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血管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着重讨论红斑狼疮(LE)患者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血管炎,强调在LE中有关荨麻疹样血管炎的新资料。血管炎有不同的皮肤表现。它可以是指尖和甲床小的紫癜样损害,也可以是大面积梗死、继之溃疡。

其他文献
1970年作者报告罕见的一例:46岁,男性,全身泛发皮损18年,皮损包括溃疡,紫红色结节和硬的紫色斑块,广泛的皮肤异色症,在消退的斑块和结节部位形成萎缩区。组织学上显示肉芽肿性特征的MF改变,未见有恶性淋巴瘤或肉样瘤内脏波及的证据,诊断为肉芽肿性。MF14年后,对该患者进行了随访。患者现年59岁,病期30多年。在确诊的第一年中,接受肌注MTX治疗并在其后的13年中,持续口服MTX。
期刊
作者研究了一名患儿两次连续的肾活检,从无自身免疫疾病的Sjögren综合征发展成SLE.病例报告9岁,女;因复发性腮腺炎入院.体检示两侧结膜炎,无角膜糜烂.指甲、口腔周围紫癜型皮肤血管炎伴手掌红斑.实验室检查示高血清蛋白(108g/l),IgG升高并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抗核抗体阳性(1/1600),但抗DNA和能提取的核抗原(ENA)试验阴性.补体、肌酐正常,无蛋白尿或血尿.连续唾液腺闪烁扫描图示
板层状鱼鳞病或称无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至今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性疾病。通过脂质化学分析,WiIliams等近来提出鉴别红皮病型与非炎症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板层状鱼鳞病(ARLI)是可能的。作者最近见到一个家族连续三代遗传的4例板层状鱼鳞病患者,从而为第三型无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一常染色体显性板层状鱼鳞病(ADLI)提供了遗传性证据。作者研究了2例ADLI患者(一例9岁的女孩和其27岁的
期刊
本文报告了2例二期梅毒,一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另一例表现为眼脉络膜视网膜炎和睑下垂。病例1。男,30岁,有不正常性交史,就诊时其症状为:疲劳、乏力、咽炎、咳嗽、轻度腹部不适3周。尚有肛痿,前胸痤疮样皮疹。
期刊
作者们研究了59例石棉状糠疹(PA),随访观察期3~13年,平均为8年.通过邮政询问有关鳞屑病的发病年龄,较早或新近发生的银屑病以及银屑病和PA的家族史等.怀疑有银屑病者,再通过病历记载或临床再检查加以证实.
在麻风分类中采用未定型这个名称,是始于第五届国际麻风会议(1948),在第六届国际麻风会议(1953)将未定型改为未定类麻风。当时对未定类麻风所下的定义是:“此类麻风属于良型,病情不稳定,有时查菌阳性但较少见,临床上呈浅色斑或红斑,麻风菌素试验阴性或阳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上述诸症状可以持续不变。总之,此类麻风主要为单纯斑状损害,有的演变为瘤型或结核样型麻风,但也有的长期不变。”
期刊
很多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病例,对常用量类固醇剂(激素)有良好的反应,但其中有的病例对激素无反应而导致不幸的后果。
期刊
作者用标准的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以人脾盐水提取物为抗原(Ro/SSA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Ro/SSA抗体,并用Burnham推荐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人脾EP印片作底物,检测抗核抗体(ANA),研究血清抗Ro/SSA抗体与颗粒状,即“大斑点样线状”核染色型间的联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患者和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病人的血清被检.
期刊
当今人人都要使用护发剂、皮肤滋润剂,面胭粉、染甲剂、清洁剂、除臭剂和芳香剂等化妆品。而化妆品中最常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就是芳香剂,其次是防腐剂,羊毛脂衍生物,PPDA和丙烯乙二醇等。此外它们还可引起刺激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皮炎和色索减退。为了弄清有化妆品过敏史的病人和对照组中对化妆品中哪些成份能引起接触性荨麻疹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以及发病情况和化妆品过敏史与斑试结果的关系,作者选50例志
期刊
在Behcet综合征中所出现的肠损害可高达40%的病例,本文对此作文献复习。临床表现:平均在出现阿弗他口炎后5~6年,最长者达30年。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57%)、腹泻(常为脓性和出血性,62%)、高热(51%)、消瘦(51%)。并发症常见为肠出血和(或)直肠出血(64%)、肠穿孔(28%)、结肠周围脓肿(21%)、瘘管(2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