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红痣

来源 :章回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勇士初建奇功
  为人之道或梦或幻,为官之道或神或仙。这话说的是人的奢望,表达的是“做了人类想成仙,做了皇帝想上天”一类人的痴想,于是民间就有“骑了驴骡思骏马,做了宰相望王侯”的戏言。但不管怎么说,人们所熟知的将相神仙大多也都出自百姓平民,即便是富有四海的开国皇帝最初也都是从凡人开始做起的。正所谓没有鬼便没有神,没有民便没了官。至于民间受人仰视的那些所谓奇人大亨,不过是大都有一段常人所不及的不平凡经历罢了。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锲而不舍才免于沉沦。比如我们关东就出了这样一位英雄,早年饱受磨难,却从“十三副遗甲”起兵,戎马四十四年,统一建州女真,费阿拉“称王”,破哈达、灭辉发、砍伐乌拉、鲸吞叶赫,统一东海及黑龙江女真;征抚蒙古,创建八旗制度,制定老满文;建立后金政权后,计袭抚顺,进兵辽沈,直到最后迁都沈阳,为完成满族及东北统一大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也为最后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七年之久的清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石。
  话还得从明万历年间九月的一天说起。这天辽东总兵李成梁属下一军营大帐里,突然来了一位投军青年。这青年鼻直口阔、虎背熊腰,身长体大,相貌魁伟。守营将官见之大喜,便将其收在帐下,还被委任为一个小小将官。
  据说那年月,关外不少部族,尤其是一些外夷不断侵犯中原,而每次得手后,都免不了对附近居民实施烧杀掳掠和强抢豪夺。这样时间一长,就把边关的一些百姓平民搞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提心吊胆,个个寝食不安,每天都在恐惧和焦虑中艰难度日。
  且说这一日,一支外夷部队从辽东一关口杀入腹地,辽东总兵李成梁急令属下立即发兵阻击来犯强敌。这支明军十分骁勇,在一较为开阔的交叉路口与敌军激战。李成梁属下一名先锋官施巧计奋神威大吼一声,先将敌军的一名先锋官一刀挥于马下。李军见状立即鸣鼓进军。哪知这支外夷部队的先锋虽被斩首,可后续部队却是临危不乱。他们先是用弓箭射住阵脚,接着反鸣金而进,军马如洪流滚滚,瞬间便将李军的阵脚冲乱。
  我的天!一些熟读兵书战册的军中将官都看不懂这是什么战法,反被搞得猝不及防。只片刻工夫阵脚便被敌军冲得七零八落。击鼓手们一个个虽都眼珠子瞪得滚圆,累得骨软筋麻,但也无法挡住部队溃败如山倒的颓势。危急关头,多亏李军中一支由锡伯族人组成的步弓队伍从斜刺里杀入。神射手们万箭齐发百发百中,先将冲陣最前边的敌军射倒了一片,终于稳住了李军的阵脚。双方遂又成对峙状态。只是此时的对峙已与先前不同,现李军人马虽多,却面面相觑手足无措战心俱疲,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惊胆寒。有的甚至早早就选好了退路,一旦见势不妙就好夺路脱逃。
  危急关头,就见李军阵中突然有人一声怒吼,接着便见一人一马一把刀旋风般从人丛中杀出,接着便单人独骑奋力冲向敌阵。双方人马先是被这似从天降般的神人惊得目瞪口呆,后都眼睁睁看着这位壮士吼声如雷,将大砍刀抡圆,周身上下舞得风雨不透,上护其顶,下护马身,将敌军射向自己的雕翎羽箭纷纷打落,还未待敌人马缓过神来,便单人独骑杀入万马丛中。敌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乘敌无序混乱之机,只见这壮士把大砍刀使开,流星似的解数一路滚了开来,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前七后八,恰如虎蹚羊群,弹打鸠雀,在万马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刀劈杆戳敌军一片血肉横飞,斩敌首级就如砍瓜切菜,杀得敌军鬼哭狼嚎一个个呼爹喊娘……
  明军的擂鼓手见状,精神大振,就把那催军战鼓擂得震天响,明军队伍的滚滚人流这才如潮水般地重新杀向敌阵,敌阵脚瞬间便被冲开,阵营顿时大乱,好似是汤浇蚁穴火燎蜂房,一下子就乱成了一锅粥。溃败下来的兵卒们一个个心惊胆寒,都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急急似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开始没命地逃窜。
  有道是“不怕存货多,就怕货比货”,经历了这次辽东大战后,别人且不说,那些营中所谓的下官和步卒们却几乎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因为那些昔日趾高气扬的所谓大将和勇士们,在关键时刻不但不能力挽狂澜,相反在需要人抗硬的时候却“脚底下抹油溜了”。一个个都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反正是没了踪影。
  二 莽夫成为勇将
