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窦娥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首的元代杂剧《窦娥冤》,取材于《列女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
  读者如果将《窦娥冤》与其改编底本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关汉卿的创作旨趣。一、《列女传》记载孝妇周青的事迹意在彰显其孝道,宣扬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关汉卿将民女窦娥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意在突出其抗争精神,揭露元代社会的吏治腐败,显示出关汉卿作为进步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担当。二、与《列女传》对周青的出身做相对简略的交代不同,关汉卿对窦娥人生背景的设置要复杂得多,如她的父亲是热衷科考的寒门士子,生活在社会底层被迫卖女赶考,她的婆婆是民间借贷的放贷者,折射出元代社会浓厚的商业气息。这些设置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大大拉近了剧本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三、孝妇周青在临刑前只发了一桩誓愿“血液逆流”,而且,这桩誓愿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称不上“毒誓”,而关汉卿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霜”和“亢旱三年”都归于窦娥,极大地增强了戏剧矛盾冲突的剧烈程度,成功地实现了“感天动地”的戏剧效应。四、尽管周青和窦娥都可以称为烈女,但是周青的人物形象十分单薄,而窦娥的性格特点则要鲜明复杂得多,后代读者忘记了周青,记住了窦娥。
  关汉卿的成功改编赋予历史典故新的生命,也带出了近百个剧种争演《窦娥冤》的恢弘景观。
  或许是受到三桩惊天撼地誓愿的深刻影响,一旦提及窦娥的形象特征,绝大多数读者的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反抗”。这种理解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还不够深刻。笔者认为,窦娥反抗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经历了由顺从到反抗的嬗变过程。
  尽管窦娥的骨子里隐藏着反抗的力量,但是她最初是无意反抗的。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和社会,家境殷实的窦娥不用为物质生活发愁,其人生愿景之一是婆媳平安、父女团聚。只是事与愿违,张驴儿父子的出现改变了窦娥的命运,把窦娥逼上了反抗的道路。但是,张驴儿父子只是窦娥反抗的诱因,而不是窦娥反抗的对象,窦娥反抗的矛头是官府。
  在这里,有两个细节需要关注:一、竇娥先是对官府存有公正执法、惩恶扬善的美好幻想,然后才发现官府的腐败,最后出现了刑场立誓的悲壮一幕。也就是说,关汉卿生动地展现了窦娥思想嬗变的曲折过程;二、愤恨不平的窦娥一方面指斥天地鬼神,另一方面又把昭雪洗耻的希望寄托于天地鬼神,万般无奈之下,“只落得两泪涟涟”,这种泪水是矛盾交织的心理悖论带来的刻骨之痛。窦娥的心理悖论反映了关汉卿苦闷沉痛的创作心理。他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深情地呼唤光明,但是又苦于找不到出路。所以,《窦娥冤》既是关汉卿面对黑暗现实发出的一阵嘶吼,也是他的思想陷入困境而发出的一声悲叹。
  一般认为,窦娥除了具有反抗思想,还有善良、孝顺等传统美德。这种观点固然正确,但失之肤浅。窦娥精神的深刻之处在于呈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特征,特别是大胆地表现了青春女子的怀春心理。
  【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圞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这几段曲辞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重要的是真实反映了窦娥作为桃李年华女子所特有的青春期心理。衣食无忧却日渐消瘦,满腹闲愁却无人可诉说,锦烂漫花却催人泪下,枝横绣闼却唯有月相伴,韶光如水却空房独守,这些意象和意境无不表现出窦娥内心深处那微妙的思春心境。笔者不能断言《窦娥冤》的主旨之一是表现这种青春期心理及其所彰显的人性觉醒,但是关汉卿用大量篇幅来加以描写,必然有其匠心和用心。
  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剧作家,关汉卿的卓越成就之一,就是关注人性尤其是女性意识,可谓“曲尽人情”。关汉卿塑造的女性形象,不论其身份和地位如何,都敢于直面黑暗的社会,勇于追求自由和理想,体现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关汉卿在借助窦娥的反抗行为讴歌女性追求自由权利、批判社会制度的同时,充分尊重了人性的变化性和复杂性这一客观规律,既让读者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而欣慰,也发出了明清言情世俗小说的先声。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窦娥渴望爱情,那么她为什么要痛批蔡婆婆和张驴儿父子呢?的确,窦娥软硬兼施地斥责蔡婆婆,毫不留情地批判张驴儿父子,其反应的程度是强烈的,其反抗的力度是惊人的。
  【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有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扎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
  【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窦娥的态度如此决绝,至少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她看透了张驴儿父子的流氓无赖本质,绝不愿意屈就苟合;二是决绝的态度背后恰恰反映了她对理想爱情的强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三是她受到贞节观念的深刻影响,不能背叛尸骨未寒的丈夫,这里也体现了旧社会礼教思想对女性生命的野蛮压制。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窦娥表达反抗的誓愿如此极端甚至残忍,为何没有引起读者的反感?
