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具活力职校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da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成为社会最喜爱的人,让教师成为淮阴最受尊敬的教师,让学校成为淮阴最具活力的职业学校。”校长吴洪军对职业教育的美好追求,助推了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快速前进。在与吴洪军的交谈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搬迁新校区,还是规范管理,抑或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无不围绕着“最具活力职校”的日标前进。
  《职业》:据了解,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曾经历过艰苦创业,而搬迁新校区则预示着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请问学校是如何借此契机实现新突破的?
  吴洪军:我们的老校区占地50多亩,建筑而积不足2万平方米,多年来办学空间不足,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2014年搬迁新校区后,占地扩大到212亩,建筑而积9.34万平方米,是一所功能齐伞、设施完备的现代化职业学校,规模的重大突破是我校打造最具活力职校的基础,并借此实现了以下儿个突破:
  一是招生规模的新突破。近年来我校以“出口”带动“入口”来吸引生源,使招生规模连续4年保持在1300人以上,而新校区的优越条件成为吸引生源的义一砝码,这使得我校2015年的招生规模有望突破2000人大关。
  二是学生管理的新突破。我校一方而从生源质量上把关(2014年录取的学生中就有136名学生中考成绩在600分以上),另一方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生管理中贯穿民主思想,这也是我校儿年来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故,也无一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是师资建设实现了新突破。这个可以用数据“说话”,我校教师近年来在省“两课评比”中荻得1个示范课和13个研究课,在省信息化大赛上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3金1银9铜。另外,还有两名教师连续两年参与对口高考的命题工作。
  四是教学质量实现了新突破。2014年我校对口高考有37名学生达本科线,应届生本科达线数全市第一,有6名学生取得了伞市相关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师生参加2014年省技能大赛获1金1银7铜,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省赛中再获2金1银3铜。
  五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学校开设的12个专业中,已建成机电、数控、电子3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电子、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3个省级实训基地。2014年义投入了1500余万元用于添置新的实习实训设备,使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3500余万元,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职业》:-所具有活力的职业学校在管理上必然是张弛有度的,除了您刚提到的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请问在管理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吴洪军: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主动出击、民主管理、职业兴校”,所以在管理上形成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现代化的模式,这种张弛有度、宽严结合的管理模式是我们打造活力职校的基础。
  我校主要通过严格管理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校还围绕就业与升学两条线,重新调整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一是将培训管理从招生就业办剥离出来,专门成立了社会培训处,将保卫工作从学生(安伞)处剥离山来,专门成立了保卫科,对专业系部进行了重新划分,由原来的机电部、电子商旅部两个部调整为机电工程部、汽车工程部、商贸信息部三个专业部;二是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从实训处分离出来,划归招生就业办管理;三是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督导室,使常规管理和常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强化,重点职能得以彰显。此外,我们还对对口高考班级实行年级责任制和班级捆绑制。
  《职业》:在打造具有活力的职业学校过程中,企业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请问学校在与企业结合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哪些举措?
  吴洪军:一所标准的职业学校应该是“远看像工厂,近看像学校”,所以学校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打造具有活力的职校过程中,我们特别汴重校企合作,我校与振达钢管公司、正雄制衣公司、国信大酒店等1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人才订单培养;联合淮安振达钢管公司等24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下一步,我们还将构建集生产、实训、创业于一体的校企合作产业基地和学生创业基地,为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
  同时,我们还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拓展专业。学校围绕淮阴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在专业结构、实训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而都做了调整,与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对接。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培养农村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对一部分农民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后再进行其他方而的培训,以发挥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总之,要打造一所具有活力的职业学校,除了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外,我们还需要因势利导,循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既要不断培养优秀学子,还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近日,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董克义一行到廣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参观调研养老服务专业相关情况。在学院院长杨敏的陪同下,董克义一行参观了学院校史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技迪工作室、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开发中心等,了解学院建校背景、教学设备设施、品牌专业建设情况等。  通过与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的交流,为养老服务企业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合作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将有力助推广州养老
摘 要:电影特效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以最新上映的《头号玩家》为例,惊悚的大冒险世界展开,让观众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真实的感觉和体验。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挖掘特效与中职Maya课程的联系,并且找到教学活动与商业活动的平衡点。通过对《头号玩家》艺术特效的研究,助力于动画教学的  开展。  关键词:电影特效 《头号玩家》 中职 Maya课堂  《头号玩家》影片有大量的特效运用,公映以来就获得了炸裂的口
摘 要:本文就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进行探讨,提出只有依托区域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强强合作的校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就业空间,让产教融合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学生通过“做、学、用、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实战 电子商务 产教融合 教学  近年来,跻身电子商
摘 要:本文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与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难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之处,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着重就资产评估硕士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 重庆理工大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要素市场的中介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资产
摘要: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中引入“非常3 1”,翻转德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阐述。实践证明,“非常3 1”应用于高技、技师德育课教学中,能够有效翻转德育课堂,既能让学生掌握德育的原理,也能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提升德育课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德育教学 翻转课堂 非常3 1  当今,技工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文化理论课更是如此。技工院校的文化理论课,特别是德育课,
摘 要:本文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即教学工厂、无界化概念等及笔者学院的实际教学环境,针对专业转型,探讨和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的教学创新和课堂优化方面的经验打造适合学院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办学理念 教学工厂 无界化  为了促进新加坡与中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暑假期间笔者有幸代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赴新加坡访学研修班”,通过听取
黑框圆形眼镜和圆弧刘海儿的可爱外型,省赛冠军和学霸身份,初见会认为他腼腆内向,但熟悉起来后会发现他的开朗和外向,这个带给大家反差萌的印象的小男生,就是云南技师学院“综合布线”小达人孙泽东。  在2016年3月云南省信息技术大赛综合布线项目比赛中,孙泽东获得了一等奖,裁判员在点评时说,“看他做综合布线实训就是一种享受”。  我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技校  孙泽东出生在云南省泸西县午街铺镇文明村秧菜坡
传统的技校教育,注重技校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在校时学习兴趣不高,毕业就业时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职业发展“停滞不强”。随着职业更新速度的加快,职校生越来越不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新时代呼唤技校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从事绝大多数职业所需要的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
摘 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被置于中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地位。因此,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融合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以学校确立的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融合学校“立”文化特色,构建了以“立身、立技、立志、立行、立业、立岗”等六大类课程为主体的“立”选修课程体系,通过自主选课、学生社团和展示活动等途径,巧借评价功能,
职业教育不仅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更是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也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因此,我们在继续进行全面生活领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应侧重工作领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教育。面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物质生活逐渐富裕和体验式学习机会的减少,年轻一代常常处于多重选择标准的矛盾之中,他们的工作价值观需要通过教育来树立和完善。  新的社会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