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此,这一理念成了教学园地中最热门的话题,而合作学习是一有教学研讨便被提及的亮点话题。一堂公开课如果缺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或活动,就会被说成是学生不是主体,缺少气氛,老师一言堂等,似乎没有合作学习方式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离开了合作学习的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语文课堂也不例外,这样看待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走进了误区?
一、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当然包含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探究活动。即在课前或课堂上有指导或无指导的有明确目的的个人自学行为。合作学习则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组成小组,通过组员间相互交流研讨而共同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是集众人智慧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方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是如果这个团体的每个人对需完成的任务或探索的问题事先都没有准备,大家脑内对于要探讨的问题一点“数”都没有,自己无意见要表达,别人也没有东西和自己印证,这样的合作学习还不如自己默默地思索好,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因此,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关系来说,自主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更高的形式。只有每个成员自主预习或学习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深化学习成果的高级形式。缺少自主学习这一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没有电源,想电灯亮起来,是不可能的。缺少了自主学习作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方式方法是无效的,只能说是一个方式罢了。
二、要慎重对待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从语文学习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科目,对思维训练的要求甚至更强,深思于心,而诉之于口笔。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深思基础上呈现于口的交流状态,是集体思维进行的碰撞。从语文的人文性来看,语文更把“静思独体”放在独特位置,注重心灵的感应。读一篇文章或写一篇作文,如果不能静心沉思,玩味其中的情味,那么即使站在台上声泪俱下,我想都是肤浅的。缺乏心灵融会的体验是浅薄的。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好看的花瓶,缺乏香气。
三、自主是合作的起点,只有搞好自主学习,合作才真正具有实效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自主学习得越充分,那么成果就越丰硕,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成效就越高。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呢?这还得从自主学习习惯去探讨其实践过程。
(一)搞好课前预习性自主学习是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节时高效的关键。
课前自主预习是好多名家语文教学模式的必备环节。这种预习不是随便地浏览一下课文,而是有目标地去提前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知和思考。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或指出步骤和方法以及注意点,这样学生在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就有了厚实的基础。正因为经过了学生个人深入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时才能各抒己见,在互相交流中探究出正确答案,产生深层的观点和看法,让思维得到深化。当然学生在课前能无须老师指导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预习,这是更高层次的预习习惯,正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二)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在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再不让学生有更多一些时间去自学、深入思考,表达和交流就是空话。“深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让学生静下心来,细心去读课文,思索问题,老师随时指津,在“深思,明辨”后再去互相印證。在小组交流后的发言中才能没有“推磨”的效应,把任务你推给我,我推给你,最终什么也没完成,变成了热闹了事,最后由老师一言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为零或为负数。
缺乏充分自学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镜中月,水中花,有其形无其实,图的是靓丽热闹,表面上生气勃勃,但却无法达到积累知识,熏陶情感,深化思维,即提高语文双基的效果。
合作学习不是今天才有的产物,古人就很重视这种学习方式。古人在学业小成后便到外地游学,即和别人交流学习,即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古人的文会、诗会,便是一种撰文的交流,这样往往会产生碰撞的火花。今天这种方式被重视不稀奇,它符合认识论的规律,但不能一味形式化。■
一、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当然包含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探究活动。即在课前或课堂上有指导或无指导的有明确目的的个人自学行为。合作学习则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组成小组,通过组员间相互交流研讨而共同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是集众人智慧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方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是如果这个团体的每个人对需完成的任务或探索的问题事先都没有准备,大家脑内对于要探讨的问题一点“数”都没有,自己无意见要表达,别人也没有东西和自己印证,这样的合作学习还不如自己默默地思索好,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因此,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关系来说,自主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更高的形式。只有每个成员自主预习或学习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深化学习成果的高级形式。缺少自主学习这一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没有电源,想电灯亮起来,是不可能的。缺少了自主学习作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方式方法是无效的,只能说是一个方式罢了。
二、要慎重对待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从语文学习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科目,对思维训练的要求甚至更强,深思于心,而诉之于口笔。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深思基础上呈现于口的交流状态,是集体思维进行的碰撞。从语文的人文性来看,语文更把“静思独体”放在独特位置,注重心灵的感应。读一篇文章或写一篇作文,如果不能静心沉思,玩味其中的情味,那么即使站在台上声泪俱下,我想都是肤浅的。缺乏心灵融会的体验是浅薄的。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好看的花瓶,缺乏香气。
三、自主是合作的起点,只有搞好自主学习,合作才真正具有实效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自主学习得越充分,那么成果就越丰硕,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成效就越高。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呢?这还得从自主学习习惯去探讨其实践过程。
(一)搞好课前预习性自主学习是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节时高效的关键。
课前自主预习是好多名家语文教学模式的必备环节。这种预习不是随便地浏览一下课文,而是有目标地去提前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知和思考。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或指出步骤和方法以及注意点,这样学生在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就有了厚实的基础。正因为经过了学生个人深入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时才能各抒己见,在互相交流中探究出正确答案,产生深层的观点和看法,让思维得到深化。当然学生在课前能无须老师指导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预习,这是更高层次的预习习惯,正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二)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在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再不让学生有更多一些时间去自学、深入思考,表达和交流就是空话。“深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让学生静下心来,细心去读课文,思索问题,老师随时指津,在“深思,明辨”后再去互相印證。在小组交流后的发言中才能没有“推磨”的效应,把任务你推给我,我推给你,最终什么也没完成,变成了热闹了事,最后由老师一言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为零或为负数。
缺乏充分自学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镜中月,水中花,有其形无其实,图的是靓丽热闹,表面上生气勃勃,但却无法达到积累知识,熏陶情感,深化思维,即提高语文双基的效果。
合作学习不是今天才有的产物,古人就很重视这种学习方式。古人在学业小成后便到外地游学,即和别人交流学习,即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古人的文会、诗会,便是一种撰文的交流,这样往往会产生碰撞的火花。今天这种方式被重视不稀奇,它符合认识论的规律,但不能一味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