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史照亮思政课教学的底色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百年党史是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党史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及英雄模范事迹教育和实践活动,让百年光辉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迹真正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教材和资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注入力量。用党史照亮思政课教学的底色,有利于思政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发展、国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重要的思想精神核心,更是人们学习、理解、应用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发展是否稳定、国民意识形态是否安全事关国家安全,而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个国家的人才如果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其必然可以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文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三贴近”原则,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在生活化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文章认为,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实践性课后作业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将微型小说引入课堂,给课堂一个人物形象,给教学一段故事情节,给学生一处留白空间,从而让知识变得丰满,让思维变得深刻,让行为变得坚定,让|课堂变得有灵性、有张力有韧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
作为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的应然样态,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好开展活动的议题。针对当前议题式教学中“议味”不浓、“议意”不足、“议境”不彰等现象,需要从议题设置与展开角度入手,厘清课标、教材和教学的内在关系,在议题的转化、分化、活化、深化上做文章。好的教学议题既要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又要有厚度和温度。充分发挥议题在教学中的统摄功能,使思政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五、做事之前有三思: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如何去做(二)能不能做每个人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人类认识史的高度浓缩,历史的“集体记忆”深深地影响着后代个体的思维与行为,使后者习惯性地沿着“人家怎么做咱怎么做”的路径前行。先人积累的知识告诉后人哪些事情是能够做到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对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后人如果认为需要去做就放心去做;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所隐指的那些事情就不要去做。这样,后人就以为“能不能做”是决定“该不该做”的必要前提,因而\"能不能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实际国情结合发展后所沉淀出的重要理论成果。简言之,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及其过程、论断,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明确我国在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程度的关键渠道。一般来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程进行研究,基本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入手,继而对其方法论进行剖析。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但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又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
2017年,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对新教材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新增法治教育专册,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教学不知如何下手。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深刻把握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增强法治教育实效,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特举办“首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聚焦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难题。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新学期开始,开学第一节课尤为重要。紧扣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精心设计“四心”教育:心中规、心中有尺、心中有物和心中有法。设置悬念,引生入课、层层递进,明确学科任务和要求,为学生进入新学学习开好局。
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为例,探索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三为”课堂策略,为落实初中思政课“情怀要深”要求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