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治理:国内实践与国外经验的双向考察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白光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其不仅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制约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打破生态平衡.光污染已引起世界多国的关注,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议题.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已经意识到光污染的严重性,并率先展开治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法律依据不足、环境标准不一、公众意识不强等现实问题.考察国外光污染治理的实践,捷克、日本、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先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法律规范、环境标准、治理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治理策略,制定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完善环境标准体系、鼓励公众参与治理.
其他文献
娱乐活动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便是清宫之内也不例外.清末,随着列强的入侵,一些西洋的娱乐文化也传入中国,进入宫廷之中.慈禧就曾在宫中学摄影、吃西餐,她平日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戏,在她的授意下,1903年,来自西洋的马戏得以在宫中上演.历史记载中,有关这次西洋马戏的内容不多,较为分散,甚至互有矛盾.将这一史实厘清并还原,对于清末宫廷生活史的研究大有裨益.
期刊
介绍一种用普通光学生物显微镜+智能手机原位观察食用菌菌丝和杂菌形态的操作方法.方法 是:把手机支架固定智能手机,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正上方2~4 cm处,调节显微镜和智能手机组合体的位置,将手机对焦后,用4×、10×的物镜可以原位观察试管中培养的各种食用菌菌丝、杂菌菌丝和细菌污染等,用4×、10×、20×、40×、100×的物镜可原位观察打开的培养皿中的培养物,拍出清晰的图片.此方法可用于食用菌纯菌种的鉴定,及培养皿中真菌与细菌等的形态直接观察和照相.
关于士族婚姻观念,学人叙述颇详.瞿兑之阐述了汉代婚嫁风俗.闫婷婷则从西晋士族的生活风尚入手,研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吴成国、李铁坚、孔毅、陈利娜从婚姻和政治角度探讨了从东晋到南朝门阀士族身份内婚制状况及逐渐瓦解的原因.高诗敏、李雯、郑芳、和庆锋、徐伯勇、范兆飞等系统地研究了五姓的起源、发展脉络、婚姻观念及唐初形成五姓七宗的深厚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胡如雷全面地研究了士族的兴衰及原因.路从飞则是从五姓七宗自身的家学渊源及礼法传承方面谈“五姓女”对婚族的影响.前田爱子通过对唐代五姓婚姻实态的研究,证明了五姓之间联
期刊
北宋时期大晟雅乐乐器的制造和使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刘“中、正”理论为主,后期以蔡攸“太、正、少”理论为主.因此,政和八年(1118年)之前,大晟雅乐乐器分为三组,分别是正声、中声和清声;在政和八年之后,蔡攸提举大晟府后,废除了中声、清声,改用太声、正声和少声.本文对北宋时期大晟雅乐乐器进行研究和分析.
效用性地看物,会遮蔽媒介本身所承载的教育性与教育本身的媒介性.“看到”媒介的教育性在于还原本真的教育与媒介,将二者从人效用性的“看”中一体释放.人与媒介时时相遇,人时时在媒介中经验,媒介之于人的教育不言而喻.今天的人们正受到多重媒介的浸润,教育与媒介应共同在场,“在教育中”也是“在媒介中”.这种共同经验与共同的媒介命运一起照亮人们对话的空地.在本真的对话中,每个人都诉说其“真”、成其所是.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职业精神,在舆论宣传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其内涵主要包括高举旗帜的职业担当、传播为民的职业意识、公正独立的职业理念、勤于任事的职业作风及自我迭代的职业勇气.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传统的思维惯性导致职业认知的偏差、价值观的开放和多元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职业困顿、商业主义对媒体的渗透导致理想信念淡化等一系列困境.新闻职业精神的塑造需要新闻工作者从意识到实践的行动自觉,需要媒体组织与社会系统的支撑和助力.具体可以通过强化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推动校媒融合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人文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44例给予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持续性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结果 两组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均降低,但干预组改善程度、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网络平台的崛起带来互联网的“再中心化”.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型媒体是社会连接和资讯传播的枢纽,其运行既遵循商业逻辑,又有公共性的一面.技术、资本、用户是推动平台型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相互关系也制约着围绕平台型媒体的虚拟社区向“数字公共领域”演进.在算法局限、商业竞争、过度娱乐化与极端化内容泛滥的情况下,平台型媒体的信息内容生态势必向失衡、无序的方向发展.平台型媒体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需要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网络运营商协同、平台企业承担主体责任、行业自律和用户参与的协作模式.在深度媒介化不断推进的时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指导,聚焦大学生的微信家庭群使用情况,对20名大学生展开质性访谈,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家庭微信群塑造线上代际传播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信息、情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传播动机,从家庭内部剖析弥合“数字代沟”的协商式代际关系.
高校新闻院系作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摇篮,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亟需探索传媒教育的有效路径,实践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指导学生开展“寻访百封红色家书 重温百年壮阔征程”实践项目,在真实媒介场域中尝试融合传播.项目采用四类实践教学策略:统合家国情怀与个体叙事以塑造新闻价值判断力,结合历史记忆与现实事件以锻炼新闻传播共情力,整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以强化传播路径影响力,联合校内资源与业界力量以提升师资力量协作力,从而帮助新闻学子更好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进而成长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