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本组82例老年急性冠状综合征C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0)。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在给予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抑制率。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21.82±3.47)明显低于对照组(28.94±4.8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抑制率(10.91±2.4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1.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综合症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并降低血小板聚集水平。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血小板聚集与激活效应的重要激动剂,可阻断ADP受体,通过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来阻止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性血栓的形成[1]。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ADP的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防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缺血的发生率。有学者研究报道显示,接受标准的氯吡格雷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小板活性与反应性仍较高,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现象[2]。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关于抗血小板的药物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1】。本文研究旨在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CR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63~85岁,平均(75.82±11.2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62~83岁,平均(74.91±10.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年龄<62岁,或>85岁;(2)血小板计数<100×109/ L;(3)合并严重心理衰竭、恶性肿瘤以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4)对本组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者;(5)有中、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90b/L;(6)既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者;(7)既往颅内出血或出血性卒中者;(8)未经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者。
1.3 CR标准
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后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口服氯吡格雷前减少10%,即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治疗前-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10%时即存在CR。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6ml和3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次;观察服药1周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抑制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抑制率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结果可知,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小板激活与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治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及释放功能,从而有效降低血栓的形成,并减少患者临床急性心血管的发生率[3]。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的一种药物,体外无活性,可直接抑制ADP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小板膜蛋白中P选择素的表达。CR发生的机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一些患者的血小板P2Y12受体数目上调,从而使氯吡格雷不能与P2Y12受体充分结合,导致不能抑制GPIIb/IIIa受体的激活[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仅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抑制率与聚集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而血小板抑制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伴有CR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改善CR后可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对于CR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可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增高血小板抑制率与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从而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受益。综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可减少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CR患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晓东, 王燕慧, 张灏, 等.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血浓度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22):2972-2974.
[2] 张俊平, 白如冰. 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6):665-666.
[3] 张景, 吕云波. 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 求医问药, 2012, 10(6):91-93.
[4] 张萍, 白如冰, 马洪山.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9):1037-1038.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血小板聚集与激活效应的重要激动剂,可阻断ADP受体,通过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来阻止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性血栓的形成[1]。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ADP的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防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缺血的发生率。有学者研究报道显示,接受标准的氯吡格雷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小板活性与反应性仍较高,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现象[2]。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关于抗血小板的药物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1】。本文研究旨在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CR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63~85岁,平均(75.82±11.2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62~83岁,平均(74.91±10.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年龄<62岁,或>85岁;(2)血小板计数<100×109/ L;(3)合并严重心理衰竭、恶性肿瘤以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4)对本组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者;(5)有中、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90b/L;(6)既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者;(7)既往颅内出血或出血性卒中者;(8)未经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者。
1.3 CR标准
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后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口服氯吡格雷前减少10%,即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治疗前-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10%时即存在CR。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6ml和3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次;观察服药1周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与抑制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抑制率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结果可知,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小板激活与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治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及释放功能,从而有效降低血栓的形成,并减少患者临床急性心血管的发生率[3]。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的一种药物,体外无活性,可直接抑制ADP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小板膜蛋白中P选择素的表达。CR发生的机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一些患者的血小板P2Y12受体数目上调,从而使氯吡格雷不能与P2Y12受体充分结合,导致不能抑制GPIIb/IIIa受体的激活[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急性冠状综合症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仅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抑制率与聚集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而血小板抑制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伴有CR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改善CR后可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对于CR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可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增高血小板抑制率与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从而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受益。综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可减少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CR患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晓东, 王燕慧, 张灏, 等.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血浓度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22):2972-2974.
[2] 张俊平, 白如冰. 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6):665-666.
[3] 张景, 吕云波. 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 求医问药, 2012, 10(6):91-93.
[4] 张萍, 白如冰, 马洪山.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9):1037-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