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为例,通过分析古尔德演奏独到的顺序处理方式挖掘他的多声对位理念,试图为研究古尔德的音乐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多声对位;创意曲;巴赫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296-01
格伦·古尔德(GlennGould,1932-1982),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以令人炫目的神技,极为顽固的个性傲然国际乐坛。古尔德终生崇拜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巴赫既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几乎录制了有关巴赫所有的钢琴作品,古尔德喜欢的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多声对位”。广义的来说,公元10世纪那时的教会音乐家企图把单音音乐的“格列高里”处理成多声部结构,当作曲家们在圣咏的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四度或五度加上一个平行运动的旋律时,就有了最初的对位法。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位法得到了高度发展,而巴罗克音乐,特别是巴赫的音乐则是欧洲音乐史上对位发展的最高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又让对位在主音音乐和调性对比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到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崛起,更提高了“对位”的地位。古尔德是个左撇子,也许这使他能够更加清晰的把巴赫的低音线条倾吐出来,也使得他能够以与常人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巴赫的音乐。
人们很难用单一或组合的词语来形容或表达巴赫《创意曲》的音乐,“它们在结构上具有非凡的严谨和一致性,它们的内在是和谐的,皆具超人类的意义,从中不难发现无与伦比的秩序和均衡之美,就《创意曲》为例,在最为严格的格律束缚中表达了最为洒脱的宣泄,表现出对这复杂艰深世界的尖锐洞察,并提供了最为详实、合理的无懈可击的解决办法,音乐所能达到的,巴赫都达到了”。《创意曲》一词来自于修辞学,它是一种小型复调乐曲,本意是“自由对位法形成的小乐曲”。这部作品简单说就是“创造乐思”之意,是在一个乐思或动机产生主题的基础上,运用卡农、倒影、逆行、扩张、紧缩等复调手法创作而成、以复调的旋律线所构成和声为主的音乐作品。其包括了二部及三部《创意曲》,巴赫曾经把二声部的名为“前奏曲”,三声部名为“幻想曲”,当时的“前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意义相近,都是即兴风格的短小复调乐曲。后来决定采用了意大利作曲家维塔利(Vitali1644~1692)在1689年就用过的“创意曲”(Invention)一词称呼二声部小曲,用“交响”(Sinfony)一词——当时指意大利式的序曲——称三声部小曲,我们中文现在统译为《创意曲》。巴赫一共创作了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这些创意曲都是为演奏巴赫的大型乐曲所做的准备。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事实上,直到今天,《创意曲》依然是钢琴学生必弹的乐曲。只要练习过这些短曲的人,不论是否只做单纯的机械似的练习,但对声部表达方法,却能获得较好直觉。
巴赫在写作二部创意曲时,运用了模仿,卡农,二重对位甚至近似赋格多种写作技术。主题之中包含多种不同材料,具有不同音乐性质,他们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和发展,造成乐曲的交错起伏以及各自独立的节奏特征。巴赫创作的二部、三部创意曲对于训练左右手的协调性,手指的控制能力,不同的触键方法,敏锐的听觉,特别是左手自由低音部分超出一个八度的训练以及演奏中完整的音乐思维和不同的触键等方面的的能力都极有益处,因此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上的练习,而是包含了明确的艺术目的。
第一次在中国音乐网站中听到古尔德版的巴赫《创意曲》时,受到极大的震撼。聆听古尔德所阐释的音乐,经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鲜感,有着新发现的狂喜,或碰上新奇事物的兴奋感,带给人或大或小的的震撼。古尔德弹巴赫非常有味道,比较的轻灵,但又深邃,很难捉摸的一种感觉,甚至有点JAZZ的味道,可见其自由速度的把握是炉火纯青,的确是天赋和音乐素养的完美结合,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在古尔德手下更获得了完美的表达,各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音色,这种复调的演奏能力来自古尔德得天独厚的手指控制能力;无论节奏、速度、等等都不同,甚至弹奏的顺序古尔德也能够别出心裁的有所创新。
古尔德把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相结合,按照调性关系安排顺序,二部创意曲做前奏,三部创意曲作为赋格,这种安排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排列很具新意,而且听来也是那么和谐。同时,在我们的教材书中可以看到,巴赫写此作品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二声部与三声部的调性顺序是相同的。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的调号顺序都是一模一样的: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降E大调、E大调、E小调、F大调、F小调、G小调、A大调、A小调、降B大调、B小调。
古尔德演奏的顺序是这样的:例如:二部创意曲C大调——三部创意曲C大调;二部创意曲c小调——三部创意曲c小调;二部创意曲D大调——三部创意曲D大调;等等。
最典型的是速度的变化,也是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配套来精心安排,体现出一个钢琴演奏家对作品再创造的经典例子。例如在二部创意曲第九首F小调,这首曲子9/8拍,它不同于3/4拍的圆舞曲风格,不宜慢应该用allegro(快板)来弹奏。古尔德以极慢的速度进行,比最快的车尔尼版慢了近三倍。
三部创意曲第六首E大调,这是一首带有触枝曲风格的愉快的曲子,快活而有幽默性。古尔德的演奏却比一般速度快每分钟一百拍(84:184),这种速度的变化都是有孛于常理的。
古尔德是演奏巴赫的权威,他对巴赫的诠释是那么令人佩服。在触键的处理上,古尔德用了较多的断奏,使钢琴发出类似古钢琴的音响,具有非凡的新鲜感。古尔德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巴赫的音乐,同时借助巴赫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
参考文献