  事实证明,那些只会打胜而不能打败仗的人原来一个个都是孬种。于是军中拥戴这位新来勇士的呼声如天价响,而那些昔日被人称作所谓“长胜将军”的高第良将们相比之下,一个个都黯然失色。军中将官见这青年初出茅庐便身手不凡,心里虽也惊叹不已,但他是否能够长胜,心里还是有些不托底。尤其是听一些将官议论说,这人虽然现在身手不凡,但也不过是一头初生的小牛犊,初出茅庐不怕虎,逞一时之威而已。战场上总不能以一次胜负定高低吧。也许经历的战事多了,他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小,只有日久天长才能判定胜负。
  军中不停歇的闲言碎语,把个营中的将官搞得半信半疑。只是后来亲自带他经历了几次攻城掠地的辽东大战后,将官才终于确信这壮士果然是弓马娴熟,武功超群,刀法精通,膂力过人。尤其是战场上与敌对阵,一旦战事吃紧,他总是英雄孤胆,只身一人奋力杀入敌阵。一把刀神出鬼没,一骑马风卷残云,每次都杀得敌军闻风丧胆,鬼泣神号,瞬间败北。由于壮士智胆过人,勇冠三军,战功累累,名声赫赫,一时间边塞内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军将士都称其为奇人。此时的营中将官自喜得一神将,见他平素温文尔雅,战时却如猛虎下山,爱其如获至宝,谈他津津乐道。每次冲锋陷阵,将官都必将他带在身边以壮军威,一到关键时刻便令他带队冲阵,平时则委其为贴身卫士。
  且说古代有一种东西,虽没有腿却跑得最快,你道是嘛?原来就是传言。总兵李成梁大人坐镇辽沈,喜欢招纳贤士,尤其最喜那超群武将。这一日闻将士传言,边塞营中得了一员虎将,有气贯长虹之力,万夫不当之勇,总兵大喜,急令部下把勇将火速传至总兵府,本官要面见英雄。
  俗言道,“千军好得,一将难求”。这边塞营中千载难逢得一猛将,未出一载就杀得敌军闻风丧胆,保得边关宁静太平。而今总兵却不顾边关战事,反倒要强行调离此人,傻子都知道神将一旦离去必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再遇敌军骁将还有哪位能当此任?   再说李成梁作为朝廷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声令下,万鼓齐鸣、万马奔腾。其壮如排山倒海,其势可摧枯拉朽。“一人功成名就,万人筋断骨枯”,却还不知足,反还要将刚得的一员虎将调离军营……但军令难违,尤其是那总兵李成梁将令一出,驷马难追,有斗胆不服者瞬间就将人头落地!
  边关将士无奈,只得违心放人。
  不说这里边关将士抱怨,且说这青年在来将的带领下,一路风餐露宿,快马加鞭。只几天工夫,就被带到了总兵府。李总兵闻报,急升帐视之。见来将身长八尺,双手过膝,鼻直脸长,面色如铁,口大鼻方,不怒而威。
  成梁见之大喜,便问其出身。青年跪地曰:“小人系女真出身,祖居长白山,现家居建州女真费阿拉城。家族姓爱新觉罗氏,小人贱名努尔哈赤。”
  这李总兵坐镇辽沈多年,常同女真人接触,粗通女真语言,听青年报上姓名,不由笑曰:“努尔哈赤汉语乃为野猪皮,勇士何故以此为名?”
  青年答曰:“大人不知,女真部落最喜欢穿皮衣,也习惯将兽皮加工成各种器具,所以取野猪皮为名,并不为贱,在女真看来是大器可成也!”
  总兵又问:“你的弓马娴熟,武艺出众,从何处习之?”
  青年答曰:“女真男人多善骑射。小人父亲名叫塔克世,在小人出生时便将弓箭挂在了门前,就是为了教育小人将来能成为超群武将,无敌射手。小人六七岁时,就以榆柳枝为弓,以兽皮为弦,以荆蒿为矢,雉鸡翎为羽,昼夜习射。稍微长大,就开始在父亲和邻人的带领下,骑马弯弓,驰射山林了。现女真部落不但男子,就连女子都骑射成风,英姿飒爽。”
  总兵又问:“你刚刚投军初次接触战事,就能跃马扬威,屡立战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青年答道:“小人十岁时,生母喜塔拉氏便早亡。继母纳剌氏待我不好,父亲又听信谗言,小人便与父亲开始分居。期间,小人常入林海挖人参,采松子,捡蘑菇,捕紫貂。所获山珍和皮张,在抚顺马市、镇北关(开原城东北七十里)、清河关(开原西南六十里)、广顺关(开原城东六十里靖安堡)、新安关(开原城西六十里庆云堡)与汉人交易。日久天长不但学会了蒙语、汉语,还接触并熟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二书。战时常以二书为鉴,故战事可知也。”
  原来这努尔哈赤最初只不过是一个挖山参和采蘑菇的女真汉子,所得的山货和皮张经常与蒙古和汉人交易。期间为保证交易顺利和不被人蒙骗,他开始向蒙人和汉人学蒙语和汉语,请汉人教汉字。稍有长进,就用山货与汉人换回了两部书,一部是《三国演义》,另一部就是《水浒传》。在努力学习汉字攻读汉书的同时,他也被书中的故事所感染,两部书每部他都反复阅读了十几遍甚至是几十遍,有些章节还背得滚瓜烂熟,与蒙汉人做山货交易也从此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 红痣惹下祸端
  要说李成梁这人也果然识货,来将只这一番话,就把那总兵大人乐得情不自禁喜上眉梢。急离座将努尔哈赤扶起,对其言曰:“我观你乃憨厚刚直之人,本总兵意欲提拔重用你,不知你是否愿意?”努尔哈赤闻之大喜,急忙跪在大人面前磕头如捣蒜,感谢大人提拔重用之恩。
  总兵道:“吾现暂将你留在总兵府做一个贴身侍卫,兼做我的书童,日夜伴随于我,待有用人或边关将官有缺位之时再重用提拔,不知勇士意下如何?”
