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化:体育教学应有之道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以课程为引领的教学意识形态下,其综合性,更显体育教学的学科特质,强调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如何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性,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策划主题化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性,理应成为体育课程应有的教学之道。
  一、直面课堂:体育现场的“随意”化
  近年,隨着课程改革的落实,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即使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校能较好地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但由于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体育课程理念难以转化为教学实践,开好体育课程成了一道鸡肋,体育课堂教学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
  1.训练型课堂。对于体育技能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师,力求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并不分过程、不分学段、不考虑特点,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竞技化模式进行学与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受到遏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结果就是学生学得不高兴,运动技能掌握一般,久而久之就不喜欢上体育课。
  2.自主型课堂。对一些体育技能不强,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从而过分地把运动技能教学随意化,一味让学生自由去学习、去体验、去感受,进而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散漫自由,思维成惰,技能训练不扎实,根本没学会什么动作技能,整个课堂成了“放羊的嬉闹场”,如此教学,如何能彰显体育课程特质,更别说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策略探寻:体育教学的“主题”化
  鉴于以上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主题化教学”的实践。主题化体育教学是在主题策划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智育、体育融为一体。其特点是主题鲜明,以主题一以贯之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采用树形结构模式,教学枝杈与主题树干紧紧相连,节节递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和谐共振,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综观近年实践,主体化体育教学主题类型具有以下几种:
  1.童趣情境型。这种类型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根据其身心特点,选择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动画片剧情展开教学,突出趣味性。如二年级的《站立式起跑》一课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为主题。故事导入、热身操“大家一起喜羊羊”、以游戏《狼来了》体验不同方式的起跑、学习防狼本领(站立式起跑技术)、最后实战巩固“炸狼堡”这一主题创编,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狼与羊的角色,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参与激情高,实现训练中玩,玩中训练,情趣、品德、技能、身心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发展,
  2.知识启发型。这种主题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发展性运用。如在五年级的《纵身跳下接前滚翻》一课教学中,以“消防安全演练”知识为主题,因为纵身跳下接前滚翻是小学生防火自救的一项有实际作用的技能知识,学会这项技能对学生现在和将来都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在课程中我就以寻找“安全通道”进行慢跑热身,途中听教师哨声变化姿势跑(自然姿势跑、俯身跑);再学习纵身跳下成蹲撑接前滚翻组合动作;最后模拟火灾情形综合练习(听到防空警报笛声顺着安全通道俯身跑——按指定位置做纵身跳下接前滚翻动作——回位)。这样设计既发展了学生的速度、反应和灵活等协调能力,又增长了消防安全的知识在自救逃生中的运用能力,最后再辅以生命教育:每个人的一生中手上都握有两个球,一个是弹力球(知识、运气、财富),有弹性,一不小心弄丢了还可以重头再来。一个是玻璃球(生命),玻璃球一旦掉地上了可能就碎了,无法拾起,再次告诫要珍爱生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保护自己,学生受益良多。这样的主题化教学融知识与技能(生活技能、运动技能)为一体,在运动中学习技能,在技能训练中获得知识,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性。
  3.时事、教育型。这类主题一般选择一些实事新闻、思想教育故事为情境材料。如我2011年上六年级的“健美操”课,以当时的实事“杭州残奥会”为主题,设计《为残奥会喝彩》的健美操基本步伐学习及动作创编课程。以残奥会主题曲《我们都一样》为热身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残奥会的气氛;然后是练支操来庆残奥(学习健美操基本步伐);接下来是我们为残奥会喝彩(学生分组展示创编动作);最后是游戏“采集圣火”。围绕着杭州残奥会的主题环环相扣,经过教师讲解、音乐渲染,学生似身临其境般感受了残奥会的气氛,励志学好动作,创编一支操为残奥会加油助威!这种主题化教学设计,以重大事件为背景主题,这种热点事件,最吸引孩子眼球,最容易激活学生兴奋点,也容易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兴趣,促其积极参与,体验乐趣,享受成功,愉悦身心,增强自豪感、荣誉感,不知不觉中获得体育技能的训练,思想品质的熏陶。
  从实践中来看,主题化体育教学其价值魅力无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体验角色,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有效地将学生的德育知识、安全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认知训练活动中去,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了最佳的情绪状态,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欲望越来越强,思维越来越活跃,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不难看出,实施主题化体育教学顺应了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更符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的需求,理应成为体育教学的一种常态,是每一个体育老师应有的教学追求。
其他文献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不同下垫面(草地、刈割草地、翻耕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翻耕灌木地)小区,分析了30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入渗资料,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地平均入渗率
任意走进一家书店,随便翻看一下里面出售的各类供高中学生使用的英语试题你就会发现,不论是单元同步检测试题、期中、期末复习试题,还是高三复习试题,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题型、结构乃至分值的分配等方面都是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英语试卷的题型、结构以及分值分配完全相同。任意走进一所中学查看他们在单元章节考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以下将单元章节考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统称“校内学业考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则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  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
手偶的性质对幼儿的语言思维和形象描述能力具有良好的提高作用,幼儿培养专家建议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适当应用手偶,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和表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 对干旱荒漠区灌丛沙堆的发育过程、形态特征、生态效益及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荒漠区灌丛沙堆生态机理、灌丛群落生态稳定性等方面研究提供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科目,对学生终身的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而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更关乎学生的素养以及学习心态。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条件。本文笔者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了探索,期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高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小学作文教学也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教师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质量 提高  小學生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低是现在小学作文课堂教
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生活化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感受生活和表达。学生在生活化作文的写作时要注意体验和感受生活,将生活感受融入到写作中,在写作中体现生活。  1.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方式  1.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生活化作文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要求学
众所周知,作文能力是初中生语文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而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绝不仅仅是指写出好的作文,对于作文的修改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生,在修改作文上面,应该做到结合自己课上所学到的有关于作文的知识,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所以说,教师在平时的作文的训练当中,不仅要培养其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以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水盐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植物群落中,碱蓬群落、盐节木群落和梭梭群落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