Queen's Myste
期刊
1,以死谢幕的欢宴  我的死是一场完美的谋杀。  单纯从场合来说,我的死亡是幸运的:在我这个孤儿的人生里扮演重要角色的人都在我的身边——除了沙陆。他死在10天前。和我的死因相同。  我叫许茉莉,一家上市公司的前任女秘书,新任老板娘。我曾以为我把一切都已经看得很淡,但在死亡的瞬间,蚀骨的恐惧和求生的本能让我面目扭曲,我挣扎着抓住丈夫莫卫的手,在他们四人惊慌的呼叫声中摔倒在地,沙陆死时的场景却诡异地浮
期刊
阴历七月初三阴    终于抵达生存岛了,这几天天总是阴沉沉的,传说岛上埋藏着很久以前一位公主陪嫁的宝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有怎样的挑战迎接我们呢……  阿良合上日记本,把行李箱随便放在了一旁,舒舒服服地躺在了旅店房间里。这时“砰”地一声,门开了。进来的是阿良的同学,吴雯葶。  “别这么衰的样子,后天就是生存能力的挑战了,我们可不能输给别的组啊!”雯葶一进来就拍了阿良肩膀一下。 
期刊
序  电子钟上血红色的数字安静地转换成了01:00。  房间里的空气似乎也在深夜停止了流动。在屋子的一角,摆放着一张与书架相连的写字台。借着台灯发出的昏暗光线,隐约能看清书桌上堆放着几本理工专业的书籍。  一个人影坐在写字台前哆嗦着,直勾勾地盯着面前一本摊开的《工业物理学》。  “已经做过实验了,应该不会有问题了……”那人低下头自言自语。  窗外偶然有一辆车驶过,车灯的亮光扫进室内,扫过那双布满血
期刊
天藤真,本名远藤晋。1915年8月8日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后,就职于同盟通信社任中国东北的通信记者。二次大战结束,回到日本后移居千叶县香取郡成为开拓农民,过着名副其实的晴耕雨读生活,稍后兼职千叶敬爱女子短期大学讲师,教授国文。  1962年以处女作《亲友记》应征第一届宝石赏,但未获奖,作品刊载于《别册宝石》而登龙推理文坛。翌年以《鹰与鸢》获得第二届宝石赏。同年应征第八届江户川乱步赏的《嫌
期刊
谁没有为这个故事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真正明白这个故事。    楔子    一团漆黑的窗外,凛冽的寒风正拍击着单薄的玻璃。我被这不安的节奏搞得有些心神不宁,感觉到在身旁的阴影中,似乎有更加黑暗的东西在靠近我。我的皮肤能感觉到空气中那股冰冷的杀气,它令我毛骨悚然。  我慌忙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身体蜷缩在被子里,战战兢兢地探出脑袋环顾四周,房间里除了我,别无他人。  可奇怪的是,地上不知从哪里多出了一
期刊
1st    从这一刻起,请你记住我的名字,秦枳。  别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比如父母,比如姓名,但我仍旧可以向你诉说这名字的来历,我叫秦枳,是因为我的哥哥,他叫做秦柑。  橘生淮南则为柑,橘生淮北则为枳。  我哥哥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她在孕育那个与我毫无关联的生命时酷爱酸食,所以傻头傻脑地为她的儿子取名柑,于是顺其自然,我的名字理应与我的哥哥,彼此呼应。
期刊
惊堂木一拍,上回书说到,对普璞的访谈正在兴头上,还有N个敏感问题没来得及抛出。所以,打算这次绝不能心慈手软,由我再度操刀,对他进行深度解剖,直至解剖到他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程度。在中国进行专职推理写作的人少之又少,除了他几乎没有别人。这人身上有太多神秘色彩,你知道的真相又是几分之几?  张原:主编交代过了,能让你应答自如的采访,不是好采访。再这样,就要炒我的鱿鱼!  普璞:汗。  张原:日后我会请你
期刊
引子  2008年10月,好似命运指引,我和她相遇了。    我一个人,背了一只背包,里面有哈维尔、卡夫卡和米兰昆得拉的小说,以及扬斯维拉克父子的电影。  沐浴在纽约的冰冷月光里,踩着脚下浮躁而又坚硬的水泥板,或许,这一切只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  这是一条小路,街道毫无特别,周遭行人很少,一切司空见惯。  忽然有风声打着回旋般声响刺痛我的耳膜,鲜有耳闻,我抬头,望见有人从空中直落下来。  鲜血瞬间
期刊
好奇的人    “简直是无法无天、目中无人,居然当着全体社员的面质问我为什么要提前排演,有没有挪用经费这种问题。你说叫我这个话剧社财政部部长的脸往哪里搁啊!”一想到陈知昊那个傢伙今天在社团会议上的胡作非为,我就忍不住对坐在身旁一起上晚自习的曹晶抱怨起来。  但是曹晶好像对我和他之间的恩怨一点都不敢兴趣,闷头玩着PSP上的实况足球。“那你把他‘喀嚓’,不就世界清净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来问我。”曹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