  努尔哈赤激动万分,急五体投地曰:“谢大人信任与提拔,将来如有用小人之处,当效犬马之劳,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自此,努尔哈赤便留在总兵府,日夜伴随大人,终日不倦。府内大小人丁,按女真习俗将其称为大罕。
  且说这大罕本就生性聪颖,入府后又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对人内向谦恭,府内大小人丁大事小情都有求必应,日久天长便倍受拥戴。且说明朝官吏大都有三妻四妾。自古英雄爱美女,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这李总兵就有一美妾,生得唇红齿白,柳眉凤目,在总兵面前总不失珠香花媚,笑语温馨,百般风流,万般旖旎。今闻大人新招一贴身侍卫,又见其身材雄壮,相貌奇伟,便也爱屋及乌,对大罕倍加关爱,平日里闲暇无事偶遇大罕,都免不了要嘘寒问暖客套一番,有话无话的也都要闲聊几句。大罕对夫人感激有加,更加事事谦恭,处处小心。
  一天,总兵委大罕为爱妾送去从北京捎回的盥洗香料。夫人便与大罕多聊了一会儿。见其谈吐文雅,一表人材,心里更加喜欢他。一日总兵接圣旨进京陪驾,大罕闲暇无事,夫人便委内侍召大罕入内室闲聊。
  要说这夫人虽是李总兵的爱妾,却有一洁癖,最怕人有脚臭。即便是为总兵大人侍寝时,也须大人洁脚和喷洒香乳,否则断然不从。大罕入室不久,夫人便召女内侍送香汤入室。还未待大罕明白此举何意,夫人却早已屏退左右,亲为大罕解靴退袜,未待大罕缓过神来,一双大脚早被按入汤盆,接着又欲亲为大罕洗足。大罕情急,便急低頭自洗。未及洗完,一双新袜、一块拭脚白绢已送至大罕面前。大罕急将双脚拭干,未及穿袜,只见夫人一双纤纤玉手捧着香粉竟至大罕脚上细细揉搓。顷刻间,大罕一双臭脚便已香飘四溢。
  夫人不紧不慢,揉搓至脚心处,忽停手凝视许久,心里惊诧不已。你道夫人因何惊异,原来她发现大罕的脚心竟长有七个红痦子,旁边还有七绺红毛相伴。
  夫人不解,便问大罕:“你的脚心怎么会有七颗红痣和七绺红毛呢?这痦子长在你的脚心也好像时间不短了吧?”
  这大罕出身卑贱,小庙里的神仙如何受得这般香火,想不用夫人揉搓又不敢将脚抽回,想要自己亲自涂抹,又不便与夫人撕扯,正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见夫人发问,便急跪地答曰:“回夫人,此乃父母先天所赐,出生时足下即有,已经十几年了,任凭两只大脚踩踏,不但痦子不没,红毛也不断裂,小的也不知为什么?”夫人听后心里更加感到惊奇,遂把此事记在心里。
  诸位看官,你道笔者如何要将此细述,也是大罕该有此难。只因这一小事险使大罕丢了身家性命。
  这天,李总兵从北京陪驾而回,晚上,令内侍召爱妾前来侍寝。夫妻二人多日不见,久别重逢自然是恩爱有加,温存多时也还是爱不释手。况大人这天又多喝了几杯酒,酒后更是话多。夫人帮助大人洗完脚,为其涂上香乳后方才停手。总兵大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晚就寝前都要按摩脚心。此时便一边手捧双足,慢抚脚心,一边对夫人夸耀说:“作为朝廷大将,必是将星在天,天人合一,人不可拒也。吾能当总兵,且无人能及,全凭脚上这七颗黑痣耳。”   夫人虽然经常给大人侍寝,但对其脚上有黑痣却没太在意,今偶听此言,好奇心促使她细细观看了一番。见总兵脚心虽然有七颗黑痣,但却是若隐若现,痣旁虽也长有七绺黑毛,却是稀疏细短。夫人不以为奇,反漫不经心地问道:“假如人的脚心长有七颗红痣和七绺红毛,又能当个什么官呀?”
  总兵答曰:“但凡脚心有七颗红痣者,便是当朝人王地主,乃当今天子也。”
  夫人大吃一惊,没加思索就信口对总兵说道:“你的心腹大罕脚心便有七颗红痣和七绺红毛,难道此人将来能当天子不成?这个我却不信!”
