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采用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高尔基)。“没有小事情,只有大手笔”(美国当代女作家奥茨)。后者当然也是指文学。怎么能够想象,没有细节的描写而有文学的存在呢!没有对于安德烈、彼埃尔、娜达莎等人的一件件小事的描写,就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那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甚至如果没有刘姥姥进大观园出的"洋相",也就不会有《红楼梦》。相反,只写一件小事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却“大有文在”: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个典型,是名符其实的“小事”;朱自清的《背影》、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打赌》……凡是读过这些作品的人,谁能忘记这些“小事”呢?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上呢?我想教学上也是“没有小事情,只有大手笔”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愚公移山》时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我们先把他们列来。
(学生纷纷提出,黑板上最后出现了一个人物表: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师: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这个人物表。大家说说看,这个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
(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90岁”;有的说“90岁不到”。)
师:到底是90,还是90不到?
生:(齐声)90不到。
师:不到?从哪里知道?
生:“年且90”,有个“且”字。
师:“且”,对!……那个智叟是个年青人吗?
生:(齐声)老头。
师:怎么知道?
生:(齐声)“叟”字呀!
师:……那个遗男有几岁了?
生:七、八岁。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龀”字知道。
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生一时不能回答,稍一思索,七嘴八舌地:“他没有爸爸!”)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
这个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由于这个细节安排得当,使得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是这样的不着痕迹,这样的自然而合理,这样的轻而易举。当然,要“捕”这样的细节是不容易的,它往往需要艰苦的寻觅和精心的设计,它往往与教师的经验、阅历、业务水平、思想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道理,与文学创作也是相通的。
没有细节,便没有风格。风格由许多不显眼的细节构建而成。
他上课总是那样活泼,无论是讲解、做练习,课堂里时常伴着一阵阵笑声。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是次要的,每次辅导只不过两堂课;而玩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很喜欢踢球,他就弄来几个小足球,上课前后大家摆开架势。他自称是“前国脚”,谁知是真是假。不过说实话,他的球技的确不错,有万夫不当之勇。那灵巧,那神态,俨然是个小孩。
(陈亦兵:《一个高级教师的平凡故事》)
看来这个高级数学教师王大任的风格是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举重若轻。
要想知道他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看一个毕业班在毕业前夕送给他的贺卡上的那段美文吧:“王大任老兄,请原谅我们这种没大没小没上没下的不成体统的称呼。因为我们太爱您,我们喜欢你幽默的谈吐,渊博的知识,刚直的性格,甚至喜欢走路的样子,字的样子,笑的样子,喜欢你的粉笔、你的书、你的自行车,还有你那顶极有特色的小蓝帽。”看,王大任的风格由他幽默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刚直的性格、走路的样子、笑的样子、拿粉笑的样子……等等细节构成。舍去这些细节,便没有王大任风格。而王大任正是以其这种独特的风格创造了数学教学的辉煌业绩。他从1982年到1990年,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数学竞赛得奖者达106人次;其中获国际奖的有29人次。1985年,他的学生吴思皓获得第2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三等奖,成为第一个在此项竞赛中得奖的中国学生。
细节,有时又是随意之举,即兴创作。
某校一老师,一次上课,刚到课室门口,里面就传来阵阵笑声。他站了一会便走上讲台,可笑声仍然不绝。他没介意,也面带笑容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地打开粉笔盒,伸手进去拿粉笔。啊,毛茸茸的什么东西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这一惊恐,又引起了学生们咯咯的笑声。原来,粉笔盒里不知什么时候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
这一来,老师的尊严受到损伤,教学的气氛也被破坏了。遇到这种事情,有的老师可能沉不住气,但这位老师不这样。他定了定神,沉默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给这堂课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象老舍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由老师手上传开了。大家不住在赞叹老舍先生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打心里佩服老师把问题处理得这样好。 (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
看,“小事情”遇到了“大手笔”,阻力变成了动力。
随意之举,即兴创作,更显功夫之深浅,更标志水平之高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平时多学习,勤积累,多谋善断,到头来才能随机应变,挥洒自如。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子·喻老》)。教学上任何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 粒粒都是钻石,串起来就成为项链;根根都是稻草,编起来只是草绳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上呢?我想教学上也是“没有小事情,只有大手笔”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愚公移山》时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我们先把他们列来。
(学生纷纷提出,黑板上最后出现了一个人物表: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师: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这个人物表。大家说说看,这个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
(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90岁”;有的说“90岁不到”。)
师:到底是90,还是90不到?
