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资源环境下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反思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传统课堂的真正革新和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掌控,是对翻转课堂的再次认识和反思。本文以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研究信息化资源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与学,反思其理念与意义,认为遵循学习心理、重构课程内容、提炼教学资源、精准教学评价、拓展教师素养等方面是提高翻转课堂实效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了国内教改实践的一种重要模式。翻转课堂需要特定资源的配合,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巨大优势。探究在《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否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其教学设计、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教学有何不同,以及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对有效实施翻转课堂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对实施翻转课堂进行拓展性研究。
  一、对翻转课堂的再认识
  为了解在信息资源环境下推行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应如何实施,我们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再认识和反思。
  1.“再识”建构主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以及经典的CAI。行为主义的设计过程是线性的,计划的制订是有规则地由上至下,为了按顺序讲授,而建构主义有它独特的设计原则及评价标准。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具有建构意义、解释世界、知识建构、阐释—反思的、真实的—经验的、重视整个过程等特征。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过程是递归与非线性的,甚至有时显得混沌,计划随进展而渐趋明朗。开发工作是合作性的,教学重点是在情境中发展理解,所用教学手段是为了提出问题,突出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比定量数据更有效更宝贵的是其他类型的评估方法,如口头征询、观察、面谈、重点小组、电子作品等。
  与传统的CAI的重要区别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更要理清资源并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从广义上讲,经典CAI的教学模式也归属于信息化教学,但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的显著特点表现在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革新”传统课堂
  教学翻转课堂彰显的是对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关系颠倒的真正诉求。基于整体观指导下,翻转课堂的实践可以采用两种模式,即微课预备模式和微课讲授模式。微课预备模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备课方式,体现在信息化资源条件下的备课,准备与梳理信息资源、准备重点难点的小微课件。
  翻转课堂设计前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中期着重突出工具中介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彰显主动探究学习的团体学习的优势,设计后期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课堂需要设计翻转、实施翻转,形成班级规模、教学规律,把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前、课后,让学生更加方便地掌握课程知识。授课内容通过视频学习、教学互动,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兴趣为导向,让学习效果更好,形成教学过程与教学服务的高效互动、亦学亦师的互动学习平台。
  3.“掌控”信息资源
  充分认识传统课堂的特点和翻转课堂的新理念,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信息化基本技能不仅仅体现在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上,如硬件环境准备、视频设计、视频拍摄、视频剪辑、平台运用等信息技术方面,而是体现在更为关键的对海量信息“掌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信息化素养的教师要能科学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梳理和掌控信息资源,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养成。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与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建筑、文化、社会、心理以及经济与市场等科学。所以,教师收集网络教学资源时要紧扣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数字资源,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查看网站相关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艺术思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与知识点相融合,能够加速学生认知,从而方便快捷地产生教学效果,而不是给学生罗列大量空洞无效的声音视频和图片信息,堆砌量大而无效的干扰性信息垃圾。
  二、翻转课堂实施的反思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的艺术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可以从学情背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教学反思等几方面入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装饰设计是综合运用艺术、技术和材料等手段,营造出风格鲜明、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让人产生愉悦感,便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设计。
  装饰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商业化运作下,在信息化时代,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呈现在网络媒体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从学情上分析,中高职学生的网络搜索能力在技术上占有优势,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资源搜索,则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准确把控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海量的资源中有的放矢地搜索、整理与归纳,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目的。
  1.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點
  日本山内光哉的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有顿悟,但是也可以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来解决问题,这种行为是逐渐建立起体系,采取一定的策略的有组织的行为。关于创造性的培养与教学,他提出要注意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独创思考期间不进行批评或禁止,要绝对自由民主,要允许超常的思维形式。
  网络社会具有时代性、多样性、新奇性、丰富性的特点。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为转变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和思考。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产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教师在最后进行适当总结。这种模式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体会,互动不能流于形式。
  在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项目内容和项目小组、互动式协作学习小组,学生相互借鉴和评价,相互帮助和提高。教师要引导和尊重这种学习模式,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2.瞄准教学目标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既注重掌握设计理论,又突出实践能力,如设计草图和施工图表达、撰写设计说明等。
  课前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定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看录像课程等方式进行课前自学。
  课中教师精确引导,瞄准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灵活多样形式,利用信息化平台或手机终端进行方案表达,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专业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前的师生互动要经过合理设计,课中的师生互动也要紧扣授课目标,课后教师要精准评价,巩固教学目标。
