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理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这两种推理的功能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数学推理反映的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主要的数学方法。不管是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修订稿中,推理都是核心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渗透演绎推理思想,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探索规律 培养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31
  推理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所以不管是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修订稿中,推理都是核心概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在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了非常多的探索规律的内容,为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相当有利的素材。当面对教材中这些探索规律的内容时,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呢?下面,笔者以“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教学片断一:探究两数相加和的奇偶性规律
  师(创设游戏情境):任意抽两张牌,两张牌上的数字之和是偶数,老师赢;是奇数,同学们赢。(要求学生将算式写在草稿纸上)
  活动1:师预先将奇数的牌放在一起让学生抽,学生任意抽两张牌,这两张牌上的数字之和总等于偶数,总是输。
  生1:我发现刚才抽的牌都是奇数的牌,两张奇数的牌的和肯定是偶数。
  活动2:师拿出另外一副都是偶数的牌,让学生接着抽。
  生2:抽的牌都是偶数的牌,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得出猜想:偶数 偶数=偶数。
  活动3:如果想赢老师怎么办?
  生3:两个数的和必须是奇数才行。
  生4:一个奇数加上一个偶数的和肯定是偶数。
  师:是这样吗?要不再来抽一抽,验证一下?(让学生从两副牌中分别抽一张牌进行验证,学生得出猜想:奇数 偶数=奇数)
  师: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两数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似乎是有规律的,但老师觉得有问题——只凭扑克牌1到10这些数字相加就确定这个规律正确,是否欠妥?(生思考)
  生5:我们可以用大一些的数字加加看。
  师:好!那大家用大一些的数字相加,验证一下。(生举例验证,交流反馈)
  师(引导):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我们是怎么得到两数之和有奇偶性规律的?
  生(回顾思考后总结汇报):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
  ……
  【思考:活动课要有活动课的趣味,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探究规律,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课堂上通过游戏进行教学,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让学生自然得出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本环节,学生通过对几个两数之和的例子进行观察、思考,提出猜想,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是典型的合情推理过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回顾,提炼出合情推理的一般步骤,使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教学片断二:探究几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规律
  师:如果是三张牌上的数字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先小组内研究,再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通过算式发现:奇数 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偶数,奇数 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生2:根本不要用算式,只要把三个数相加的情况都列举出来,然后根据两个数相加的规律推导一下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2:奇数 奇数 奇数=奇数,因为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再加奇数肯定等于奇数。(师指名学生用这个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三个式子)
  师:好!请大家选择这种方法在小组内研究四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
  生小组合作汇报: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偶数 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
  【思考:学生经过探究两数之和的规律,积累了探索规律的经验,这个经验是合情推理。上述环节,本来预设学生能自然地用合情推理来探索新的规律,可没想到有学生竟然用另外一种“推”的方法(即“因为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再加奇数等于奇数,所以三个奇数相加等于奇数”)也能得出三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这是典型的演绎推理三段论,真是意外的收获!有此环节,引导学生得出多个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就变得简单多了。】
  教学片断三:探究和的奇偶性规律
  师:同学们,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后面再加一个奇数的和是什么数?
  生:奇数。
  师:再加一个奇数呢?
  生:偶数。
  师:看来,一直加下去,和是始终变化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规律,有想法的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1:和加数有关。
  生2:和加数是奇数有关。
  生3:和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如果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肯定是奇数;如果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一定是偶数。
  师:假如加数全是偶数呢?
  生4:那和一定是偶数。
  师:从黑板上的算式来看,这个规律好像是正确的,可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的,还需要验证。(随机找几个学生任意出几个数相加,并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
  【思考:上述环节,在四个数相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演绎的方式推理多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再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最终将规律总结出来了。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一次提升,再通过及时的验证,让学生确信自己的发现准确无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數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应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其实,推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随处可见,有时是教师故意设疑,有时是自然生成,但当面对自然生成时,很多教师常置若罔闻,丧失时机。本节课从一开始的合情推理到课中演绎推理的“华丽转身”,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不管是故意为之还是自然生成,只要我们有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意识,就一定能抓住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既要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又要引导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知其所以然”,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面积 认知冲突 平行四边形 束缚 思想方法 计算公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图形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只要用心观察,处处是图形,处处是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基本生活经验,正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去体会美丽多彩的世界,从而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数学原型 图形运动 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核心问题的把握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小数乘法”一课为例,从多方教学实践与课后分析、思考,明确剖析核心问题的重要性,找寻有效任务驱动,建构探索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调研 核心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15  “好”的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
[摘 要]学习素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门见山的导入、丰富的活动体验、自主的估测估量环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熟到生,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认知。  [关键词]人教版;克与千克;学习素材;对比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42-01  “克与千
[摘 要]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特征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抽象的概括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其思维的灵活性、自主性和严密性仍缺乏整体统一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征,合理把握教学的基本原则,无痕渗透数学抽象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特点;基本原则;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一种好的“烹饪”方法,令食物色香形味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激发需要、巧设冲突、对比优化、感受价值四个方面入手,让数学课堂成为有色有香,味形兼备,令学生终身受益的数学美餐。  [关键词]需要;冲突;优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26-02  题记:治大国,
[摘 要]“认识厘米”是“图形与几何 ”领域的内容,也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通过让“长度”可视化的探究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充分地让动手操作,并在测量学习中渗透度量意识,使学生得以循序渐进地理解“测量”的概念。  [关键词]厘米;长度;测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17-02  “认识厘米”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也提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经常反问自己:学生的学习愉快吗?学生喜欢这节课吗?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
[摘 要]从学生角度研读教材,即教师把自己“矮化”成学生,思维“弱化”成学生,带着“?”来研读,边读边问,边算边想,边操作边想。它遵循教育心理学理论,成为教师践行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思想的一把“钥匙”,促使教师对知识理解、学生把握更深刻。它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脱节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研读 教材 学生角度 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很多学生在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运算时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数缺形时少直观”,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借助直观图形,从形的角度刻画描述数运算的意义,能够把计算背后的道理以一种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算理。  [关键词]以形助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多样化;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