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推进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工程测量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科学, 是研究各种工程建设中测量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 直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它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地形和有关信息采集、处理、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分析与预报的理论和技术, 以及与这些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管理和使用。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也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一、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1、地面测量仪器的产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种先進的地面测量仪器开始相继的出现,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手段以及技术,比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GPS 定位技术应用
  GPS 于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 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 技术代替。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 技术。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4、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100 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1500。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二、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实的测量仪器、技术和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型仪器如何尽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新的工程如何开发新的测量仪器、研究新的测量技术与方法来满足新工程的特殊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着工程测量技术的向前发展。目前工程测量技术的创新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和工程图测绘,历来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利用传统的方法工作存在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功效低等缺点。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对地形图的更新周期要求也越来起短。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尤其自动跟踪全站仪的推出和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及先进的数字化测图系统和电子平板测绘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地形图从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自动绘图的自动化成图。数字化测图系统推出后在国内各城市和工程测量单位产生很大的反响,很快地先后被国内各单位普遍引进并被广泛应用,提高了成图质量和效率,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效益。
  2、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得到迅速推广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摄影测量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其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提高了测量精度,提高了效率,并能提供品种繁多的成果。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由于技术在摄影中的应用,大量减少并加快了野外控制点联测工作,大大提高了航测成图的效率与效益,使得工程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3、测绘传感器的研究、应用与集成进一步发展
  传感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可泛指各种能自动化、高精度地采集数据的设备。GPS 接收机、马达驱动的全站仪、CCD数码相机以及工程岩土位移伸缩计等都属于传感器。当今,高精度和实时性是保证结构复杂的大型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不同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共同合作,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程的安全状态,以综合分析建筑物的实时状态。因此,也就需要充分利用传感器的自动化和高精度的特点,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表达。这种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各种传感器的研发,并在各种工程中广泛应用从仪器的参展中也可以感受到,研究与开发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不同测程、不同精度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及其软件,并将它们合理地集成来解决实际工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仍然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4、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成为重要测绘手段
  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是目前变形监测手段的重要话题。一个变形监测系统应该是一个测量传感器和非测量传感器组成的联合自动化系统。就目前的监测手段而言,极大部分还是以G P S 马达驱动的全站仪和数字水准仪为主体。这是因为这几种方法设站灵活、成本低、易自动化,且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满足变形测量的要求。同时,为弥补其不足,流体静力水准、倾斜测量仪、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交通流量测量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等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满足具体工程的特殊要求和便于全面地变形分析。变形监测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常规的土木工程,如道路、桥梁、隧道、铁路、水坝、厂房设备、电视塔等高大建筑物和滑坡、岩崩、雪崩等。
  5、大型和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和超高精度的设备安装及大型工程建造与运营过程的安全监测等不断增加,都对工程测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特殊要求。为了保证这些规模巨大、技术先进、设备精尖和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的建设工程和工业生产,按设计要求顺利施工、安装和正常生产运营,并保证质量和安全,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特殊方法进行测量保障,便形成了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和工业测量。特种精密工程测量是将现代大地测量学和计量学等学科最新成就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使用专用的仪器和设备,以高精度与高科技的特殊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特种工程和工业生产的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向明.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创新[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5)
  [2] 王展新.  对工程测量与三维测绘技术发展的探究[J]. 科技资讯. 2011(24)
  [3] 杨洪国.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J]. 民营科技. 2009(03)
  [4] 朱智峋.  关于工程测量的发展分析[J]. 广东科技. 2010(10)
  [5] 姜建慧,连镇华,付青松.  福建省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海峡科学. 2011(01)
其他文献
摘要:简述了桥梁结构检测的主要内容与评定方法,结合目前桥梁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对桥梁检测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介绍了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从而确保桥梁长期安全运营, 还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的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以推动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桥梁检测;桥梁检查;荷载试验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公路、市政桥梁事业的发展,新建高速公路及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就皮带运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状况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后以以皮带跑偏、承载拖辊故障和驱动装置故障等进行重点探讨,皮带机作为港口作业中的一种新型装卸设备 ,在初期投产运营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故障,本文在此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皮带机; 故障; 原因; 分析;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装卸设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水泥胶材料、材料配合设计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引起问题采取的措施,简要说明了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行业,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作为对建筑工程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屋建筑工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他是我们居住的港湾,塑钢门窗以其外表美观、强度高、抗老化、密封性能好、无需维护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若型材选用不当、制作安装不规范、配件质量差等,则影响塑钢门窗的美观和正常使用。  關键词:塑钢门窗;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塑钢门窗以其良好的隔声、保温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新建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一些基本原则,然后又介绍了三种当前我国新建道路设计及施工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原则;道路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软土地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进
期刊
摘要:本文对冷弯薄壁型钢抗弯斜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六个梁柱斜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得出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各连接组件板域的应变分布以及节点板厚度、螺栓间距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构造对节点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冷弯薄壁C型钢高强螺栓连接抗弯斜节点抗震性能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期刊
摘要: 水泥的水化是水泥的重要特性,水泥水化机理的研究对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对水泥成功应用于复杂建筑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混凝土和外加剂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及几个水泥水化机理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中一些方法优缺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水泥水化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际水泥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硅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层数高、用水量大等特点,其在给排水系统上的要求与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特点出发,就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上的重点和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做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技术;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
期刊
摘要: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原理和处置现状,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 respectively, biochemical
期刊
摘要:沥青现场冷再生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国内的深入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随着现场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给社会节约大量的资金,减轻环境污染,其不仅对交通干扰小、改善路面级配、降低孔隙率、还能延缓路面老化,给我国旧沥青路面改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沥青路面;添加剂;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道路现场再生技术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