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精准选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恰当的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恰当”即精准选用案例,精准选用案例就是: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习惯、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选用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案例指明了方向。
  解惑之功重在引导,引导之功重在案例的选用。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引导方法,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精准选用具体实例,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教师的引导之功表现为: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深度”,又要注重课堂教学情感的“温度”。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通过知识深度对学生的思维、智慧形成冲击和挑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师精准的案例选用,进行问题对话和情感素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通过情感体验产生认知“温度”,升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精准选用案例呢?本文以《价值和价值观》课堂教学为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精准选用:
  一、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为了解决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这一问题,笔者选用了这样的案例:2018年12月7日辽宁鞍山一名23岁消防员为救60岁落入冰水中的老人不幸遇难,引发了众人“值不值”的大讨论。设计的问题是:“试思考:何为值?何为不值?”引导出知识层面学生回答出价值的含义。但是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就不能只停留在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更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23岁救60岁牺牲貌似“不值”,但是生命不应该放在价值的天平上衡量,因为生命无价!对消防员本身来说,救人是他英雄价值观的选择,这一选择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我们要为英雄点赞。从社会角度看,这种为了他人牺牲自我的做法,传播的正能量,是榜样的力量,是文明进步的巨大的推动力,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的素养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个案例传递的是正能量,利于学生获得政治认同,有利于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
  案例的精准选用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青少年学生处在判断是非,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时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社会上都是消极颓废的看法和利己主义的做法,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习惯
  在学生们就“值不值”的问题发表完个人见解之后,或在纠结于“值不值”的思绪之中难以自拔时,教师可以作进一步的引导提问:“刚刚有的同学在‘值不值’问题上还在纠结,可能觉得60岁的老人在剩下的时间里只能消耗社会财富,而23岁的年轻人将会为社会贡献更多价值,对不对?”
  “值不值”的思考只是感性层面的思考,就上述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从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社会价值即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去进行理性思考人的价值。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指出面对不值得的质疑时,不要讲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停留在感性思考的层面,而要用理性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即要反思,而不是人云亦云,做情绪的奴隶。假如落水的是你们的亲人你会去思考值不值得的问题吗?那么为什么别人的亲人我们就要去质疑呢?培养学生理性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
  三、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针对公共参与的问题,也可以设计讨论:“对于青年救老人牺牲值不值得的讨论与我们无关吗?我们的参与对于该事件无关紧要吗?”借此引导学生運用课本知识联想到:“为英雄点赞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消极落后价值观的批判和摒弃。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四、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解决案例的选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个问题时,可以选取一些反面的最后害人害己的事例做引导。例如最近歌手陈羽凡吸毒事件,一些吸毒人士表示吸食毒品可以满足他们追求刺激的需要和激发创作的灵感。那么“毒品也能满足人的需要吗?可以说毒品有价值吗?”精准的案例与恰当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得出:必须是合法地正面积极的满足才能称之为价值。教师也可以据此更深层次的解读课本上“积极意义”的含义,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做一个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
  案例的精准选用和情景、问题的设计相结合,不仅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会使课堂更加有深度、情感和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理性思考的习惯、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坚持这样做,培养有理想、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的教育目标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实现。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现实中在中小学存在大量的学困生,如何让每一个学困生享有公平而有质
期刊
課程整合情况
期刊
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在茂密的森林里,或长成高大乔木、低矮灌木、绿色植被、动物、微生物……家庭是土壤,孩子在这里出生和成长。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社会是成长的大环境。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这是我每次开家长会时都会跟家长说的一段话。从教11年来,我一直是一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手拉手模型的基本构图  2、掌握手拉手模型的全等与七大结论  3、会利用手拉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找出手拉手模型中的全等三角形及
期刊
一、知识要点与目标  1.积累“衰微”“赫然”“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词语,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体会精致凝练富有诗意的语言。  4.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叙事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学法指导与建议  1.本文是一篇精粹短小的散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可以引
期刊
从教工作至今,我担任接近30年的班主任工作,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麻烦不断的工作,在本人看来,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容易,经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明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爱自己的学生,以及如何爱自己的学生,有了对学生的爱,我们在处理班级问题的时候,就会做到事半功倍。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以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怎样给孩
期刊
教师的工作是为托起明天的太阳。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把事情当作事业,才能让它们每一步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学校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而开展,而学生工作又是靠班主任来领导而开展,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期刊
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2、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如何借助文字展开想象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预设学情,准备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相关视频和道具。  学习过程:  一、
期刊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官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凭借丰富想象,写下千古名篇。  2.解析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的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