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四爱国精神历经百年从未失色。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与五四爱国精神具有共同的理论来源、理论武器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是对五四爱国精神在时代背景、具体内涵和表现方式上的传承与发展。新时代,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发挥青年作用和树立公民文化认同等途径,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五四爱国精神,更好地传承五四爱国精神。
  关键词:五四爱国精神;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培养路径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民主与科学的先进理念,更给予了中华民族反对压迫、反对侵略的爱国力量。在“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将家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这种爱国精神注入到国家兴亡的伟大事业中,表现出了高涨的爱国情绪和强烈的爱国精神。[1]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思想意识形式中的重要内容,必须以传承与发展五四爱国精神为依托,孕育出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与五四爱国精神的共同点
  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 五四爱国精神的传承。新时代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理论武器、价值追求与五四爱国精神具有共通之处,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2]
  (一)二者拥有共同的理论来源
  1、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情怀”的熏陶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始终作为其中重要部分被传承至今。古有范仲淹忧国爱民情怀;文天祥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气魄;林则徐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卫国担当……由此可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价值观就体现为国尽忠、为国献身、为民请缨的大无畏精神,这对于任何时期的人民群众都具有一定的引领力与向心力。
  2、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
  无产阶级在力求解放的过程中、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道路上,马克思、恩格斯就把爱国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前提保障,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工人没有祖国,绝不能剥夺他们原来没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爱国主义的表述,对于近代或者是新时代中国必须旗帜鲜明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3]
  (二)二者拥有共同的理论武器
  理论一经形成,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将变成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指导爱国价值观形成的理论武器。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第一次同其他理论正面交锋,中国先进分子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与实践,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并且可以为我所用。因此,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为培育当时进步青年将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作为人生信仰提供了学理支撑,为后世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提供了实践基础。[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才真正做到“为时”和“为事”,爱国价值观才不会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低级红”、“高级黑”等形式的爱国价值观才没有可趁之机。
  (三)二者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从五四爱国精神到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都一致地体现着人民家国天下情的价值追求,都体现着民族性特征。[5]爱国精神早在五四精神中就被给予核心支柱的地位,当时爱国精神的价值追求就已经把民族的向往、国家的追求和人民的期盼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作为考核新时代公民价值准则的一个标准,其体现的价值追求是中华儿女集体智慧的发挥,是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自始至终,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积极培育者、先进传播者和标准实践者,将个人力量、集体智慧注入形成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伟大实践,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作为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伟大使命,在弘扬爱国价值观的道路上始终发挥着核心和楷模作用。这些伟大选择无不体现着爱国精神对于民族性的价值追求,一起汇聚成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是对五四爱国精神的升华
  爱国精神是历史的,但同時也是具体的,随时代变化而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容。无论是时代背景、具体内涵还是表现方式,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都是对五四爱国精神的升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是我们传承、发展五四爱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所处时代背景更为深刻
  五四时期仅仅是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推动而引发群众性爱国革命运动。中国近代一直是在西方打压的“阴影”下生存着,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社会形势混乱。名义上的“和平会议”使得中国依旧没有发言权,战胜国地位依旧不被重视,最终以外交失利为导火索,全面地激起了爱国民众的强烈愤慨,五四爱国精神就在国内外政治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逐渐成为和平与发展,直至今日,时代主题已经深化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时代背景可概括为“求和平、谋发展”。所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国家综合实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好声音”需要向全世界传播,“西方普世价值”等错误价值观需要抑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需要应对,这就需要进一步夯实五四爱国精神基础,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就成为新时代紧迫而又必要的任务。
  (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具体内涵更为丰富
  具体内涵是对具体时代背景的一个正向反映。“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背景为国内外政治局势复杂,外无主权、内无稳定的动荡状态,所以,五四爱国精神更加侧重于倡导人民爱祖国,爱生存的这片国土,则具体内涵体现为抵御外辱、救亡图存。   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更为宽泛。历史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五四爱国精神的具体内涵被赋予新时代的特征,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对公民所作的要求。在新时代,爱国精神作为调节人之行为的伦理规范,内在表现为使国家富强起来,强调爱国、爱人民,只有群众基础牢靠、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爱国精神才不会丢失本色,才会散发出应有的精神光环。所以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即中国梦。
  (三)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表现方式更为多元
  五四爱国精神源于五四革命运动,当时,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中华人民与国内政府、外国势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民族意识日渐苏醒的人民对侵略者与当政者采取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其中“和平会议”并不能真正的“和平”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人民不得不拿起手中武器进行暴力式的殊死反抗和殊死斗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他们(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所以,爱国精神的表现方式唯有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展现,这样的方式才能推翻统治者的腐败,抵制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以保家卫国。
  自中国这头“睡狮”从醒来到崛起,至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内外局势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前爱国价值观可以体现为人民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才能,时刻为祖国做贡献;人民始终扎根于党的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一切执着实践落地生根、直至开花结果;人民始终将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始终将刻苦学习种在梦想里、始终将创新创造精神输进血液里等等。所以,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通过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等一系列温和的方式就得以表现。
  三、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爱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催人奋进的一首交响乐,是照亮社会前行的一座灯塔。新时代,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作为一股最深刻、最根本、最永恒的力量,大力培育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公共价值规范。为此,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增强公民文化认同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牢固爱國标签