  在数字作品资料展示和学习小组成果评价中,仍然要突出教师主导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评、互评、记录、留言等评价方式,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与学的目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是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观点。在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小组活动予以及时、多样的认可或奖励,让学生信心满满。尽量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师生评价或实时联网的行业设计师评价相结合,使得评价呈现公正、合理和鲜活的特点。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操作流程熟练,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并友好竞争,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小组成员互动过程和结果适当加于评价激励,让不同水平与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互动中都尽可能地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下的翻转课堂设计时要多次实践,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与反思中不断提高。
  3.提高教师素养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施的。
  (1)教师的基本信息化素养应该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并能操作。因为从制作教学视频、到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都需要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支持。
  (2)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促进者和顾问。当教师作为合作学习者的时候,主要是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3)教师要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设计,这意味着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4)要求教师制作的授课录像要突出装饰设计类课程的艺术性和情感性。
  教师具体教学时选用合适的教学平台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与平台开发方合作开发教学平台。教学平台以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为首要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设计选择不同的课程平台。
  我们在建筑装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二次开发设计和熟练利用凤凰创壹平台以及Course Maker平台,开展微课制作、习题制作、微課应用、源视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效。
  通过翻转课堂实践,也有效地促进了艺术设计类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在进行翻转课堂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的驾驭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为进一步研究翻转课堂的改革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山内光哉.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3]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即教学工厂、无界化概念等及笔者学院的实际教学环境,针对专业转型,探讨和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的教学创新和课堂优化方面的经验打造适合学院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办学理念 教学工厂 无界化  为了促进新加坡与中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暑假期间笔者有幸代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赴新加坡访学研修班”,通过听取
黑框圆形眼镜和圆弧刘海儿的可爱外型,省赛冠军和学霸身份,初见会认为他腼腆内向,但熟悉起来后会发现他的开朗和外向,这个带给大家反差萌的印象的小男生,就是云南技师学院“综合布线”小达人孙泽东。  在2016年3月云南省信息技术大赛综合布线项目比赛中,孙泽东获得了一等奖,裁判员在点评时说,“看他做综合布线实训就是一种享受”。  我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技校  孙泽东出生在云南省泸西县午街铺镇文明村秧菜坡
传统的技校教育,注重技校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在校时学习兴趣不高,毕业就业时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职业发展“停滞不强”。随着职业更新速度的加快,职校生越来越不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新时代呼唤技校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从事绝大多数职业所需要的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
摘 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被置于中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地位。因此,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融合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以学校确立的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融合学校“立”文化特色,构建了以“立身、立技、立志、立行、立业、立岗”等六大类课程为主体的“立”选修课程体系,通过自主选课、学生社团和展示活动等途径,巧借评价功能,
职业教育不仅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更是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也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因此,我们在继续进行全面生活领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应侧重工作领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教育。面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物质生活逐渐富裕和体验式学习机会的减少,年轻一代常常处于多重选择标准的矛盾之中,他们的工作价值观需要通过教育来树立和完善。  新的社会转型期
“让学生成为社会最喜爱的人,让教师成为淮阴最受尊敬的教师,让学校成为淮阴最具活力的职业学校。”校长吴洪军对职业教育的美好追求,助推了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快速前进。在与吴洪军的交谈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搬迁新校区,还是规范管理,抑或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无不围绕着“最具活力职校”的日标前进。  《职业》:据了解,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曾经历过艰苦创业,而搬迁新校区则预示着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请问学
摘 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在为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 ”为学校党建工作服务,拓宽党建工作方法,更新党建工作理念,组建新型党建工作队伍,有效开展“创建空间”,以创新创业和党建工作融合的模式,对当前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互联网 ”背景下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创新进行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 ” 职业院校 党建 “创建空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之后,各地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都在抓贯彻落实,如何落实好《规划》已经成为摆在全国技工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学习规划、认知规划、研究规划固然都很重要,但是,我们且不可停留在“空谈”《规划》上。否则,再好的规划蓝图对技工教育发展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必须扑下身子抓落实,关键是落实好各项规划目标。落实《规划》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人社部门和
生产力是质与量的统一体。生产力的量指的是生产效率的高低,生产力的质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有历史学者为了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引用了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表明科学技术具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也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更是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各级各类学校迅即广泛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大讨论,并对思政课程建设要“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落实。作为浙江省德育先进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