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职业教育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种创新模式的作用,使之成为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两化融合”重要战略部署、中央政府早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该文就是基于对国内外已有的众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调研、了解的前提下,融合互联网技术提出的“互联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应用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实训基地 4I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00-03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在智慧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大集合里的智慧职业教育、智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如何开展顶端设计,在完成实训基地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智慧”“服务”,探索这个问题的意义重大。
1 概念的提出
该文提出的4I建设模式是基于对国内外已有的众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调研、了解的前提下,融合互联网技术提出的。
4I模式包括:专业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professional)、院校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校企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管理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management)。
专业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professional):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分区域建设专业基地,实现不同基地不同课程的交叉组合,实现培养传统行业升级为“互联网+传统行业”过程所需人才的目的。同时,实现设备投资最小化、设备使用率最大化。如果把每个分区域建设的专业基地比喻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岛屿,那么互联网就是链接它们的跨海大桥。
院校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院校间设备、技术资源的共享。如果把每个院校比喻为一个城市,那么互联网就是链接它们的高速公路。
校企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基地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企业为基地提供生产、研发项目及资金支持。
管理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management):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基地智能管理,为自主培训、体验式学习管理制度的执行提供硬件条件。开放实训基地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实現远程控制和管理,确保实训室的开放和安全。对学生可限期授权,也可通过选课获得授权,刷卡(支持校园卡)进入实训室,通过触摸屏派位,直接就位在打开电源进行自主学习、训练。通过开放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的开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为领导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2 理论基础
2.1 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早就对职业教育应当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过要求。因此,应用好“互联网+职业教育”战略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为现代智能制造业培养重要的技能人才的智能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更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政策支撑。
2.2 技术保障
日渐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用户实现跨专业交叉组合学习;实现院校间设备、技术资源的共享;实现基地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企业为基地提供生产、研发项目及资金支持;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远程操控、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基地智能管理等设想成为现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3 “互联网+职业教育”大趋势
传统职业教育将升级为开放式实训环境、以大数据为智能管理平台、任由学习者任意挑选可实现多专业融合的学习培训环境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意义深远。极客学院创新上线,“互联网+”职业教育不但可以在线上教育平台提供职业培训,还可以实现更多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等功能。“互联网+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4 国内已建公共实训基地的经验
公共实训基地具备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等特点,是提高职业培训和培养技能人才水平的重要平台。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建成并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经验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的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和公益性,兼具有职业技能实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双重功能。深圳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员工培训的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青岛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央和当地政府财政共同投资建成的区域共享、覆盖城乡、公益为主的大型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定位于为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产业一线急需高技能人才提供公共平台,具有引导性、补充性和置换性三大功能。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主要面向绍兴籍学生,完善人才培训工作,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满意的培训项目和服务。 3 建设的思路
3.1 4I模式的“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产生,社会用工岗位必将导致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方向转变。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现在的中职学校与高职衔接,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公共实训基地是走质量生存的必由之路。
思路:以“互联网+”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省专家指导,企业参与,系统设计,兼容共享,学校承担具体建设任务。
目标:服务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基地运行模式,为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中高职衔接及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3.2 携手企业,共建基地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企业设备、技术进基地共建环境;企业技术人员进基地共建师资;企业生产加工标准、操作流程进基地共建课程;企业制度进基地共建文化;企业生产任务进基地共建实训(教学);企业新员工进基地共建培训;企业新技术、新设备进基地共建(新技术)普及、推广平台”的7大共建目标,并给此目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携手企业,共建“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
4 建设的意义
以“互联网+职业教育”战略思想为指导,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打造“智慧”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完成实训基地复合功能的创新建设,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目的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4.1 对升级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互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为导向,通过组建新兴专业,按照职业岗位和技术活动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之配套的专业互联型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创新培养应用技能,这种建设模式的探索,对升级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对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工序为流、以技术标准为培养目标的基地建设模式与新形势下传统行业升级的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服务。
