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来华留学生迅速增加,推动了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目前,我国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正处于一个探索和建设时期,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课程类别和教学管理模式。温州医科大学在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中,重塑课程结构,构建以《汉语》《中国概况》以及社会实践等必修课程为核心,符合留学生特征的国情文化平台课程,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多途径提升育人能力,建立完善的配套培养机制。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国情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7-0075-05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外国留学生到我国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来华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群体蓬勃发展,但由于跨文化的不适应、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其思想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管理教育难度大幅提高。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开展和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温州地区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概况及启示
  自温州医科大学1993年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以来,截至目前,温州共有4所高等院校(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其中尤以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办学时间久、学生规模大、经验丰富。温州肯恩大学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除招收学历留学生外,还吸引大量来自美国的短期交换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初携手南非国家能源部迎来首批44名留学生。4所高校办学各具特色,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概况
  1.抓好主渠道,创新思政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同样也是构建思政课程体系的基石和核心。温州肯恩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大学,更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改革和创新,以培育学生“五C”(Creativity创新、Criticism批判、Cooperation合作、Character个性、Care关怀)为教育理念,采用“辩与思”“古与今”“我与社会”三条主线,采取“必修 选修”“系列讲座 研讨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将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内容融入中国国情与文化通识教育,创建了面向全校中外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温州医科大学为留学生开设《汉语》《中国概况》必修课程,引导留学生掌握汉语,感知中国国情文化。学校在《中国概况》理论课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为孔子学院学生、短期语言生增设文化体验课,开展“启发式、讲授式、参与式、体验式”四式结合的中国文化教学。而《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更是从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角度解读医患关系、医疗改革等热点问题,细化隐性思政,打造出“人文味”十足的专业课程。
  2.培养引路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教师,加强教师思想认识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织公开课观摩、调研督查、树立典型、整理汇编等举措,引导专业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而以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温州医科大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课为例,各专业学院组建专门课题组,组织教师集体共同研究课程、共同备课。《有机化学》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围绕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人体解剖学》课上,教师则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展开深度思考,将德育融入专业课。此类教学,教师除了要有专业功底,还必须具备自觉的育人意识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
  3.抢占新阵地,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更应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融合当地文化、紧扣时代热点,形成全方位的“大思政”局面。比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实践环节作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借力校企合作平台,为留学生设置6个月顶岗实习,开展“服务性学习”。根据留学生教育管理特点,该校制订中英文版留学生实习计划、顶岗实习规定和实习日志;企业则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员工的标准培养留学生。双方优势互补,为温州地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此外,温州大学发挥校内外各种文化育人载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实效性,如打造“国际文化周”文化品牌,成立校外留学生文化基地,组织留學生志愿服务队,开展“感知中国”等系列活动,帮助留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基层,感受新时代的中国风貌。
  (二)启示
  1.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传统优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相比国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仍流于形式,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影响非常有限。虽然部分高校已逐渐将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植入到留学生教学大纲中,但未在全国普及,并且既没有设立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因此,通过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开展符合留学生特征和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实现留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以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打造复合型思政课程体系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高校既要坚持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也要大胆结合国外高校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如在思政课程设置方面,可打破我国传统高校4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将西方的通识教育与传统专才教育相结合,尽可能全面覆盖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领域,开设针对留学生的中国国情与文化课程。在体系规划上,可借鉴上海“课程思政”试点经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教材选择上,可在传统高校思政课大纲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和提升,不设置特定教材,仅提供参考书目。在师资团队组建上,可整合汉语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聘请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留学生思政教育的客座教授,形成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可引入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环节的多课堂教育,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数字教材等先进教学方法和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溫州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温州医科大学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对外医学教学机构之一,面向全球招生,现有755名来自五大洲56个国家的学历留学生和100余名来自全球10多所合作院校的短期交换生,设有临床医学(MBBS)、口腔医学(BDS)和药学三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全英文授课课程多达70余门,其中2门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学校自2006年招收学历留学生以来,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教学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条件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渐形成。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留学生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重塑课程结构,培养知华友华国际医学人才