  总兵听夫人说完也有些半信半疑,便召内侍将大罕叫来。大罕诚惶诚恐、风风火火地来到内室,急忙跪倒在地。成梁先令其平身,为其赐座,接着又令其脱掉靴袜,将双脚平放在案上。大罕不知何故,心甚不安,只能眼睁睁地见总兵半蹲半站,在自己的脚心处观看许久方才坐下。只是这一看不要紧,就把那李总兵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李总兵见大罕脚下这七颗红痣,与自己那几颗黑痣更是不同。大罕脚心的红痣不但位居其中,且鲜红透明,恰如上天的北斗七星。旁边的七绺红毛也是坚硬挺拔,这说明,此人不但官星朗朗,且更具活力。怪不得这大罕英雄虎胆,一身正气。两军阵前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原来他是一个带着官星下界的大命之人,至于将来是否能登九五这其实也未可知。
  四 夫人舍命相救
  要说李总兵这人算是老谋深算,虽然心里惊惧不安,表面却不动声色,先令大罕退下。
  却说这李总兵乃万历年间朝廷名将,字汝契,辽宁铁岭(今铁岭市)人。他镇抚辽沈二十二年,师出必捷,威震边塞。
  虽说是自古英雄爱美女,但他作为一介武夫,多专注于炼气提神,打熬筋力。对自己这位美妾如何能知大罕脚下有七颗红痣,李总兵竟浑然不觉。
  大罕走后,总兵对夫人说:“大罕脚下这七颗红痣,绝非等闲,此人迟早必位居九五。你想此人一旦一统天下,岂能容他昔日曾鞍前马后侍候过的人留在人世?”说至此,只见这总兵双眉紧蹙,忧心忡忡,又言曰,“前些时候,我曾接朝廷圣旨,说是上天紫微星下凡,降落人间,东北有天子象,令我严密缉拿。也是苍天有眼,皇天厚福,天赐良机,原来我要缉拿之人竟在眼前。”说至此,总兵急令部下,暗备囚车,只待天明,将大罕打入囚车内,总兵要亲自押送囚犯,送往朝廷,奏请皇帝在正晌午时将其开刀问斩。
  诸位已知,这李氏夫人,平素最喜罕王,只因自己今日失言,总兵便要杀死大罕,心里后悔不迭,不由暗暗叫苦。
  也是大罕合当有救。这总兵既知大罕原委,闷在心头,已失快意,便令爱妾仍回内室。
  这李氏夫人巴不得从总兵处脱身,一时只急得如热锅蚂蚁,慌乱之际,无计可施,便急招掌门侍从问计。掌门曰:“夫人难道不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耳,此外别无他法,晚之则大罕在劫难逃。”夫人闻言,心里顿时有了主意,当即将大罕唤来,对其言曰:“只因你脚下有七颗红痣,总兵言你有天子相,意欲将你送入朝廷,开刀问斩。现已无救你之法,你必须从速脱身潜逃,否则天亮即没命。”大罕听夫人一席话,只惊得目瞪口呆,顷刻间便全身冷汗淋漓,急忙跪地央夫人曰:“夫人对小人天高地厚,恩重如山;恩入心髓,终生难忘。今日如能救小的一命,便是重生父母,再生爹娘。他年真若得志,当封夫人为国母,列祖宗之上。”这就是后来满族人世代尊崇李氏夫人,大祭之日先祭祀夫人后祭祀祖宗的原因。
  且说这李总兵虎踞辽沈,一生最喜良将、宝马和快刀。日前在边塞曾得一匹宝马,身高八尺,头尾过丈,肌丰肉满,嘶声如雷,遍体锃亮如铺黑缎,身如涂漆无一根杂毛。急奔时,肚腹几欲贴地,腾飞起犹如地面平卷起了一朵乌云。这马穿山越海如履平地,夜行八百,日行一千,名曰大青,乃价值连城之宝马良驹。夫人情急之下,一时顾不了许多,急使人从马厩中将大青盗出,配上鞍辔,打开总兵府后门,急唤大罕:“快快脱逃。”
  大罕深谢夫人救命深恩,无以为报,便跪地对夫人连叩三个响头,对夫人曰:“自今日起夫人便是小的重生父母再生爹娘,他年如不能得志,便当以死报之;如能得志,夫人便是上祖。”夫人急叫:“大罕不得如此,现只望你能逃过此劫。来日重创大业,事毕功成,夫人之心足矣!”
  大罕听夫人言毕,含泪飞身上马,双腿一夹,顷刻便消失在夜幕之中。只是大罕这一走便叫作“撞开铁笼走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经一阵快马加鞭,瞬间便逃离总兵府约百里,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回头再看,只见自己在府内喂养的一只大狗正尾随其后,奔跑如飞。大罕见状大喜,自言自语曰:“我之潜逃竟然还有一个伴呀!”
  再说这李氏夫人情急之下匆匆帮大罕逃离险境,刚缓过神来,不由柳眉下吊,凤眼低垂,自思这场大祸惹得不小。倘总兵醒来发现跑了大罕,必拿我是问,我当如何回答呀?于是便开始搜肠刮肚编制谎言。可惜一生诚实之人想自编天衣无缝的瞒天谎言可谓是比登天还难。自料如何花言巧辩也难自圆其说,想千方设百计终究还是难以逃脱干系。夫人越想越怕,自思自己与其被总兵当众砍头示众,倒不如早早寻个短见,自缢而死。想罢便去室内沐浴更衣,找了几尺白绫挽个活套,挂在室外一株柳树枝上,将头伸进套内,蹬倒了脚底垫物,接下来便是一阵挣扎,只一会儿工夫便天鼓鸣响,舌从口出,命赴黄泉,呜呼哀哉。
  夫人只想一死了之,哪里想到这一死反倒使其功成名就,成了后来大清国的国母。据传说,只因这李氏夫人缢死在柳枝上,所以满族人在每年黄米下锅那天,都必插柳枝,那就是用来纪念夫人之死的。罕王跑了,爱妾殁了,总兵大人还不知晓。直至清晨起床,盥洗完毕,下令抓罕王时才遍寻不见,顿时自感大事不妙。惶惑之际,发现自己的爱妾竟然挂在了柳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已是没命。总兵顷刻省悟,知是爱妾走风,放走了大罕,只气得三尸神爆炸,七窍内生烟。
  这位总兵大人虎踞辽沈,威震边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万历皇帝的大将重臣。大罕将来即便能位至九五,但現在也不过是一介武夫书童耳。而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爱妾,竟敢私自将罕王放走,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只见这总兵大人须发倒竖,双目暴凸,捶胸顿足,怒不可遏。盛怒之下,令手下人砍断白绫,让尸体坠地,又使人将尸体衣服扒光,一丝不挂,然后鞭尸四十。直将这美妾的艳尸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横飞。   还好,大罕脱逃朝廷尚不知晓,先隐瞒内情还有补救余地。想至此总兵便急急发兵,令将士昼夜兼程,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务必把努尔哈赤缉拿归案。