4.3 对提升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意义的认识、完善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探究、完善建设思路,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基地的建设思路、细化建设环节、深化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比。这项工作对提升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意义的认识、完善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4.4 对实现“政府主导、学校管理、校企共建”,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多赢”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特点,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提供支撑产业升级的新能力。“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就是顺应这一现实形势提出的,这一探索对实现“政府主导、学校管理、校企共建”,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多赢”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4.5 对创新跨界思维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互聯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求职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求职业学校实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融合化、综合化,搭建通用能力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破除重显性技能,轻隐性技能的倾向,增强学生发展潜力和后劲。针对智能制造、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岗位能力要求,针对省电子信息公共实训基地的设备情况,设计课程体系,制定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修订了课程标准、技能鉴定标准、基地建设标准、教师标准,推进了专业升级,创新了跨界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
4I模式的“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较以硬件实物为主的传统公共实训基地具有虚实结合、设备使用率高、易于实现开放式实训、易于实现智慧管理,能更广义地体现“公共”二字的优势。但由于4I模式的公共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比较新、运作载体的虚拟化数字化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备、有效教学资源大数据不够丰富、物联技术局限性等现实原因,会给公共实训基地的运作带来很多问题,如虚拟实训基地很难开展实训载体以硬件为主的训练、即时评价存在统计风险等现象。比较之时,优劣之处势均力敌,但在“互联网+”洪流面前,在完成实训基地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智慧”“服务”这6个字是值得深思的 。
参考文献
[1] 贲志宇,孙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M].沈阳出版社,2013.
[2] 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85-88.
[3] 梁克瑞,徐广智,陆玲.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4(2):35-37.
[4] 彭晓兰.基于“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专业建设方案[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170-171.
[5] 王晓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12.
[6] 王俊山,杨天英.基于专业群理念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25-27.
[7] 姚晓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J].成功:教育版,2013(24).
[8] 朱雨兰,邹定南,陆春其.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之专业产业化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9-21.
[9] 马越超.基于内外互融的5D式实训室管理模式探索及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26.
[10] 谭静.中职生职业技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Z].
[12]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Z].
[1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Z].
[15]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Z].
关键词:“互联网+” 实训基地 4I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00-03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在智慧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大集合里的智慧职业教育、智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如何开展顶端设计,在完成实训基地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智慧”“服务”,探索这个问题的意义重大。
1 概念的提出
该文提出的4I建设模式是基于对国内外已有的众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调研、了解的前提下,融合互联网技术提出的。
4I模式包括:专业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professional)、院校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校企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管理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management)。
专业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professional):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分区域建设专业基地,实现不同基地不同课程的交叉组合,实现培养传统行业升级为“互联网+传统行业”过程所需人才的目的。同时,实现设备投资最小化、设备使用率最大化。如果把每个分区域建设的专业基地比喻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岛屿,那么互联网就是链接它们的跨海大桥。
院校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院校间设备、技术资源的共享。如果把每个院校比喻为一个城市,那么互联网就是链接它们的高速公路。
校企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基地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企业为基地提供生产、研发项目及资金支持。
管理间互联(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management):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基地智能管理,为自主培训、体验式学习管理制度的执行提供硬件条件。开放实训基地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实現远程控制和管理,确保实训室的开放和安全。对学生可限期授权,也可通过选课获得授权,刷卡(支持校园卡)进入实训室,通过触摸屏派位,直接就位在打开电源进行自主学习、训练。通过开放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的开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为领导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2 理论基础
2.1 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早就对职业教育应当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过要求。因此,应用好“互联网+职业教育”战略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为现代智能制造业培养重要的技能人才的智能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更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政策支撑。
2.2 技术保障
日渐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用户实现跨专业交叉组合学习;实现院校间设备、技术资源的共享;实现基地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企业为基地提供生产、研发项目及资金支持;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远程操控、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基地智能管理等设想成为现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3 “互联网+职业教育”大趋势