  针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专业基础相对较弱的现状,学校在原中国学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中英版《留学生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留学生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等纲要文件,将《汉语》《中国概况》纳入留学生培养的必修内容,减免体育类、思修类、英语类等中国学生必修课程,适当增加医学基础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既符合教育部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规范的要求,又体现了各专业培养特色与优势。此外,学习语言与文化的过程就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学校进一步开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情教育,适用汉语水平考试及贴近医疗工作实际的留学生选修课程,包括《中华文化技艺与展示》《中外思维比较》《当代中国影视赏析》《中医药学概论》等,充分尊重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医学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先进教育和学习理念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注重推广研讨式和参与式教学,化单向灌输为互动思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因材施教,推行分层分类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临床技能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注重先进教育手段的利用,精心安排“尔雅网络平台”等适合当代医学生学习的人文素质网络课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医德教育与国情教育,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例如,拓展以“第二课堂”教育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学校鼓励留学生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新区企业、医院、中小学校等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让他们感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他们对新时代中国道路与模式的学习热情。受“新青年下乡”启发,已有留学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组织发起“医带医路”实践队走出国门,面向24个沿线国家开展医疗公益服务;他们在践行医疗服务价值的同时,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海外生根发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提升育人能力
  学校自2014年开展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以来,共有来自16个学院近800名教师获得留学生授课教师资格。学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留学生授课教师在职称评审、师资培训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落实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围绕留学生思想品德、医德教育与创新教育等课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定期举办全校性英语授课比赛及留学生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以提高留学生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温州医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配备留学生辅导员,纳入思政管理体系,为留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配套培养机制
  学校逐步完善留学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充分体现留学生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生活体会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成长。学校教师建立“三联三教”制度,做到每学期“联系一个班级的学生、做好学业成长教育,联系一层学生宿舍、做好文明修身教育,带队一次学生实践活动、做好品德修养教育”;辅导员建立“六个一”工作制度,做到“学生工作每周一汇报、学生寝室每周一走访、学生课堂每周一听课、重点学生每周一谈心、学工例会每周一讨论、宿舍公共区域每人一楼层”。此外,学校还建立国际教育学院和专业学院、辅导员和专业授课教师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联动和学习预警机制。国际教育学院通过定期约谈、走访医院等多种方式了解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思想动态,帮助留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三、加快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整体优化留学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其他课程的协同配合。高校应通盘考虑,立足全局,对留学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改革。   1.构建与学分制和选课制相配套的留学生课程体系
  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開,对标中国学生,留学生培养可以结合其培养目标和发展特点,进行学分制与选课制的积极尝试。与学年制不同,学分制“以学生为中心”执行个性化培养方案,选课制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级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进度和任课教师。正确实施学分制与选课制,有助于充分发挥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学校应加强学业指导,合理安排留学生的学习时间,督促留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德、智、体各方面的毕业要求。
  2.完善留学生课程设置和学分比例
  高校应持续开发适应来华留学生培养的课程资源,加强留学生课程体系及其学分构成的顶层设计。例如,可以将留学生课程设置为国情文化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三大类,学分比例大致为334,每类平台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见表1。此外,应进一步精减各专业教学时数,尽量做到课程小型化、层次化(讲座、网络课堂等),多开课、开小课,以利于学生选择;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形成以实验教学、案例分析、文化体验、专题讨论、见习教学、临床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科技竞赛、创新科研等组成的实践课程内容。
  (二)探索建设留学生思政课程体系
  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背景和理论基础,如果不顾他们的真实需求和特点,生硬地通过课堂灌输社会主义理论,容易引起留学生的误解和抵触。因此,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融入到通识教育中,构建符合留学生特征的国情文化课程,有助于增进留学生对我国和社会现实的理解与认同,是探索建设留学生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
  1.构建符合来华留学生特征的国情文化平台课程
