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文论视野下的“以意逆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是当今中国古代文论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实现这一转换的第一步便是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相遇。由此,笔者立足于中国古代“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观念,尝试以现代西方文论的视角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寻找二者的相通之处,找寻中西方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关键词】:现代西方文论;“以意逆志”
  一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是当今中国古代文论面临的一大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十分复杂,学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陈伯海先生提出了“比较、分解、综合”是“这一转换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童庆炳先生“深感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要采取古今对话的学术策略”,也提出了相应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历史优先原则、对话原则、自洽原则。二者均主张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建立在与西方文论的对话基础上。笔者十分认同这样的思路,因为西方文论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强势话语,这一事实无可否认也无需否认,我们不可以也不可能拒斥西方文论这一重要理论资源,中西方文论的相遇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第一步。因此,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西方文论的观照便是应有之义。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观念,尝试以现代西方文论的视角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寻找二者的相通之处。
  还需说明的是,本文用西方文论阐释中国古代文论,并不是把西方作为标准和依据,将东方置于西方的主导地位之下,否认东方的独立性,强行用西方解释东方,更不认为中西方完全等同,而是客观地分析二者的共通之处,试图衍伸出“以意逆志”这一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内涵,发现其中的现代生命力,找寻中西方平等对话的可能性,与那些将中国古代文论完全等同于西方文论、仅仅是给中国古代文论加一顶西方话语的帽子的行为实属两异。
  二
  “以意逆志”见于《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对于“意”的理解古来多有争议。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释“意”为说诗者自己的心意,读者或解说者以自己的心意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一种释“意”为作者的意旨,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就诗论诗。现在一般认为前者为确。对于“逆”的理解,笔者比较认同将其解作“反向”、“回溯”之意,也就是刘勰所说的“沿波而讨源”,而不太赞成朱熹“迎”的释义,因为后者抹杀了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甚妥当。
  若将“以意逆志”理解作应当用读者的心意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便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作者之志何以可逆。第二,如何保证读者所逆之志符合作者的本意。
  关于第一个问题,周裕锴先生在《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一书中进行了颇为充分的说明。周氏认为,“以意逆志”的方法大致有这样一个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前提,即所谓“人情不远”,也就是儒家主张的共同人性,或曰审美的共同性。孟子相信,“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以同然耳。”正是这种“心之所同然”才使得读者设身处地的推测成为可能且变得有效。而这“心之所同然”在今人和古人能产生共鸣的意义上不正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所谓“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或迁移就能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是“种族的记忆”,这给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提供可能。尽管荣格主张集体无意识主要通过遗传获得的看法有失偏颇,但他对集体无意识的分析研究是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而孟子的“以意逆志”,虽无明言,但的确暗含了沟通古今的意思。就这一点来说,孟子的“以意逆志”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话。
  解决了上面作者之志何以可逆的问题,自然地,我们又该如何去“逆”?怎样保证读者的理解符合作者的本意呢?后世将孟子用来说明“尚友”之道的“知人论世”说整合到“以意逆志”的解诗方法中。我们知道,“知人论世”是告诉人们从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了解一个人,以便能比较全面、准确地“知人”。因此,读者在寻求作者意图时,采用此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分主观臆测而脱离作者原意。将“知人论世”置于现代的视野下,便是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丹纳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在丹纳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类所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所谓“环境”是指种族生存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干扰或凝固的作用”。在丹纳所说的环境中,其实包括了如气候、国家政策、社会的种种情况等诸多因素。“种族”、“时代”的内涵自不必多说。至此,我们明显感到,“以意逆志”的一个方法或基础——“知人论世”带有关注作者生活的特定的社会环境的色彩,与丹纳所说的“时代”、“环境”相仿佛。
  “以意逆志”被称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开山纲领,其中闪烁着现代阐释学的思想火花。现代西方阐释学代表人物之一伽达默尔认为,“处于历史联系中的阐释者是无法置身于历史之外来对以往的文化文本进行阐释的,因此任何有效的阐释行为都必将是一种‘视域融合’的产物,因而人们所书写的一切历史也就必然是‘效果历史’而不能具有绝对的客观性。”[1]于是阐释活动的结果就必然是“对话”双方的一种融会与重构。在整个“以意逆志”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读者与作者两个主体,读者带着自己的主观经验与知识,通过种种方法去推求作者的意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这里不否认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承认作者意图的客观性,因此结果必然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得之”并不意味着得到文本的客观意义,而是说完成了文本意义的重构,其中既包含着作者所欲表达之意,也包含着读者自己的意图。
