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的鼓舞者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雷平阳在《铁匠》中以一个故乡的鼓舞者的姿态叙述了一个舒缓的乡村悲剧,并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了他的乡愁和对心中故乡的维护以及对现实的抗争。《铁匠》其中诸多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充溢着野性和原始的南蛮图画,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乡愁和内心抗争相呼应,完整的表达了作者寓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关键词:乡愁;抗争;鼓舞者;神秘色彩
   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雷平阳是“一个有根的诗人”。雷平阳自己曾坦言:“每个诗人背后都有一个村庄,背后都有一个个人的根据地,我背后的土地的存在支撑了我的写作。我的心灵离不开那片土地。我从小跟着唱书盼瞎子在那些乡村里走,没法抛开身后那片上地的存在。我想强调的是诗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于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创作得知,雷平阳的“根”深扎在他的群山,云南昭通市的土城乡,一个叫做欧家营的村庄。
   在说到自己创作的故事时,雷平阳讲到一个关于自己儿童时期的故事。在他的昭通老家,有一天下雨,舅母抱着他,沿着利济河,参加了爷爷的葬礼。雷平阳看到所有人都哭了,于是自己也跟着嚎啕起来。“后来。看见了那十几个跳鼓舞的人,我的哭泣便告一段落,以致许多年后,我的舅母每每提及此事,都会笑着说:‘小孩子不懂事,爷爷去了,他还笑个不断,像遇上什么喜事似的’。”诗人说,自己记住了当天的一切,大抵是因为“看见了送葬队伍中忽前忽后,疯狂地跳着鼓舞的那几个青年男子”。
   时光荏苒,雷平阳也成为了一位故乡的鼓舞者,这倒是令幼年的他从未想过。只不过,这位鼓舞者成年之后,从乡村走进了城市,来到了昆明,“鼓舞”的道具用品全都幻化成了语言,句子也就成了他鼓舞的动作,而一成不变的,则是那蕴藉在字里行间,飞扬在语句和诗行中的那一名故乡鼓舞者的灵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追求物质的潮流涌向了中国城乡各个角落,雷平阳的故乡也毫不例外。面对如此一个日益破败的世界,和被打乱秩序和回忆的故乡,雷平阳很难在内心重获一种坚固的外壳和根基来抵御来自外在的冲击,于是他也无法回避现世和欲望的快乐,而又不愿臣服于此,依然要做必要的精神抗争,于是如《铁匠》中所表现的那样,他以这样两种方式来用文字构建他的精神世界:他笔下的大地、色彩、田野、大雪,气势宏大,人处在其中,孤独而渺小,“没有一节的宽余”,通过描述这一景观,雷平阳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旷野,并在这个旷野里重释了人与自然的庄严关系;另外,他也努力记述生活中那些微小的事物,稻子、小路、铁巴,还有那些“小小的灵魂”,如蜻蜓、蚱蜢、蛤蟆、蛇、鼠,甚至“闪闪发光的小铁人”。他细致地展现这些微小的存在,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面细细的观察,从而把那些被生活所忽视了的黄玉和苦痛一一折射出来,并将他们都放大、夸张成意想不到的姿态,从而能有力地表达它们对心灵的微妙影响。
   《铁匠》以红白喜事的相遇开头,以红喜事的当事人变成白喜事的当事人结尾,全文在诗意而又舒缓的曲调中轻奏着一场乡村的悲剧。劳作十年,并打造“腹大如鼓”的“铁人妻子”,张铁匠用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试图扭转悲剧的到来,但是最后还是“颗粒无收”。作者以鼓舞者的姿态,压抑着强烈的悲哀,保持不动声色的旁观者的角色。
   雷平阳是故乡的鼓舞者,他郑重地参与着乡村的一切重大人生仪式,或是愉悦,或是忧郁,他都以舞鼓的方式,默默地进行着。为了仪式的有效进行,他一方面需要适当地投入感情和一定程度的癫狂,以便完成仪式的当事者和神灵之间的神秘沟通;另一方面,鼓舞者毕竟不是当事者,于是他在进行舞鼓的时刻,又需要适当地疏离当事者,冷静和清醒地保持旁观者的姿态,以便更好地进行自己的鼓舞。于是在从成为“张铁匠”这一悲剧主角的鼓舞者的时刻开始,作者这一技艺成熟的鼓舞者便冷静而近乎残酷地遵从了一名优秀鼓舞者进行成功鼓舞的技艺秘诀——情感克制的旁观者的角色。
   《铁匠》中还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怀胎的稻子、飞舞的纸钱、歌吟的蛤蟆、弥漫的月经、雪花一般的情欲、炙热而醉人的精液、疯狂却毫无结果的性爱、套着铁头颅的死尸、装着马魂的小铁马、像飞着的云朵的蜻蜓、像灵魂的尘埃的蚱蜢、对峙在狭小路径上刺眼的红白队伍、还有密集布满水田孔隙的蛇鼠和突如其来的非正常死亡……一切的一切,氤氲在这彩云之南的群山之中,渲染出一阵又一阵的原始、野性而又质朴的南蛮气息,引出一种“群山无语,鬼在其中”的土著氛围。
   这便是雷平阳笔下的故乡,一切又貌似那么的遥远和不为人知,是那样的远离我们所熟识的尘世。其实作为遥远群山的鼓舞者,这一沟通人神的媒介,他心中所舞鼓的对象便也应该是如他们的神一般不为俗世所容,让那一股蒙昧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打得世俗人的脸辣辣生疼。
   于是这一种通过各种非正常现象和幽寂意象表达出的神秘色彩铺陈开来,染遍了整部《铁匠》,也爬满了雷平阳心中对故乡的设定,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是他这一故乡鼓舞者在内心的抗争与眷恋,也是他心中永远为之舞鼓的带着浓郁乡愁的故乡。
  
   参考资料:
   [1]雷平阳.云南黄昏的秩序[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雷平阳.土城乡鼓舞——兼及我的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2007(7).