  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爱国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五四运动”中的精英分子,从知识界走向人民群众,把爱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把知识界的小我和人民群众的大我结合起来,在人民的思想上、在人民的干部中对爱国精神的培育与践行作准备。“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爱国精神的宣传渗透到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中,以此作为团结人民的方法,这不仅让人民群众的个人人权和民族独立观念得到迅速觉醒,而且加速了爱国精神在人民当中的传播与发展。所以,借古鉴今,新时代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好爱国精神的宣传工作,才能让爱国精神走入人民。爱国精神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才能得到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爱国精神只有不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才能扎根于人民生活实践,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才能稳如泰山;爱国精神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才能够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才能永放光彩。
  (二)充分发挥青年力量,树立爱国标杆
  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未来。恰恰“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由此可知,青年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百年前,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在思想上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新道路、新力量、新希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春与时代赋予青年新使命与新责任,爱国精神的发扬与继承,青年仍处于主力军地位。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道路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道路上,青年必须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好爱国基准。所以,在保持爱国精神本色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青年力量,以新时代青年拥有的时代优势,继续为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注入新鲜血液。
  (三)增强公民文化认同,凝聚爱国共识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五四爱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当今人民必须坚持与发展的优良传统美德。公民的文化认同是加深公民对中华优秀文化认同的一股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加深公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通常与爱社会主义、爱党等相对立,或者是将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列入爱国价值观之中,导致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通常被赋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相悖的精神内涵,这些歪曲、错误的理解爱国价值观大大削弱了公民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从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将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甚至偏向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所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增强公民文化认同,凝聚爱国共识,这一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的关键。
  综上,传承和发展五四爱国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这也是实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国梦的重要路径,需要社会各界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发挥合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爱国价值观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彰显爱国价值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马美蓉. 新时期五四精神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2] 余达淮,陈文婕.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重要方面[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05).
  [3] 张有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思考[A].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5).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第二版.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01).
  [5] 蔡中华,潘静.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重要特征与实践向度[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要充分的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和创新。教师要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更好的掌握阅读的相关技巧,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多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帮扶使小学生能够进行主动
期刊
定位准确,启蒙轻松  任何事中,兴趣是最大的诱惑,绘本先激发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悦读,开启蒙昧,让阅读从习惯中启程。  一、兴趣吸引  绘本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视觉效果的呈现。它不仅通过线条和色彩的配合及构图形式的审美来吸引孩子的视线,激起孩子的愉悦之情,更是在画上看出故事和知识信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读书的最初入口。让画引起兴趣,拿起书本,一探究竟。  二、迷恋驻足  绘本之所以深受
期刊
摘要:在学籍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立足工作创新,从每年招生、新生入学注册到毕业生资格审查,都坚持“严谨、科学、规范”的工作态度,确保了学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学籍管理;规范化;电子注册;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籍管理规范化是建立在对管理各环节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的基础上的。依托规范化
期刊
摘要:在进行儿童形象的描写上,虽然冰心以及矛盾在小说作品中都涉及到儿童形象的描写,但是二者的描写区有较大的差异。冰心在进行儿童形象的描述上,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丰富且经典,是冰心在“爱的哲学”基础上实现的儿童形象塑造。而矛盾小說中的儿童形象则更多是天真无邪的存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冰心以及矛盾两位文学大家,针对二者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儿童形象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关键词:冰心;矛盾;小说;儿童形象;
期刊
摘要: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对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导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更加强调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和特长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而分层教学,即班内分组教学,是贯彻该原则的典型教学法。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初中英语  引言:  分层教学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应该公平的得到学习的机会和科学有效的指导。在面向学生进行整体上的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课程和教学等方面进行灵活性调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科学学习应考虑学生和社会双方面的需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这种转变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作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已然呈爆炸性状态出现,在此背景下,人们依赖电子产品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也会对幼儿成长产生一定影响。电子产品不但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也能够使幼儿的视野得到开阔,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在幼儿园教育中,应重视运用电子产品,发挥出电子产品的重要作用,提升幼儿在课堂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发掘幼儿学习潜能,以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幼儿园教育
期刊
摘要:小学生心理环境的情况对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对小学数学老师和学习数学的学生进行的全方位调查,分析影响心理环境的因素,然后得出结果和结论。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以及文献综述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和同学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注意公平对待学生,以免因为教学偏见对学生造成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有了好的环境,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样可
期刊
摘要: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有多方面因素,其中资源配置失衡是主要原因,导致发展失衡则是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因此,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借助政府统筹职能,从而规范资源分配机制,建立起一支优质的幼教队伍是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二元化;资源配置;  一、前言  现如今,教育已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学者们从学前教育均衡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