  现在的满族人祭祖时,有一段时间必须熄灯。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便是祭祀夫人的。因夫人死时被李成梁鞭尸四十,裸体赤身,为了避羞,便熄灯祭祖。
  五 自有神灵相助
  再说这罕王带着大犬马不停蹄,整整跑了一夜,周身大汗淋漓,人困马乏,只得下马休息。还未待人马缓乏透气,忽闻来路杀声连天,人喊马嘶,料是李总兵发兵来追杀自己,一时不容多想,急跨上大青马,继续向北逃窜。跑着跑着这大青马忽失前蹄,卧地不起。眼见着后边追兵渐至,罕王情急跪在马前,对大青马连叩三个响头,口里不停叨念:“大青!大青!当救我生,今天如能带我逃离险境,他年若得天下时一定封你为国号。”
  哪知罕王这一拜就惊动了两个穷神。一个是本地山神,另一个就是当坊土地。这一日,两个正自闭目养神,忽闻紫微星主在自己的管辖属地跪拜一匹大青马,不由大惊。两个不敢怠慢,急忙开启神眼,见星主后边不但有大兵追赶,且喊杀连天,方知是紫微星君有难。两个不敢怠慢,一个掌赶山鞭,一个握龙头拐,如飞般奔到死马面前。先是山神奋神威用赶山鞭将大青马救起复活,接着土地爷便发仙气打通了大青马的血脉为其恢复元气。只见大青马四肢一阵抖动后,顷刻间便死而复活。只见它呼地一声,青鬃倒立,一跃而起,接着便满身鬃毛神乍,四蹄好似钹歘。
  罕王大喜,急忙飞身上马,又开始疾驰起来。两个穷神见星主上马,更是不敢怠慢,一个用赶山鞭不停地催马奔驰,一个发神威不停地用神气为大青马助力。直到将大青马送出自己的管辖地界后方才回身去向上帝奉告。
  再说那大青马驮着罕王在两个神仙所发神力的作用下,又拼命狂奔了一个下午,在跑出山神土地的管辖地界后,终于趴卧在地,鼻内流血顷刻而死。请看官牢记,后来的清朝起国号为大清(青),便是由祭祀大青马而来也。
  罕王坐骑一死,没了脚力,便只好带着烈犬,避开大路斜刺而逃。眼睜睁见大兵渐次赶上,罕王早已筋疲力尽,忽见不远处有一空心大树,大约是黑熊冬季蹲仓的地方。大罕急中生智,顾不了许多,便一头扎进空心树洞里,权做避难之所,嘴里只是一个劲地叨念:“苍天保佑,给我一条生路!”
  说来也巧,也是罕王合当不死,命不该绝。就在罕王带狗钻入树洞不久,天上忽然黑压压飞来一群乌鸦,丫丫杈杈齐聚在了空心树顶的老枝上,把个罕王严严实实地围裹在了中间。
  本来后边追兵已在路上不远处见到了那匹累死的大青马,自料大罕逃离不远,决定就近分兵搜捕。当搜到距罕王藏身树洞不远处时,见一群乌鸦群聚树顶,兵书云:“无人鸟栖树,人至鸟惊飞。”追兵料罕王不会躲避至此,便都改方向去搜捕罕王,大罕这才暂时脱离了危险。
  眼见追兵渐渐远去,身心疲惫的罕王急忙战战兢兢从树洞中钻出。自思这一明晃晃的树洞,岂能长久藏人?倘追兵发现洞里有人,就似瓮中捉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将自己抓获,哪个还敢在这里藏身?与其束手被擒,反不如舍命脱逃。罕王越想越怕,见前方不远有一茂密的芦苇丛,生死全由老天爷安排吧。想到这里就来了个野鸡闷头钻,管它里边如何,自家逃命要紧,接着就一头扎入到了芦苇丛中。
  又过了一会,疲困至极的罕王终于稍稍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他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跟随自己的这条大狗。一股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禁不住将其一把搂入到了怀中,自思这狗跟随自己舍命逃奔,没得一点歇息,其劳累可想而知。“我的狗哇,是大罕我委屈你了,你才是我的真正弟兄……”想着想着,大罕便躺卧在草丛中呼呼地睡着了。缉捕罕王的大兵又向前追赶一阵,见前无村,后无店,四处无半个人影,真乃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领队将官气急败坏,便下令点火烧荒。自认为抓不到努尔哈赤也一定会把他烧死。眼看天已经是越来越黑,带兵将官自认倒霉,只好垂头丧气收兵回营,被这李成梁大人一顿臭骂,亦无办法,只得悄声作罢。
  且说这漫山遍野的大火伴随西北大风,越烧越旺。风借火势火助威风,哔哔啵啵顷刻间便烧至大罕身边。这大罕此时心神疲惫烂睡如泥,大火烧到了身边也全然不觉,只可怜这只跟随罕王的大狗,见主人危急便急跳入附近河中,浸湿全身,再跑至罕王身边四周打滚,经不断往复才逐渐将罕王身边的草地慢慢浸湿,罕王才未被大火烧死,侥幸又躲过了一劫。而那只可怜的大狗却因身衰力竭,躺在大罕身旁,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永远永远地离开了它最亲密的主人努尔哈赤。
  罕王一觉醒来,举目四望,眼前一片灰烬,四围遍地狼烟。再看跟随自己的那条大狗,早已直挺挺地死在了自己身旁,且浑身通湿。罕王心如刀绞,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抱着挺尸的死狗放声痛哭,悲痛欲绝,于是对天发誓:“今后女真子孙万代,永远不吃狗肉,不穿狗皮。”
  满族习俗,忌杀狗、忌吃狗肉、忌戴狗皮帽子、不穿狗皮衣服皆缘于此,并一直延续至今。
  罕王历经劫难,饱受辛酸,虽大难不死,却也是孤家寡人,最后便流落到了长白山。
  这长白山乃中国东北最高山脉。它的主峰白头山犹如一架巨大的天梯直插云天。其下端是茫茫林海,上部则白雪皑皑,积雪四季不消,白头山因此得名。由长白山发源的鸭绿江向南流入西朝鲜弯,第二松花江入松花江、牡丹江,又与黑龙江汇合流入鄂霍次克海。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罕王逃入长白山后,见这里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不由心旷神怡。他入深山林海采蘑菇,用木杆削尖挖山菜、掘人参用于生计。劳作之余,每每想起这次劫难,但凡危急关头,总能化险为夷,大难不死,这难道都是苍天保佑?自己将来可成九五之尊吗?想至此,便用手中之木杆祭苍天。同时又想起乌鸦救驾一节,心里不胜感激,就在杆子上挂些食物让乌鸦来吃,用以报答救命之恩。后此习也延续下来,成了满族人的又一习俗。
  六 罕王一统天下
