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中,在风中,在光中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钟摆』:红砖美术馆馆藏展
  时间:4月25日 - 9月25日
  地点:北京,红砖美术馆
  虽然这样说可能有失公允,但我必须承认:在过去一年看过的展览中,再也没有比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作品更让我觉得震撼—即便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能清晰记得那些时刻的颤栗。
  是的,是颤栗。我拨开黑色的帘幕,走进那个黑色的房间,然后便看到了惊心动魄的那一幕:黑盒子般的房间中间悬吊着一条透明的软管,高压的水从水管一头喷射而出,压力使得管子在空中疯狂地扭动翻滚,位于软管上方和两侧的三盏频闪闪光灯粗暴地闪着光,如闪电般照亮软管和喷洒而出的水珠—如果你看过高速摄影这种东西,大概就能想象到这一场景—大大小小的水珠在强光中被瞬间凝固,又遵从压力和重力飞速地砸向地面,明灭之间,细软管和水珠也就在刹那间显现、消失,显现、消失……在那惨烈的频闪和水珠重砸地面的响声中,你的瞳孔瞬间放大,心跳加速,头皮发麻,好像眼前等待你的是一场殊死的决斗,你的手心开始冒汗,光明、黑暗、是非善恶,种种念头疾驰而过,它是如此暴烈,以至于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它呢?文字又如何能复现它那巨大的、黑暗的、爆炸性的能量呢?它不是狂风暴雨,却营造了身在电闪雷鸣的大海上的错觉,对于这样的艺术,你真恨不得随之狂呼:噢,天啊!
  —好吧,请原谅我的失态。拨开帘幕,出门,我才留意到门旁标志上的说明:《水钟摆》(Water Pendulum),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尺寸不定,创作于2010年,材料是水、橡皮软管、水泵、频闪闪光灯。
  那是在北京的红砖美术馆,《水钟摆》是该馆最新收藏的作品之一。晌午的馆内游人稀少,展馆两侧镂空的红砖墙透进棱角分明的光线。我继续往里走,进入位于半地下的3号展厅。然后,我再一次被震撼了:那也是一个不大的房间,以天花板的中央为圆心,27盏大大小小的卤素灯排列成一个圆形,这些灯形状各异,有的是立方体,有的是金字塔,有的如足球似的拥有更多的立面,光从立面之间的缝隙透出来,打在素色的墙壁上,组成无数交叉的光的线条。
  这一件奥拉维尔创作于2012年的《声音银河》(Your Sound Galaxy),听上去似乎平淡无奇?是的,实际上,当我翻开当日拍的照片,也不禁失落于照片无法表现其魅力之万一。那种感觉应该怎么说呢?就让我这么说吧:我突然感觉到了宇宙—不是因为作品名称的提醒,而是,站在灯圈的下方,缓慢地追逐那些灯光,试图找到哪一束光属于哪一盏灯,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只是躺在地上仰望,或倚在墙角呆呆地看着,你就感到了某种空无一物的伟大。在那个光之暗室,我不过才待了几分钟的时间,却仿佛度过了几个世纪—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修辞,但联想到奥拉维尔的其他作品,就不会觉得这是毫无来由的赞誉。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生于1967年,成长于冰岛和丹麦,1989年就读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1995年在柏林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奥拉维尔已跻身全球最不容忽视的当代艺术家之列。他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做了一个黄昏中的红色太阳,观众们可以躺在地上,透过天花板上的镜子看到烟雾中若隐若现的自己;在丹麦的阿罗斯·奥胡斯美术馆屋顶建造了一条150米长、3米宽、直径52米的独立环形彩色玻璃走廊,名字就叫做“你的彩虹全景”,人行廊中,眼前的城市景观随之变幻颜色;在巴西的Brumadinho当代艺术中心及inhotim植物园,他放置了一个六棱形万花筒,观众可以用它俯瞰270英亩上热带植物的胜景;在纽约,他建造了四座巨大的瀑布,从摩天大楼或跨河大桥的桥墩上冲泄而下,不断提醒纽约客们,自己与那座城市的真实距离。我后来想起来,奥拉维尔在北京也做过一次展览,2010年,他与建筑师马岩松合作,在尤伦斯一个空房间里注入雾气,人一旦进入其中,难免就会犯迷糊:白雾障目,看不见眼前的事物,自己又如何判断选择下一步走向哪里?