[1]奥托·弗里德里克.魏柯玲,刘莉译.格伦·古尔德的生活与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多声对位;创意曲;巴赫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296-01
格伦·古尔德(GlennGould,1932-1982),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以令人炫目的神技,极为顽固的个性傲然国际乐坛。古尔德终生崇拜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巴赫既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几乎录制了有关巴赫所有的钢琴作品,古尔德喜欢的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多声对位”。广义的来说,公元10世纪那时的教会音乐家企图把单音音乐的“格列高里”处理成多声部结构,当作曲家们在圣咏的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四度或五度加上一个平行运动的旋律时,就有了最初的对位法。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位法得到了高度发展,而巴罗克音乐,特别是巴赫的音乐则是欧洲音乐史上对位发展的最高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又让对位在主音音乐和调性对比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到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崛起,更提高了“对位”的地位。古尔德是个左撇子,也许这使他能够更加清晰的把巴赫的低音线条倾吐出来,也使得他能够以与常人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巴赫的音乐。
人们很难用单一或组合的词语来形容或表达巴赫《创意曲》的音乐,“它们在结构上具有非凡的严谨和一致性,它们的内在是和谐的,皆具超人类的意义,从中不难发现无与伦比的秩序和均衡之美,就《创意曲》为例,在最为严格的格律束缚中表达了最为洒脱的宣泄,表现出对这复杂艰深世界的尖锐洞察,并提供了最为详实、合理的无懈可击的解决办法,音乐所能达到的,巴赫都达到了”。《创意曲》一词来自于修辞学,它是一种小型复调乐曲,本意是“自由对位法形成的小乐曲”。这部作品简单说就是“创造乐思”之意,是在一个乐思或动机产生主题的基础上,运用卡农、倒影、逆行、扩张、紧缩等复调手法创作而成、以复调的旋律线所构成和声为主的音乐作品。其包括了二部及三部《创意曲》,巴赫曾经把二声部的名为“前奏曲”,三声部名为“幻想曲”,当时的“前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意义相近,都是即兴风格的短小复调乐曲。后来决定采用了意大利作曲家维塔利(Vitali1644~1692)在1689年就用过的“创意曲”(Invention)一词称呼二声部小曲,用“交响”(Sinfony)一词——当时指意大利式的序曲——称三声部小曲,我们中文现在统译为《创意曲》。巴赫一共创作了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这些创意曲都是为演奏巴赫的大型乐曲所做的准备。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事实上,直到今天,《创意曲》依然是钢琴学生必弹的乐曲。只要练习过这些短曲的人,不论是否只做单纯的机械似的练习,但对声部表达方法,却能获得较好直觉。
巴赫在写作二部创意曲时,运用了模仿,卡农,二重对位甚至近似赋格多种写作技术。主题之中包含多种不同材料,具有不同音乐性质,他们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和发展,造成乐曲的交错起伏以及各自独立的节奏特征。巴赫创作的二部、三部创意曲对于训练左右手的协调性,手指的控制能力,不同的触键方法,敏锐的听觉,特别是左手自由低音部分超出一个八度的训练以及演奏中完整的音乐思维和不同的触键等方面的的能力都极有益处,因此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上的练习,而是包含了明确的艺术目的。
第一次在中国音乐网站中听到古尔德版的巴赫《创意曲》时,受到极大的震撼。聆听古尔德所阐释的音乐,经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鲜感,有着新发现的狂喜,或碰上新奇事物的兴奋感,带给人或大或小的的震撼。古尔德弹巴赫非常有味道,比较的轻灵,但又深邃,很难捉摸的一种感觉,甚至有点JAZZ的味道,可见其自由速度的把握是炉火纯青,的确是天赋和音乐素养的完美结合,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在古尔德手下更获得了完美的表达,各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音色,这种复调的演奏能力来自古尔德得天独厚的手指控制能力;无论节奏、速度、等等都不同,甚至弹奏的顺序古尔德也能够别出心裁的有所创新。
古尔德把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相结合,按照调性关系安排顺序,二部创意曲做前奏,三部创意曲作为赋格,这种安排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排列很具新意,而且听来也是那么和谐。同时,在我们的教材书中可以看到,巴赫写此作品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二声部与三声部的调性顺序是相同的。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的调号顺序都是一模一样的: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降E大调、E大调、E小调、F大调、F小调、G小调、A大调、A小调、降B大调、B小调。
古尔德演奏的顺序是这样的:例如:二部创意曲C大调——三部创意曲C大调;二部创意曲c小调——三部创意曲c小调;二部创意曲D大调——三部创意曲D大调;等等。
最典型的是速度的变化,也是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配套来精心安排,体现出一个钢琴演奏家对作品再创造的经典例子。例如在二部创意曲第九首F小调,这首曲子9/8拍,它不同于3/4拍的圆舞曲风格,不宜慢应该用allegro(快板)来弹奏。古尔德以极慢的速度进行,比最快的车尔尼版慢了近三倍。
三部创意曲第六首E大调,这是一首带有触枝曲风格的愉快的曲子,快活而有幽默性。古尔德的演奏却比一般速度快每分钟一百拍(84:184),这种速度的变化都是有孛于常理的。
古尔德是演奏巴赫的权威,他对巴赫的诠释是那么令人佩服。在触键的处理上,古尔德用了较多的断奏,使钢琴发出类似古钢琴的音响,具有非凡的新鲜感。古尔德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巴赫的音乐,同时借助巴赫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
参考文献
[1]奥托·弗里德里克.魏柯玲,刘莉译.格伦·古尔德的生活与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