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变“花瓶”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dWE4R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此,这一理念成了教学园地中最热门的话题,而合作学习是一有教学研讨便被提及的亮点话题。一堂公开课如果缺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或活动,就会被说成是学生不是主体,缺少气氛,老师一言堂等,似乎没有合作学习方式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离开了合作学习的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语文课堂也不例外,这样看待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走进了误区?
  一、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当然包含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探究活动。即在课前或课堂上有指导或无指导的有明确目的的个人自学行为。合作学习则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组成小组,通过组员间相互交流研讨而共同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是集众人智慧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方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是如果这个团体的每个人对需完成的任务或探索的问题事先都没有准备,大家脑内对于要探讨的问题一点“数”都没有,自己无意见要表达,别人也没有东西和自己印证,这样的合作学习还不如自己默默地思索好,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因此,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关系来说,自主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更高的形式。只有每个成员自主预习或学习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深化学习成果的高级形式。缺少自主学习这一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没有电源,想电灯亮起来,是不可能的。缺少了自主学习作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方式方法是无效的,只能说是一个方式罢了。
  二、要慎重对待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从语文学习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科目,对思维训练的要求甚至更强,深思于心,而诉之于口笔。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深思基础上呈现于口的交流状态,是集体思维进行的碰撞。从语文的人文性来看,语文更把“静思独体”放在独特位置,注重心灵的感应。读一篇文章或写一篇作文,如果不能静心沉思,玩味其中的情味,那么即使站在台上声泪俱下,我想都是肤浅的。缺乏心灵融会的体验是浅薄的。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好看的花瓶,缺乏香气。
  三、自主是合作的起点,只有搞好自主学习,合作才真正具有实效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自主学习得越充分,那么成果就越丰硕,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成效就越高。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呢?这还得从自主学习习惯去探讨其实践过程。
  (一)搞好课前预习性自主学习是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节时高效的关键。
  课前自主预习是好多名家语文教学模式的必备环节。这种预习不是随便地浏览一下课文,而是有目标地去提前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知和思考。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或指出步骤和方法以及注意点,这样学生在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就有了厚实的基础。正因为经过了学生个人深入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时才能各抒己见,在互相交流中探究出正确答案,产生深层的观点和看法,让思维得到深化。当然学生在课前能无须老师指导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预习,这是更高层次的预习习惯,正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二)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在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再不让学生有更多一些时间去自学、深入思考,表达和交流就是空话。“深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让学生静下心来,细心去读课文,思索问题,老师随时指津,在“深思,明辨”后再去互相印證。在小组交流后的发言中才能没有“推磨”的效应,把任务你推给我,我推给你,最终什么也没完成,变成了热闹了事,最后由老师一言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为零或为负数。
  缺乏充分自学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镜中月,水中花,有其形无其实,图的是靓丽热闹,表面上生气勃勃,但却无法达到积累知识,熏陶情感,深化思维,即提高语文双基的效果。
  合作学习不是今天才有的产物,古人就很重视这种学习方式。古人在学业小成后便到外地游学,即和别人交流学习,即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古人的文会、诗会,便是一种撰文的交流,这样往往会产生碰撞的火花。今天这种方式被重视不稀奇,它符合认识论的规律,但不能一味形式化。■
其他文献
刘禹锡,中唐后期著名诗人。有多篇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如:《秋词》、《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竹枝词》等。在对这些作品学习的过程中,师生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此基础之上,对他的几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进行赏析,把它作为课堂的拓展延伸,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人必定大有裨益。  一、《咏史二首》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
期刊
毋庸讳言,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学生学起来难,老师教起来也难。抠着那奥妙无穷的方块汉字,似乎总有理不完的言外之意,挖不尽的语外内涵。学生学得枯燥,老师教得心烦。面对很长的一篇课文,不少老师认为课堂上读课文是浪费时间,而将课堂朗读置之度外,干巴巴地分析段落层次、总结中心和写作特点。其实,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
期刊
有人说,理性思维和技巧,就像框架,会限制创意自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实在经不起推敲。也许,上锁的房间,会限制你的行动自由;但是,铁轨和梯子却可以帮你到达更远更高的地方;技巧,也跟创意不矛盾,甚至会给你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创意,并不是天生的,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每个人都可以精进创意发想力,提出有价值的金点子。  做创意类工作多久了?什么因缘入了这行?  十年多了。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后来实习、工作都
期刊
家、国、天下,在周王朝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意味?家长、领袖、宗族,农业生产是如何促进了它们的诞生和发展?祖先、祭祀、礼乐,歌舞仪式是怎样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一部《诗经》里,我们去寻找中华文化的魂与根。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疆侯以。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
期刊
“破坏性创新”是克里斯坦森教授那本著名的《创新者的窘境》书中提到的概念。他告诉我们,创新在一个既已成功的主体中是多么难以发生。19世纪,世界上最盈利的企业是那些经营帆船的公司,它们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随后蒸汽船发明了,没有帆,靠蒸汽轮机发动。蒸汽船出现伊始,是一种体验很糟的交通工具——跟大帆船相比又小又短,制造价格非常昂贵,可靠性也很差。当时的大船运公司都没有把它放在眼里。  然而,蒸汽船具有一个
期刊
中国教育像“一盘棋”一样,进退两难,如何来盘活,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去思考这迫在眉睫的课题。“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很好地盘“活”了这一盘棋,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如皋教育人高超的艺术天赋与思想。  一、教材的生成:(活教材)  多年来学校使用的教材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基本上是根据国外知识体系借鉴来的:结合中国国情将知识教育提前几年,然后再仿照苏联的教学模式,一直沿袭至今。即使中途
期刊
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灵动、极富魅力的体裁样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文本占有重要的比例。从语文教学角度审视,散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文体。然而,现实散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面面俱到”的烦琐、“僵化串问”的散乱等教学行为使散文教学日益变得低效、乏味。  如何科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追求散文教学的高效?2011年10月21日,笔者在江苏省淮安
期刊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衡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效益的基础,而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就体现在思维的积极参与上。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   一、课前调查,找准学生认知水平  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时产生欲望,欲望引导行为。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对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成为他们内在的渴望与满足。因此,在讲授某一问题时,事先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组织
期刊
作者:钱国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世界500强企业是很多职业人士向往就业的地方。优秀的企业品牌、诱人的发展前景、良好的职业规划、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中国的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职业化的人才,而这些离不开幕后一批优秀的人力资源经理人的付出。这些人力资源经理人在帮助别人成长的同时,他们自己是如何成长的,他们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本书辑录了20位来自世界500强
期刊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课堂,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创造高效学习空间不仅仅需要科学严谨的知识系统,合理规范的教学设计,还要有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所产生的平等对话,以及心灵的碰撞所激发出的思想火花,让作者、读者(教师和学生)在这一时空对话中,共同体验文学所创造出的奇妙境界。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索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氛围的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抓住学生思想感情中的火花让课堂氛围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