  都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历了大难不死且胸怀壮志的努尔哈赤,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他从“十三副遗甲”起兵,戎马四十四年,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而且基本统一了东北地区。继努尔哈赤之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续统一女真星散诸部和东北地区。到1642年(崇祯十五年),皇太极终于完成了对女真各部和东北地区的统一。于是,一个东起鄂霍次克海,西迄贝加尔湖,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的广阔地域以及明奴儿干都司等境内的各族人民已全部被置于后金东北疆域的管辖之下,各族人民开始密切联系,迅速融合,很快就在中国的东北边塞形成了一支足以让大明帝国为之心寒的军事力量。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几次企图率队入关的努力都没有成功,皇太极所谓“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不过,崇祯十六年仆倒的大树不是别人,而是皇太极自己。他死在了沈阳。幼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此时对大权在握的多尔衮来说,更是犹豫不决。后金的十几万大军只能在山海关之外虎视眈眈。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且说明朝崇祯皇帝自登大宝那一天开始,接二连三的水灾、旱灾和蝗灾整整持续了一十六载,到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水旱灾害和蝗虫肆虐齐至,普天下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草根和树皮被吃光后,人们只好吃观音土维持生命,于是普天下开始大乱。最初是南方的苗蛮造反;后有塞北的罕王攻占了沈阳城;紧接着河东高丽来下战表;最使崇祯撕心裂肺的就是陕西反了闯王李自成。这一路人马斩关夺隘,势如破竹,打下了宁武关后,大队人马径自杀进了北京城。大将李国祯闻之大怒,亲率兵在棋盘大街与流寇展开激战。一直杀了三天三夜未分胜负。此时的崇祯皇帝急火攻心,急登金殿与满朝的文武大臣商讨应急对策。哪知满朝文武一个个战战兢兢,半晌无语。末了,才有大臣启奏,流寇杀入城内后,朝廷重臣周阁老和大臣杜自恒已经率军投降闯王,将大明江山拱手送给了李闯王等待封官加冕。崇祯皇帝闻报心里惶恐,几乎瘫倒在案前。
  这里暂且不说李自成登基和大明灭亡一节,只因大明政权这一垮台,就引出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吳三桂。
  还在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就在长安正式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他亲率大军渡河东征,杀向明朝的都城北京。到三月初,李自成已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崇祯万般无奈之下,急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
  此时吴三桂任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接到勤王旨令后,已知大明江山不保,便有意延缓战机,一边统兵缓缓入关,一边暗暗自寻良策。果然行至山海关不远的河北丰润(今河北唐山市内)时,就传来信息,京城已经失陷,崇祯自缢在了煤山。
  其实明朝灭亡早就在吴三桂预料之中,大明灭亡和崇祯之死对他来说并不足惜,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能为自己找到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地。思忖良久后,他决定还是先回山海关大营。
  要说吴三桂这个人可算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不但有包藏宇宙之心,且还有吞吐天地之志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多年坐镇辽沈的总兵,今天却有些进退两难了。大明江山对他是无关紧要,现在最要紧的是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势力?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无非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归降李自成,要么就得投靠清军。孰得孰失是他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此时举棋不定的不光是吴三桂,还有闯王李自成和多年就虎视中原的多尔衮。
  因为在此之前,也就是从袁崇焕镇守边关那一年开始,女真进攻中原就连连受挫,清太祖努尔哈赤甚至因此积郁成疾而病逝。现在的多尔衮几次想出兵都举棋不定。他深知,山海关是从东北进入华北的咽喉,明军在那里险居扼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要图中原,只有绕道蒙古过长城,以游击围点的战略才能南进,只可惜这步棋实在是太难走了。
  还在此前不久,多尔衮就曾接受了明降臣范文程的建议向南推进。当他率领十四万大军过辽河时,却接探马来报,李自成已于前一月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多尔衮闻听大吃一惊,自思,若再想从山海关西下,直迫京畿,这却难了!摆在他眼前的路也只有两条,是绕道蒙古、迅速出兵还是保存实力,缓兵徐图呢?
