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优而学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是近几年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处理上各个学校的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通过这几年使用下来积累的经验,对如何更好地使用学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案 自主探究
  走入现在的课堂,你常常会发现,学生人人手持一份学案,忙得不亦乐乎。学案的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作业)”等等。
  近几年来,学案的撰写和使用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热点之一。这一段时间,笔者听了一些课,本身也在用学案。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看到了运用学案的许多优点,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许多学校的学案设计通常采用一人主备、集体讨论的方式,但由于工作量较大,集体讨论常常流于形式,往往哪个人编的,就以其思路为主要精神,其他人只不过小作修改而已,有时根本谈不上是精品;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学案的质量,剥夺了一些青年教师备课的机会;有的教师往往只拿着一份学案就进教室了,而并不进行二次备课,教案已经完全被学案替代;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而有些学生不仅完成了第二天的“课堂研讨”,甚至连作业也做好了;教师每天不仅批改作业,还要抓紧时间在课前检查“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每份学案要收发两次;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常常感到为难——复习课的学案比较容易设计,而概念课的学案实在很不好搞……
  前一段时间,笔者写了一些学案,也用了一些别人撰写的学案,结合所听的一些使用学案的教学研讨课,便有了关于学案的几点思考。
  一、学案应该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教师设计教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设计学案自然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思考。
  学案的产生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类似于以前的“讲义”。现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学案不仅加入了“学习双向细目标”和“学习重点与难点”,还配备了“课前导学”。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简单地用学案代替了教案。
  学案和教案毕竟不一样,教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遇到难点时进行点拨、引导。教师不仅要思考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更要研究如何来传授知识。所以,光有学案是远远不够的。
  二、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都应该单独设计学案。
  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
  实验课的学案应该着重从学生的具体操作和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分析角度着手。
  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
  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
  试卷讲评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化学方法、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在哪道试题上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缺陷又在哪里;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三、同一节课的学案可以不一样
  因为每位教师对每一节课的理解会不一样,所设计的教案会不一样,加上每个班级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一节课有统一的学案显然不合实际。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同一节课的学案不仅可以进行分层设计、自主选择,也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
  四、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宁可暂时不用
  实践告诉我们: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但是,一份低质量的学案有时反而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何况有些新授课的学案与教材相比确实也显得多此一举,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高质量的学案显然比较困难。所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没有高质量的学案不如暂时不用。
  五、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
  很多教师的学案主要是以教学任务完成得越多越好,即知识传授越多,分析得越透彻越好,替学生考虑得越周全越好,课堂时间利用得越高越好,往往导致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往往是被动地学,按照教师的指点,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很少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这种状况在化学教学中往往导致: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时,由于新奇感而产生浓厚兴趣,而随着学生需要理解与记忆的知识逐渐增多,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化学感到困难而逐渐失去学化学的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学案中学生自主探究的议题,在思维与方式方法上进行引领,对科学探究的技能技巧进行指点,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学案要改变“听、记、背、练”的状况。要使学生从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中主动体验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精神,获得科学的方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于中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
  [2]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凸显一个老师有效教学方法的手段,所谓“有效性”,就是老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有关规律下,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得到的收益越大。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性 实施和策略  一、有效的教学实施的策略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有效教学首先不能缺少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读,仔细领会,这样才能做到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历史
期刊
【摘要】本文对高三物理复习中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探究。通过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典型案例,阐述了“以题带点”“少讲多练”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以题带点 边讲边练 少讲多练  背景:江苏省现行高考制度——理科: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以语数外三门总分划线,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理科的“物理+x”由各批次和各院校对选修科目提出等级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绝大多数高中都把语数外放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角度新颖、切入点恰当的问题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能够揭示学生的认知矛盾,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心理年龄,使他们能够明确问题的指向,有积极回答的愿望,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考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触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
期刊
报载,某初中学生苗壮,14岁,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只因迷恋电脑游戏,母亲“不太严重”地批评了他几句,竟然跳楼自杀、撒手人寰。  报载,某校初二学生,因打赌“看谁的胆子大”,数人集体服安眠药,所幸剂量不大,经抢救脱离危险,才没有酿成悲剧。  报载,某重点高中一年级数名女生,刚入学因不服从学校不准留长发的规定,而集体服毒,幸亏发现较早、抢救及时,才把这些花季少女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每每看到这一
期刊
【摘要】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地理教师的领导力不是基于学校组织赋予教师正式的行政职位,也不是学校组织赋予教师的行政职权。地理教师的领导力是基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围绕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领导力,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领导力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学习基础,侧重于学生实验过程的体验和积极参与。实验设计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缺乏对实验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本文主要谈谈优化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 实验 课堂教学 实验设计  一、高中生物
期刊
【摘要】一部分“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对明星的崇拜超过对英雄模范的崇拜。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比如: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混日子、啃老。“走后门”等现象,消磨了中学生的斗志。面对这一切,学校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爱国主义 理想信念 意志力  一些90后中学生身上染上了“时代病”。有人认为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一代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形成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
期刊
【摘要】小组讨论是指运用激励法采取异质小组的形式,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研讨。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的小组讨论教学案例的分析,引发了对小组讨论教学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总结形成了在学习小组中组织讨论相应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组讨论 组织讨论 教学策略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很多,而有计划、有组织的讨论是一种好方法,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却有不少老师仅把小组讨论视为形式,处理时只是走过场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要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学校实际上根本未能脱离“应试教育”,而中学生物学又是应试课程中的“小科”,学生在生物学科上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生物教学只有向课堂要效益,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便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理浅显易懂,人人皆知。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最大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