  作为一个艺术的门外汉,我曾经对当代艺术怀有深深的偏见,怀疑那些行为、表演、装置艺术乃至当代绘画到底意义何在,但不久之后我就意识到,艺术的分野不在当代和古典,而在好或不好,好的当代艺术,如奥拉维尔这样的,一样给人心灵的震撼、精神及灵感的启发。
  奥拉维尔工作室的数十个成员中包括建筑师、几何学家、艺术史学者、手工技师和其他学科的工作者,我不知道这种人员构成是否会让他们的艺术项目变得更加“公共化”,但显然那是奥拉维尔的目标之一。在2009年的TED演讲上,他说过类似这样的意思:艺术不是用来装饰世界的,而是关乎践行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的作品才会让人产生困惑、思索、反省、好奇、同情等诸多情绪和反应,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所取之材,不过是最简单的光、色彩、水、雾和波浪而已。
  其实红砖美术馆还收藏有他的第三件作品,那是创作于2003年、早早就竖立在美术馆园林区的“盲亭”。我们中国人听到“亭”这种东西,脑子里想到的形象多半是古典园林中的传统亭子,但奥拉维尔的亭子不一样,它是一个由玻璃砌成的围合空间,如花窗般分割的玻璃墙上偶尔开窗,因此站在亭子的中央,你感觉到风吹来,但又不是那么直接,不那么开门见山—就像“盲亭”这个名字所隐喻的,你最好闭上眼睛,在一个完全现代的人造物中,感知声音、温度、湿度,感知自己的身体与天地的距离,以及感受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所感受过的—那一丝诚敬又略微轻松的余韵。
其他文献
一位新手在空手道运用上显得茫然失措:“我努力按你教的向上格挡但我却做不好”。  看来在实战中,空手道老师所演示和教授给他的功夫他并没有掌握,更重要的是,他的老师没能教好他。  目前也许还没有一位学生认为或对人说:“格挡在实战中不起作用,为什么我还要学它?”也许学生都很忠于老师,受老师的熏陶从不考虑太多,只是让自己再练上100次向上格挡。  当老师告诉学生,格击可用来自卫时,学生们也许会毫无异议地接
期刊
一、 太极十三势歌    挤按本无弊,若无对抗似游戏。  采肘靠求无敌,冷脆狠准练绝技。  进退套绊勾挂利,顾盼定间成武艺。    二、太极推手四十八字歌    挤按随意起,采肘靠更精奇。  起落进退身法显,腾闪圆转走自然。  缠脆挑撩套插绊,劈壁挂蹬脆快连。  攥扣锁撅把中坚,叠挫扯掷最惊险。  含拔通挺身上看,环管吞吐妙无边。  勾掰截点用脚尖,崩滚 膝占先。  推手你转我不转,四十八法
期刊
娜夜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  《回味爱情》《冰唇》《娜夜诗选》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天问诗人奖、人民文学奖、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等。  写作  让我继续这样的写作:  一条殉情的鱼的快乐  是钩给它的疼  继续这样的交谈:  必须靠身体的介入  才能完成话语无力抵达的  让我继续信赖一只猫的嗅觉:  当它把一些诗  叼进废纸篓  把另一些  叼到
期刊
婉转优雅的昆曲凝固为装置的艺术,五彩斑斓的缂丝幻化为绵延的蚕丝,  人们在有限的时空中欣赏当代和传承之间的对话,  领略艺术与干邑、传承与再造之间交错碰撞出的灵感火花。  从上海到北京,《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当代艺术家们将他们从传统文化传承中捕获的思考变成大胆的设想和作品,用艺术的语言和肢体唤醒人们对于文化传承之困境的反省。《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背后所承载的初衷与路易十
期刊
我发现一个规律,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大公司的CEO都来自军队,出身军队的CEO比出身哈佛的多。《财富》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组文章,专门介绍未来美国的公司的CEO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其中重点介绍的都是在伊拉克、阿富汗打过仗的军人,以及他们在军队里锻炼出了怎样的领导力。所以,从组织变革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很多变革其实是和军队的变革有相似之处的。  “9·11”事件之后,全世界的军事组织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
期刊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拳式轻松柔和,小巧紧凑,技击性强。在推手、散打方面有独特的技术,有着武当内家拳贴身短打的风格。  赵堡太极拳在演练方面,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规则,既要步步到位,也要“不贪不欠”,才能把拳架练好。要练好拳架,首先必须知道该拳的技法基础,才能达到姿势规范。    一、 手型    赵堡太极拳手型有掌、拳、勾手三种。  1.掌:二、 五指自然伸开,手指中间微分,自然伸
期刊
《哈姆雷特》  时间:8月1日 –8月2日  地点:上海,上戏剧院  2014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2016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个相隔两年的伟大日子,位于伦敦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决定做一件“令人兴奋与激动的事”,那就是将他们排的《哈姆雷特》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到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巡演,直到2016年4月23日为止。今年8月,这部《哈姆雷特》巡演到了中国。 
期刊
李小龙15岁已长成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九龙一带同龄孩子中较为出众的一个。这时的李小龙不仅长相出众,而且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他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他的兄弟彼德回忆说,小龙每天要在镜子前徘徊一刻钟,精心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仔细扎好领带——他天生是个完美的人,他风度潇洒,而且充满自信。尤其是他当时的功夫已使他小有名气,他毫不费力地赢得了女孩们的青睐。而且在女孩面前,小龙表现得很有风度,这也是他自信、敏感、仁
期刊
大冰 作家、主持人、民谣歌手、老背包客。身份斑驳,自称不敬业的酒吧掌柜、科班油画画师、手鼓艺人、业余皮匠、业余银匠、资深西藏拉漂、资深丽江混混、黄金左脸、禅宗临济弟子百万级畅销书《乖,摸摸头》作者,著有新作《阿弥陀佛么么哒》 。  行走江湖二十年,自称“西藏拉漂”“丽江混混”的大冰,以随处可栖的浪人豪气,结交来自天南地北的各路友人。  二十岁的活力、三十岁的练达、四十岁的圆融,当然,还有老少通杀的
期刊
『香飘世界百年,相伴民族复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纪念』  茅台酒勾起了  我的美国往事  参观贵州茅台巨大的生产车间并品尝茅台酒的过程中,时间仿佛回到了我与父亲在田纳西杰克丹尼酿酒厂的时候。我坚信他对我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驱使了我来到海外,并来到中国西南部贵州省西北边界上这个时常云雾缭绕的山区。  探访中国国酒茅台之乡—中国贵州省遵义的茅台镇之行,仿佛将我带回了我与父亲参观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