  犹豫不决的多尔衮最后终于在明降将洪承畴坚决主战的建议下,决定攻打北京。
  再说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就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现在他观山海关就如锋芒刺背,对吴三桂这个人当然是不除不快,可是这里也有一个两难,是剿还是抚呢?李自成思之再三,终于考虑大军初定,应先休养生息,便派人劝降吴三桂,议订犒银四万两、黄金千两,另有敕书一道,封吴三桂为侯。此外,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原来曾任北京的提督京营(卫戍兼后勤司令),北京城破后,吴襄被大顺军活捉。李自成令他给儿子修书劝降。
  此时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何况爱妾陈圆圆和父母一家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为保全家人性命,他别无选择,最后只好答应与李自成议和。
  为防李自成有诈,他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吴三桂自以为此举万无一失。哪知多尔衮将计就计,趁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之机,突然向李自成发动攻击。这个举措,让吴三桂大呼上了多尔衮的当。李自成却以为上了吴三桂的当,他认定吴三桂“引狼入室”,便杀了吴三桂的全家。事情走到了这一步,也许不是吴三桂的本意,但此刻的吴三桂也不能不报杀父之仇,于是他开始放清军入关帮助自己追剿李自成的部队。结果仅十八天就赶跑了闯王李自成。吴三桂既为报仇也因贪功,对李自成穷追不舍,于是就倒出了一座空旷无主的北京城。
  1644年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北京,罕王的孙子顺治皇帝终于在多尔衮的辅佐下,太太平平安安稳稳地入主北京,成了大清国的开国皇帝。上演了一出“顺治帝坐北京心满意足”的喜剧。
  七?摇大清旧俗来历
  顺治帝登基后,与摄政王多尔衮念念不忘先祖的恩德。为纪念大青马对先祖的救驾之恩,于是便立国号为大清(青)。不久又将紫禁城坤宁宫室内的南、西和北接绕了三铺大炕,窗外还糊上了老东北才有的窗户纸以祭先祖,使其成了紫禁城里的一绝。
  尤其使顺治帝念念不忘的是先祖努尔哈赤在最危难时刻时的乌鸦救驾之恩,他下旨在坤宁宫前东南方立起一根神杆,名曰索罗杆,用以祭天。逢年过节还要在杆顶的神斗里放吃食供养乌鸦。后来,此俗几乎流传到了所有的满族家庭。
  昔日,满族家庭不论是穷还是富,也不论家族是大还是小,凡家庭居住的庭院,都要在院子竖立起一根木杆,俗称“索罗杆”。同时在大门的左侧,还立一块二尺见方的石头,叫神石。其中有的大户也有立三块的。神石上都有一个石眼,为之神眼,是用作插索罗杆子用的。满族人家中立的“索罗杆”,又称“神杆、得胜杆、祖宗杆、妈妈杆”等。立杆的位置一般在正房前庭院中的东南侧,杆长一丈左右,下粗上细,顶端尖锐。接近杆顶之处,套一锡斗。索罗杆子上端还包着一块红布,在杆顶的下方横一短杆,上面挂着一个小斗,也有绑草把的,里边放着高粱、猪肠、猪肚、猪肺等杂碎。因为满族人每年都要祭天。
  满族的神杆来自于深林里挺拔直溜的小树,最短不低于九尺,很像汉人春节挂灯的灯笼竿,其寓意为上界的九重天。顶端绑上红布或涂上猪血,是为了满足天神对猪血的需求。而吊斗里的高粱、猪肠、猪肚、猪肺等杂碎则是为了喂养祭祀乌鸦和喜鹊的,因为乌鸦在关键时刻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插神杆除祭天外,还有祭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意思。
  由于顺治帝此举,乌鸦成了神,以至于后来的紫禁城上下乌鸦成群结队。它们时而在天上“打场”,时而去宫殿的屋檐附近做窝也无人敢问津,逢年过节就去索罗杆上抢食美味,日子过得十分快活。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又拨国币在蒙古贞的海棠山下修建了一座庙,亲赐匾额“敕建黑帝庙”。它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乡黑帝庙村,村以庙得名。这座古刹坐落在医巫闾山后尾之平顶山南,临东沙河,地处平原沃野中,是阜新地区最早的清代喇嘛寺庙建筑之一,为土默特旗旗寺。到清康熙时,还亲御书匾额一方,赐名曰“瑞昌寺”。按汉藏结合式建筑,它分两进院落,寺院四周建有较高的石砌围墙,最前方有影壁墙一面,依次为山门五间,在天王殿前立有高数丈石旗杆一对,为独石。一对巨壮的雄狮分站两侧。进山门便是一进院落,左右有钟鼓楼两座,中间为天王殿五间,歇山式,坐北朝南,塑有四大天王像。还有一对石碑亭,为顺治御制石碑文,讲述乌鸦救主之典故及建寺之缘起。以后北方一些女真的故地都纷纷效仿建了不少黑帝庙,里面供奉喜鹊和乌鸦,这大约也是为报答乌鸦救驾之恩。
  从此乌鸦救主的故事以及“黑帝庙”的名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时间一长,乌鸦和喜鹊就成了满族人所崇拜的图腾,并一直延续至今。甚至现在大庆市大同区有一个油田就起名为黑帝庙油田。