   [3]谢有顺.记忆守护者雷平阳——主持人语[J].当代文坛,2009(6).
  
   (作者简介:瞿子栋(1990.6-),男,汉族,江西省萍乡人,本科生,武汉大学文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农村最基层组织的村落文化,是农村最广泛、最基础的社会文化。特别是城镇周边的村落文化,在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时,文化生活也有更高的需求,精神面貌随之得到极大的改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新堂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东靠104国道西复线,西临甬台温高速公路,黄长路穿村而
期刊
摘要: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得不谈的话题,就设计类教育而言创新思维更为重要。文章提出“构成”课程中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关键点为“本源精神”,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讨论形成“构成”思想的“本源论”、构成中体现出的“本源”以及用构成教学中的材料认识分类来具体说明如何利用“本源论”来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创新思维;三大构成;本源;材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個国家兴旺发达的
期刊
摘要: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新批评主义的代表作。文章从不作为的角度来阐释了作者一系列悲剧的根源,诗歌的背景和象征为普鲁弗洛克形象的悲剧性做了铺垫。这些因素构成了情歌中的无情之感,无情的基调与读者期待的传统情歌印象背道而驰,形成了作品巨大的冲击力。   一、凄凉的背景   诗歌以独白的形式展开。主人翁以一个“隐形人”的形象穿梭于舞会之中,他怀揣着爱意而来,但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他陷
期刊
摘要:废名的诗歌表面上是不可捉摸的梦魇,而实际上是作者真实的心理体验的再现。文章通过对其30年代的具体作品分析,论述了废名追求“真实”的诗歌观。   关键字:废名;梦;真实    30年代的中国诗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各种流派涌起。现代派作为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的承继者,在诗坛上占据半壁江山。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蛰存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代表者。而在这些诗人群体中,废名也是不
期刊
巫鸿大作《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是一本从建筑、艺术史的角度解构中国历史的著作,虽然角度新颖,但解构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要之,中国古代的建筑与艺术所占据中国历史的分量还不太够——至少从现在的观点出发,中国历史绝大部分应是属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领域,所以我们不会过分要求巫鸿的作品,更不会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诘难之。   这里要说的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贝格利(Robert Bagley)
期刊
在曾经“空间贬值”的时代里,“空间被当做死寂、固定、非辩证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的、辩证的”。然而,威廉·布莱克认为,“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哈姆莱特说,“啊,上帝,即便我困在坚果壳里/我仍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的国王”。二十世纪末叶,学者们渐渐从“时间和历史相对于空间具有优先权”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积极进行“空间转向”,投“空间”以亲睐的目光。文
期刊
摘要:雷平阳的《铁匠》一文,以诗化的语言叙述了一位铁匠的悲剧。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凸显了人性的无奈,且借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民族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使读者在审美的震撼中再一次了解自己,了解埋藏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文化或信仰之根。   关键词:矛盾;人性;传统;诗化   雷平阳,这位以成功的诗歌创作迈入文坛的优秀作家,其小说也包孕着极为浓重的象征意味。曾荣获首届“蒲松龄文学奖(微型
期刊
摘要: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绝非偶然,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追求与信仰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把理想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美国梦上加剧了他的悲剧命运。菲茨杰拉德通过《伟大的盖茨比》一书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贪婪腐朽的本质。   关键词:理想主义;幻灭;虚伪;腐朽   美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移民国家,从早期的欧洲移民开拓新大陆开始,很多早期殖民者就渴望建立一个人间伊甸园——一个具有物质和精神生活双重富裕的地
期刊
摘要: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或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他们连接着老师和学生,充当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他们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手,也是高校推行学生政治教育的“催化剂”。  关键词:学生干部; 甄选;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积极份子,他们的素质,工作主动性的程度,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各项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期刊
摘要:马克思对鲍威尔的论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分析,针对其政治解放与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进行论述与批判,指出,消除人的本质的二重化、扬弃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异化,恢复统一,完成人类的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人权观;论犹太人问题;人的异化   写于1843年10月中至12月中的《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文章中的第一篇,马克思首次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