  2000年,国家教育部联合外交部、公安部出台《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以医学专业为例,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中指出:“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应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因此,构建以《汉语》《中国概况》以及社会实践等必修课程为核心,符合留学生特征的国情文化平台课程,是留学生“思政课程”的创新,如图1所示。它既满足各层次和专业的教育教学标准和规范,又解决了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高校可以把法律法规、基本国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等作为重要内容,积极创设中国国情与文化的新课程;将那些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深受留学生喜爱的课程进行提炼,发展成国情文化平台的核心课程,作为留学生“思政课程”的必修课。同时,学校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推行小班化教学,鼓励学生积极选修各层次(讲座、网络课堂等)国情文化课程。国情文化平台应集人才通识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积极进行留学生人文科学、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等多方位的教育探索。
  2.强化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的育人功能
  强化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的育人功能,促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学科基础课程尽可能向学生传授与未来工作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满足留学生探索主修专业之外知识的需求,更是基于留学生“思政课程”和专业课之间,彰显立德树人价值的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将课程主渠道作用发挥到最大,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使留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并进一步理解与认同中国现行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
  (三)建立课程育人的长效机制
  构建留学生思政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其中,以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重要载体和抓手,是构建留学生思政课程体系的积极探索,既抓住了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又推进了课程育人的制度化落实。所谓“课程思政”,它并不是指增开一门课,增设一项活动,而是通过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构建国情文化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有机相融的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课程思政”还是一种“协同联动”的教育理念,引导汉语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内外专家等凝聚成“全员育人共同体”,将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参 考 文 献
  [1]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5):69-71.
  [2]方建宏,刘群英.良医培育的路径:把医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8(3):238-241.
  [3]冯洁.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活动,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加强实践环节、举办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克服制约创新教育的各种因素,提升教师创新素养,完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8.5
摘 要 高职会计专业所培养的技能型复合人才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把握财务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在智慧财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常规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三横四纵五层次”新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基础实践型、综合技能型、智慧管理型三种会计人才;运用“互联网 ”技术采用四种综合管理模式,即基礎课程教学内容管理信息化、实践平台管理分类化、教学管理进度节点积分化、教
摘 要 职教公益性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达程度的差异,德、美、英、澳等国在职教公益性的实现形式方面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综合来看,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需要将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加强法制建设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政府统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通过协同创新激发职业教育活力等。  关键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  19827457 技术创业: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新突破 邹良影 等 《教育发展研究》 2021年第5期 8600字  19827458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苏志刚 《职教论坛》 2021年第3期 9200字  19827459 高职院校实施1 X证书制度的创新价值、应然向度和调适策略 张旭刚 《教育与职业》 2021
摘 要 实践教学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立起以“校外真实情景”、“校内全真模拟”两个平台为依托,以激励机制、质量监控为保障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
摘 要 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人才体系完善,是我国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与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层次相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亦属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源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及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巨大贡献。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包括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紧密深度的产学合作及成熟的技术研发与转化
摘 要 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发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有偏差、课程中新技术交叉知识不足、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展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岗位核心能力,较好地纠正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偏差。  關键词 CDIO;服装设计与工艺
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由各地自愿申报创建,旨在引导各地围绕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落实县级政府发展农村职成教育的責任,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农村经济动能转换和农业产业升级,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创建活动于2013年启动,计划到2020年創建300个农村职成教示范县。
摘 要 在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中,从毕业生上岗的实际效果上看,订单式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仍然存在。以地铁运营行业的订单式培养实践为例,由于现代地铁运营行业的工种、岗位设置繁多,职业能力差异较大,不同学校受学科专业、教学条件、学生能力等限制,即使是同一地区、相同专业往往也存在培养过程、学业考核、岗位能力要求的差异。要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加快订单式培养的标准化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系统
摘 要 对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评价与监控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信息化平台,开发了“教师授课质量评教管理系统”,学生通过登陆平台系统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教学相关部门据此跟踪和监督改进。实践证明,信息化平台有效提高了质量监控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