  责任编辑 郑心炜
其他文献
一 乔不启向马服理  亮出了招牌式動作  拎着包刚进走廊,一缕阳光追影似的落在身上。马服理立马感觉有一种怪异的气息擦着眼皮就过去了,有一种邪性的味道。  最近,也就是最近,公司不少职工开始对马服理侧目相看。当然了,这侧目相看里面掺杂着很多不可理喻的东西,归结起来有多个版本,且有些靠谱:有人说,马服理在搞一个见不得人的名堂,躲躲藏藏,一天就像残雪怕见阳光,鬼鬼祟祟堪比小偷;有人说,马服理这两天神经不
期刊
一 遭遇诈降  北满军区剿匪部队是在午夜时分悄悄进入埋伏阵地的。为了掌握敌情,团长常方首先派出了侦察排长马贵军进入到了东垓城,并且写了一封信,让马贵军交给东垓城的地下党员戴言,由戴言再转给守城的保安团长,晓之以利害,敦促其投降……  侦察排长马贵军把自己打扮成当地老农的样子,于上午八点钟来到东垓城下。不料被守城的团丁横枪拦住,团丁气势汹汹地问:“嘎哈的?”  马贵军掏出介绍信,说:“老总,这是我从
期刊
一  早些年,在我老家安奎县城东侧不远的荒郊,有个很大的黄土坑,大家都叫它“东大坑”,因闹过黄鼠狼,迷过邻居家的新媳妇儿,又叫“黄皮子坑”。一般女人和小孩都很少到那里去。  东大坑是县城里住户常年取土形成的。在坑的正中间却有一处凸起的“孤岛”,孤岛上有几座荒草掩映的坟茔。挖土的人们自动绕开坟茔取土,给故去的人留下一座岛屿安居。由此推测,荒坟应早于大坑很多年。  不知是因为那几座荒坟的传说,还是因为
期刊
一 死亡约会  不对劲儿,肯定不对劲儿。  搁下电话,她感到有些心神不定,总觉得那电话不是他打来的。但不是他打来的又能是谁呢?谁能那样准确无误地说出他们两人之间约定的联系暗号?他说话的嗓音今天怎么那样沙哑?说患了感冒,感冒了就完全变得像另一个人的嗓音了?  晚饭她吃得很少,站起身,取下衣帽钩上的提包往外走。丈夫正在客厅里看电视,朝她斜了一眼:“又要出去?”  “嗯。”她轻哼了一声。  离开家门,她
期刊
这是一个雷雨之夜。  赵文东感觉特别烦躁,久久不能入睡,直到快十二点了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刚睡着不久,赵文东就做了个噩梦: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他坐在一辆黑色轿车的副驾驶座上,行驶在山间的一条公路上。突然,在前面大约二十米处,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刚好落在了路右边。司机想减速,赶紧踩刹车。谁知司机却又惊呼了一声:“刹车失灵了!”边说边下意识地打方向盘,想从石头左边绕过去。哪知道由于车速太快,车子一下
期刊
一 格格不入  吴大瑞正陪妻子逛露天的商贸市场。忽然手机铃响,他看了一下显示屏,顿时紧张起来。他贼溜溜地看了妻子一眼,妻子正聚精会神地和货主砍价。吴大瑞的妻子叫杨洋,洋娃娃脸,人见人爱的样子。只是两只东方式的小虎牙,一张嘴就鬼头鬼脑往外龇,龇出的是一口大粗话。一次,吴大瑞带她赴宴,桌面上都是地方有头有脸的人。她总是抢话说,还总说脏话。吴大瑞觉得很没面子,回家路上说了她几句。她当时就急了,理直气壮地
期刊
一 芳菲新村谋杀案  汉珠市公安局新来了一个实习民警,名字叫钟林。  钟林是北京某公安大学的博士生,学的是刑侦,因为论文是毕业前检测自己学业的标准,所以决定下一番苦功夫。要写好论文,必须深入实际去体验,钟林想到了在汉珠市公安局当局长的舅舅高风,便给他打了电话,说自己想到公安局去实习。高风当然表示欢迎,并问了钟林的日程安排。起程时,钟林在电话里反复跟高风讲了,说舅舅忙,就不用亲自来高铁站接他了,可高
期刊
第一章 亡命出逃  奔吴求仕  仲夏的江南,蓝湛湛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浓荫遮盖的大道两旁,一碧千顷,绿铺红点。川流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可数。青岚倒影入水,翠梢禽声细碎,好一派明媚的风光。  “嘚嘚嘚”。一串清脆的马蹄声打破了午间的宁静。身佩长剑、衣冠不整、神色疲惫的楚国贵族公子伯嚭纵辔疾驰,对眼前的美景视而不见。他的胸膛中,被一团复仇烈火烤炙着,几欲窒息。太子少傅费无忌一向嫉恨他的父亲——任楚王左尹
期刊
一 金桃娭毑和  松涛爹  湘北十万大山中,李家洞是一处只有一条深涧、几个山坡的所在,如果你想要从中国政区图上找到它,是不可能的。  今年的六月是个天气极其异常的月份,太阳发了疯地暴晒,溪里的水从表面上断流了,只有溪里那些被水浸湿的岩石还在证明,或许还有浅浅的暗流存在。山脊上的楠竹慢慢枯黄了叶片,仿佛被火烤过一般。  傍晚,火红的太阳从山峰上跌下,天空燃烧着晚霞。虽然太阳把李家洞底儿朝天地晒了一整
期刊
一 妓院的大茶壶  在民国初年,张作霖还是东北王的时候,大东北真有一个叫宋老三的人。  不过,这个宋老三并没住在奉天城,而是住在當时的吉林省宁安县一个叫梨树沟的屯子里(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县境内)。  梨树沟这个屯子紧靠镜泊湖,由于这一带山沟遍地都是梨树,所以这个屯子名就叫梨树沟。  别看梨树沟是个大山深处的屯子,但它会聚了六省五十八县的人家。宋老三家,就是其中的一家。  宋老三的媳妇名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