传统职业教育将升级为开放式实训环境、以大数据为智能管理平台、任由学习者任意挑选可实现多专业融合的学习培训环境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意义深远。极客学院创新上线,“互联网+”职业教育不但可以在线上教育平台提供职业培训,还可以实现更多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等功能。“互联网+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4 国内已建公共实训基地的经验
公共实训基地具备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等特点,是提高职业培训和培养技能人才水平的重要平台。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建成并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经验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的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和公益性,兼具有职业技能实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双重功能。深圳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员工培训的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青岛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央和当地政府财政共同投资建成的区域共享、覆盖城乡、公益为主的大型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定位于为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产业一线急需高技能人才提供公共平台,具有引导性、补充性和置换性三大功能。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主要面向绍兴籍学生,完善人才培训工作,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满意的培训项目和服务。 3 建设的思路
3.1 4I模式的“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产生,社会用工岗位必将导致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方向转变。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现在的中职学校与高职衔接,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公共实训基地是走质量生存的必由之路。
思路:以“互联网+”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省专家指导,企业参与,系统设计,兼容共享,学校承担具体建设任务。
目标:服务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基地运行模式,为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中高职衔接及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3.2 携手企业,共建基地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企业设备、技术进基地共建环境;企业技术人员进基地共建师资;企业生产加工标准、操作流程进基地共建课程;企业制度进基地共建文化;企业生产任务进基地共建实训(教学);企业新员工进基地共建培训;企业新技术、新设备进基地共建(新技术)普及、推广平台”的7大共建目标,并给此目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现携手企业,共建“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
4 建设的意义
以“互联网+职业教育”战略思想为指导,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打造“智慧”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完成实训基地复合功能的创新建设,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目的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4.1 对升级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互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为导向,通过组建新兴专业,按照职业岗位和技术活动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之配套的专业互联型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创新培养应用技能,这种建设模式的探索,对升级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对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工序为流、以技术标准为培养目标的基地建设模式与新形势下传统行业升级的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服务。
4.3 对提升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意义的认识、完善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探究、完善建设思路,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基地的建设思路、细化建设环节、深化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比。这项工作对提升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意义的认识、完善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4.4 对实现“政府主导、学校管理、校企共建”,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多赢”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特点,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提供支撑产业升级的新能力。“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就是顺应这一现实形势提出的,这一探索对实现“政府主导、学校管理、校企共建”,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多赢”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4.5 对创新跨界思维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互聯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求职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求职业学校实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融合化、综合化,搭建通用能力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破除重显性技能,轻隐性技能的倾向,增强学生发展潜力和后劲。针对智能制造、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岗位能力要求,针对省电子信息公共实训基地的设备情况,设计课程体系,制定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修订了课程标准、技能鉴定标准、基地建设标准、教师标准,推进了专业升级,创新了跨界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
4I模式的“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较以硬件实物为主的传统公共实训基地具有虚实结合、设备使用率高、易于实现开放式实训、易于实现智慧管理,能更广义地体现“公共”二字的优势。但由于4I模式的公共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比较新、运作载体的虚拟化数字化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备、有效教学资源大数据不够丰富、物联技术局限性等现实原因,会给公共实训基地的运作带来很多问题,如虚拟实训基地很难开展实训载体以硬件为主的训练、即时评价存在统计风险等现象。比较之时,优劣之处势均力敌,但在“互联网+”洪流面前,在完成实训基地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智慧”“服务”这6个字是值得深思的 。
参考文献
[1] 贲志宇,孙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M].沈阳出版社,2013.
[2] 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85-88.
[3] 梁克瑞,徐广智,陆玲.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4(2):35-37.
[4] 彭晓兰.基于“产学融合、实境育人”的专业建设方案[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170-171.
[5] 王晓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12.
[6] 王俊山,杨天英.基于专业群理念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25-27.
[7] 姚晓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J].成功:教育版,2013(24).
[8] 朱雨兰,邹定南,陆春其.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之专业产业化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9-21.
[9] 马越超.基于内外互融的5D式实训室管理模式探索及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3(2):226.
[10] 谭静.中职生职业技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Z].
[12]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Z].
[1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Z].
[15]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