  既然客观上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今日的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相通性,我们就应该“在中西文化互通处与新的文学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建构新的、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的文学理论话语形态的可能性,如此则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也就蕴含其中了。”[2]由此,或许可以打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这一难题的思路。
  注释:
  [1]李春青,赵勇,《反思文艺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93页
  [2]李春青,赵勇,《反思文艺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96页
  参考文献:
  [1]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3]李春青,赵勇,《反思文艺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其他文献
【摘要】:民俗学是研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在应用上可说是研究共同体延续的文化政治学。其学术灵感和社会关怀都来自于普通的日常生活。[2]本文通过对高丙中[3]著《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一书的阅读:一是了解高丙中的学术历程;二是对本书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及评价;三是对本书的总结及思考。  【关键词】:日常生活;民俗路径;民俗学  引言  高丙中注重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探究,希建
期刊
【摘要】:无论是从符号学、几何学、语言学、物理学等方面来探讨点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还是透过概念来观察生活,我们都会发现“点”有着形而上下的区别,也有着时间与空间的类别。它们以各种各样的性质与形态存在于世间,也存在与艺术创作之中,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点;潜能量;本源  “点”在艺术实践中起到了空间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在表现形式上点的种类繁多、寓意深刻、内涵深厚,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表
期刊
【摘要】:“井陉拉花”在河北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其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在对其进了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论证这种民间舞蹈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井陉拉花;高校;传承  2006年河北民间艺术“井陉拉花”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由于其地域限制、传统保守等因素,使得这朵太行山下的“奇葩”在传承和发展上受到了限制。本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毕业设计,谈一谈Maya与Marvelous Designer的结合应用,向大家介绍这个利用Maya Cache来制作动画的快捷流程,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Maya Cache;制作动画:毕业设计  现如今,Autodesk公司旗下的Maya、3ds Max两款三维软件凭借着开放的平台和先进的技术,在CG界一直深受欢迎。笔者在最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
期刊
【摘要】:雪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丰富的经历给其创作的诗歌带来了无限灵感,其经历更让其诗歌在当时社会更具特色。雪莱的浪漫不仅体现在他诗歌的每一字句上,还反映在他的思想之中,甚至深入骨髓,也正是由于雪莱这种浪漫的气质和特性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才使得他的思想具备奇特瑰异的想象力。本文将分析雪莱诗歌作品中“浪漫”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其浪漫的根源所在,以提高我们对雪莱思想和精
期刊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升到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渴望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于是音乐训练走入了人们的视线,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人们对音乐训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更多的人希望借助音乐训练达到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认知能力。  【关键词】:音乐训练;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数学能力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 认为学习音乐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建设,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人口寿命明显延长,死亡率逐年下降,老龄人口所占据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健康问题与生活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社会学家和学者曾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环境对老年人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有很大影响。养老社区景观建设,能为老年人休息、娱乐提供一个舒适空间,对于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社交氛围有很大帮助。而基于人文
期刊
拥抱和亲吻是每一个情侣都会做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情侣都一定是相爱的人。有的人为了寂寞,有的人为了新鲜,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在年轻时体验一次浪漫。 —题记  (一)  叶伊晴今日乘飞机回国,终于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心情难免有些激动。已经一年了,仿佛发生的一切还在昨天。坐在机场大巴上,耳畔被撕破的风声好像她当时的哭声,清晰地扎在伊晴的心上,生生的疼。到站了,伊
期刊
冬风一吹,黄色的斗瓣就自然地落在了地上,十月迟来的桂花,却终是躲不过十一月凋零的宿命。桂花迟开,人忙忙碌碌的脚步也跟着打碎着花期本应有的恬静惬意,秋末的气氛被悲凉一词生硬地搅拌着,苦楚与无奈卡在喉咙,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一)  少梅的目光无意地耷拉在旧塑料瓶里的桂花枝条上,眼里闪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寒意。  她倚着木板床上空落落的枕头,从白天坐到了晚上,然而终是晃过神来,起身,把带着枯花枝儿的塑料
期刊
【摘要】:抽象绘画从康定斯基开始算起在艺术史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中国的抽 象艺术可以说始于1978年吴冠中在第一期《美术》杂志所发表的《关于抽象美》 一文。他说“形式美是艺术创作中关键的一环,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他的发言在20世纪80年代初受到了广泛的关 注,使艺术创新风靡了当时的文艺界,刮起了探讨形式美与抽象美的风潮。追溯到中国古代,抽象的思维似乎已经萌
期刊