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指衡量人物、事物的作用或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这些赞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感,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具有情感性、模糊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更容易采用激励性评价,如何把激励性评价带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这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什么是激励性评价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旨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评价。它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学习—激励评价—进一步积极学习”的良好循环中。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所以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还是真诚的评价语。一次好的评价,所起到的效果胜过老师无数次的谆谆教诲,激励性评价的力量是其他任何的物质奖励所难以比拟的。
二.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那么,如何把激励性评价带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呢?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学习成绩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而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老师激励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下滑得很厉害,而且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教师的激励如同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下面几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1、学会尊重学生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况且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尊心强,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支持。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在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选择。有些小学生思维怪异,敢于打破常规,提出独到的看法,此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怪异,让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对学生独到的思维成果要及时捕捉,抓住不放,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创新火花”,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因为学生每一次怪异的思维都可能是创新的成果,学生可以按老师的思维前行,也可以逆教师的思路,要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允许学生出错。
2、学会鼓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有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吴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批评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且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就要求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将教师的“讲”转变为学生的“说”,鼓励学生发言,对于出错的学生,教师非但不能批评学生,反而更加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经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词汇来鼓励学生,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不要紧张,再来一次”,“了不起,你成功了”,等等。
3、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使人奋进,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心地热爱学习。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出错是常有的事,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为个别错误批评学生,要让学生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历练自己,用教师特有的爱心来呵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义,激励性评价就是从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赞赏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更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刘金霞,教师,现居辽宁岫岩。
一.什么是激励性评价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旨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评价。它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学习—激励评价—进一步积极学习”的良好循环中。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所以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还是真诚的评价语。一次好的评价,所起到的效果胜过老师无数次的谆谆教诲,激励性评价的力量是其他任何的物质奖励所难以比拟的。
二.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那么,如何把激励性评价带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呢?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学习成绩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而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老师激励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下滑得很厉害,而且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教师的激励如同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下面几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1、学会尊重学生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况且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尊心强,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支持。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在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选择。有些小学生思维怪异,敢于打破常规,提出独到的看法,此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怪异,让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对学生独到的思维成果要及时捕捉,抓住不放,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创新火花”,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因为学生每一次怪异的思维都可能是创新的成果,学生可以按老师的思维前行,也可以逆教师的思路,要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允许学生出错。
2、学会鼓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有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吴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批评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且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就要求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将教师的“讲”转变为学生的“说”,鼓励学生发言,对于出错的学生,教师非但不能批评学生,反而更加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经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词汇来鼓励学生,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不要紧张,再来一次”,“了不起,你成功了”,等等。
3、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使人奋进,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心地热爱学习。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出错是常有的事,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为个别错误批评学生,要让学生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历练自己,用教师特有的爱心来呵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义,激励性评价就是从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赞赏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更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刘金霞,教师,现居辽宁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