  朱光潜先生认为,面对事物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重于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重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如果用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来评价窦娥的三桩誓愿,那么其不仅给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违背了自然科学规律,其无疑是残忍而迷信的。但是,文学世界是一个审美的世界,评判文学世界的眼光应该借助审美态度,这种态度不是以科学规律为准绳,而是以作家的主体审美直觉意识为标准。
  读者阅读《窦娥冤》时,完全沉浸在窦娥美丽的人格和其不幸的命运之中,只有窦娥的冤情得到昭雪,贪官得到惩处,他们的灵魂才能得到满足的快感,他们的精神才能归于和谐。所以,他们不会以一种科学理性的眼光来评估那些誓愿的后果,而是在潜意识里为窦娥心甘情愿地做无罪辩护,这也体现了读者朴素而美好的心理。
其他文献
不好,25路公交车已经关上车门,马上就要开走了。我猛力挥手,迈开步子急追上去。按惯例,启动的车是不会停下来的,但我不想在酷热的太阳下久等,所以还是想碰碰运气。  咦?公交车没发动呢!啊,车门打开了!“谢天谢地”,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好运气感到高兴。我赶紧加快脚步,一個箭步跳上了车,把早已摸出的硬币丢进了投币箱。“当”的一声,我悬着的心随着硬币落地了。  “我都熄火了你还跑那么快?”司机朝我微笑着说。“
期刊
岩画,亦称崖壁画,是指古人刻画在天然洞壁及岩崖上的图画,是一种特殊的原始文化遗存。岩画古拙、粗犷,既有浓郁的观赏价值,又有较高的文化和考古价值,在探索人类艺术起源、宗教、文字、文化科技的发展传播等方面都是很翔实的资料,是远古人类留绘后世的极其珍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由于原始人对狩猎动物的动态造型十分熟悉,所以岩画的轮廓线条有繁有简,有曲有直,有刚有柔,充满张力,富有节奏感。作画的原料主要是用红土
期刊
繁漪的婚姻缺乏爱情,冰冷的婚姻造成了她惨淡的一生。世人往往停留在同情繁漪不幸的层面,却没有发觉还有一位若隐若现、刺人心痛的女子。她既不能充分体会无爱的悲痛,也不能深刻吸取爱情悲剧的教训。繁漪是周朴园的第二任  妻子吗?  鲁大海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第二个儿子,侍萍在年三十抱着还是婴儿的鲁大海被赶出周公馆时,鲁大海刚出生三天,回来时二十七歲。  侍萍: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
期刊
怀才求遇,可能是古代文人一生的追求。“遇”,不是简单的相遇,它应是两种不对等生命资源的相遇。人人求富贵,但并非人人能富贵。尤其是才华富者身份、地位不贵,身份、地位贵者才华不富,往往彼此相遇互补。  但人之一生可遇的人、事太多了,什么样的“遇”才是古人真正欲求的呢?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遇”和“知”一样,不是简单的知道了解的意思,如果一个君子仅是别人不知道我、不了解我就不恼火,那
期刊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不久,日本援华医疗物资上的诗意寄语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我认为,在感激的同时,我们也应学习他们的诗意,而不应一概嗤之以鼻。  诚然,疫情期间最重要的工作是抗疫,“武汉加油”“中國加油”之类的口号简洁明快、鼓动性强,有着振奋人心的力量,不可或缺。只是,在铺天盖地的呼声中,一句优雅的洋溢古典意味的诗词,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与直白的口号相比,诗
期刊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典雅的唐诗跨过千年的岁月,再次被人们口口相传,带来的不仅是传统文化之美,更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这短短十四个字所承载的情谊远胜过千言万语,令人心头泛暖。而我国“带病回村,不孝子孙”等“土味”标语固然直白,甚至有些粗俗,却贴合了中国国情,实实在在地告诉了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有助于疫情的防控。  中日抗疫标语之所以有如此迥异的风格,我认为,有距离的因素。疫情当前,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精神空间却被收窄了;加上知识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种种原因造成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是人们的共识。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量持续走低。今天,我主要围绕经典阅读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  1.阅读从来就不是“悦读”  之前有过一项调查,结论是大多数中国人一年看不到五本书。为什么?许多人回答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但
期刊
都说天地间以爱的内涵最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爱是简单的,爱的内涵简单得光凭自身是维持不了两个月的。然而,爱的历史景观何以这样云蒸霞蔚波澜壮阔,尤其在诗、小说、戏曲中,爱是主角间的主角、剧情里的剧情?说爱以艺术存在,不如说艺术以爱存在,爱怎会简单得光凭自身难以维持两个月呢?  风光明媚四季常春的小岛,碧浪万顷与世隔绝,峰顶有座华丽古堡,里面住着一对情侣,矫健美艳热情澎湃,衣履雅致食品精洁,百十奴
期刊
(一)  等  凌叔华  “阿秋,这么早起来做什么?夜里你做完坎肩恐怕也两点多了,哪里睡得够?回头又要头痛。”三奶奶伸出瘦削的手,攀着帐子,望着爱女缓缓地说,咳嗽一阵,吐了口痰。  阿秋正在屋里洗脸,很关切地说:“回头我给您再买两个鸭儿梨炖着吃吧?”  “别买了,老毛病,哪里就吃得好的?”她忽然又咳嗽起来,“况且,去年我那场病已经花了不少钱,还有两个月便是你的好日子,现在连一件新衣料还没买。你爹爹
期刊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别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覺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