生:(齐声)90不到。
师:不到?从哪里知道?
生:“年且90”,有个“且”字。
师:“且”,对!……那个智叟是个年青人吗?
生:(齐声)老头。
师:怎么知道?
生:(齐声)“叟”字呀!
师:……那个遗男有几岁了?
生:七、八岁。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龀”字知道。
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生一时不能回答,稍一思索,七嘴八舌地:“他没有爸爸!”)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
这个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由于这个细节安排得当,使得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是这样的不着痕迹,这样的自然而合理,这样的轻而易举。当然,要“捕”这样的细节是不容易的,它往往需要艰苦的寻觅和精心的设计,它往往与教师的经验、阅历、业务水平、思想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道理,与文学创作也是相通的。
没有细节,便没有风格。风格由许多不显眼的细节构建而成。
他上课总是那样活泼,无论是讲解、做练习,课堂里时常伴着一阵阵笑声。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是次要的,每次辅导只不过两堂课;而玩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很喜欢踢球,他就弄来几个小足球,上课前后大家摆开架势。他自称是“前国脚”,谁知是真是假。不过说实话,他的球技的确不错,有万夫不当之勇。那灵巧,那神态,俨然是个小孩。
(陈亦兵:《一个高级教师的平凡故事》)
看来这个高级数学教师王大任的风格是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举重若轻。
要想知道他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看一个毕业班在毕业前夕送给他的贺卡上的那段美文吧:“王大任老兄,请原谅我们这种没大没小没上没下的不成体统的称呼。因为我们太爱您,我们喜欢你幽默的谈吐,渊博的知识,刚直的性格,甚至喜欢走路的样子,字的样子,笑的样子,喜欢你的粉笔、你的书、你的自行车,还有你那顶极有特色的小蓝帽。”看,王大任的风格由他幽默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刚直的性格、走路的样子、笑的样子、拿粉笑的样子……等等细节构成。舍去这些细节,便没有王大任风格。而王大任正是以其这种独特的风格创造了数学教学的辉煌业绩。他从1982年到1990年,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数学竞赛得奖者达106人次;其中获国际奖的有29人次。1985年,他的学生吴思皓获得第2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三等奖,成为第一个在此项竞赛中得奖的中国学生。
细节,有时又是随意之举,即兴创作。
某校一老师,一次上课,刚到课室门口,里面就传来阵阵笑声。他站了一会便走上讲台,可笑声仍然不绝。他没介意,也面带笑容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地打开粉笔盒,伸手进去拿粉笔。啊,毛茸茸的什么东西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这一惊恐,又引起了学生们咯咯的笑声。原来,粉笔盒里不知什么时候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
这一来,老师的尊严受到损伤,教学的气氛也被破坏了。遇到这种事情,有的老师可能沉不住气,但这位老师不这样。他定了定神,沉默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给这堂课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象老舍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由老师手上传开了。大家不住在赞叹老舍先生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打心里佩服老师把问题处理得这样好。 (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
看,“小事情”遇到了“大手笔”,阻力变成了动力。
随意之举,即兴创作,更显功夫之深浅,更标志水平之高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平时多学习,勤积累,多谋善断,到头来才能随机应变,挥洒自如。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子·喻老》)。教学上任何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 粒粒都是钻石,串起来就成为项链;根根都是稻草,编起来只是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